第十一篇 宋之志怪及傳奇文

關燈
第還蜀,于骊山下就故老問楊妃逸事,故老為具道;他日俞再經骊山,遇楊妃遣使相召,問人間事,且賜浴,明日敕吏引還,則驚起如夢覺,乃題詩于驿,後步野外,有牧童送酬和詩,雲是前日一婦人之所托也。

    四曰《譚意歌傳》,則為當時故事:意歌本良家子,流落長沙為倡,與汝州民張正字者相悅,婚約甚堅,而正字迫于母命,竟别娶;越三年妻殁,适有客來自長沙,責正字負義,且述意歌之賢,遂迎以歸。

    後其子成進士,意歌“終身為命婦,夫妻偕老,子孫繁茂”,蓋襲蔣防之《霍小玉傳》,而結以“團圓”者也。

     不知何人作者有《大業拾遺記》〔20〕二卷,題唐顔師古撰,亦名《隋遺錄》。

    跋言會昌年間得于上元瓦棺寺閣上,本名《南部煙花錄》,乃《隋書》遺稿,惜多缺落,因補以傳;末無名,蓋與造本文者出一手。

    記起于炀帝将幸江都,命麻叔謀開河,次及途中諸縱恣事,複造迷樓,怠荒于内,時之人望,乃歸唐公,宇文化及将謀亂,因請放官奴分直上下,诏許之,“是有焚草之變”〔21〕。

    其叙述頗陵亂,多失實,而文筆明麗,情緻亦時有綽約可觀覽者。

     ……長安貢禦車女袁寶兒,年十五,腰肢纖堕,騃冶多态,帝寵愛之特厚。

    時洛陽進合蒂迎辇花,雲得之嵩山塢中,人不知名,采者異而貢之。

    ……帝令寶兒持之,号曰“司花女”。

    時虞世南草征遼指揮德音敕于帝側,寶兒注視久之。

    帝謂世南曰,“昔傳飛燕可掌上舞,朕常謂儒生飾于文字,豈人能若是乎?及今得寶兒,方昭前事;然多憨态,今注目于卿,卿才人,可便嘲之!”世南應诏為絕句曰,“學畫鴉黃半未成,垂肩亸袖太憨生,緣憨卻得君王惜:長把花枝傍辇行。

    ”帝大悅。

    …… ……帝昏湎滋深,往往為妖祟所惑,嘗遊吳公宅雞台,恍惚間與陳後主相遇。

    ……舞女數十許,羅侍左右,中一人迥美,帝屢目之。

    後主雲,“殿下不識此人耶?即麗華也。

    每憶桃葉山前乘戰艦與此子北渡,爾時麗華最恨,方倚臨春閣試東郭皴紫毫筆,書小砑紅绡作答江令‘璧月’句,詩詞未終,見韓擒虎躍青骢駒,擁萬甲直來沖人,都不存去就,便至今日。

    ”俄以綠文測海蠡酌紅粱新醞勸帝,帝飲之甚歡,因請麗華舞“玉樹後庭花”,麗華辭以抛擲歲久,自井中出來,腰肢依拒,無複往時姿态,帝再三索之,乃徐起終一曲。

    後主問帝,“蕭妃何如此人?”帝曰,“春蘭秋菊,各一時之秀也。

    ”…… 又有《開河記》一卷,叙麻叔謀奉隋炀诏開河,虐民掘墓,納賄,食小兒,事發遂誅死;《迷樓記》一卷,叙炀帝晚年荒恣,因王義切谏,獨居二日,以為不樂,複入宮,後聞童謠,自識運盡。

    《海山記》二卷,則始自降生,次及興土木,見妖鬼,幸江都,詢王義,以至遇害,無不具記。

    三書與《隋遺錄》相類,而叙述加詳,顧時雜俚語,文采遜矣。

    《海山記》已見于《青瑣高議》中,自是北宋人作,餘當亦同,今本有題唐韓偓〔22〕撰者,明人妄增之。

    帝王縱恣,世人所不欲遭而所樂道,唐人喜言明皇,宋則益以隋炀,明羅貫中複撰集為《隋唐志傳》〔23〕,清褚人獲又增改以為《隋唐演義》〔24〕。

     《梅妃傳》一卷亦無撰人,蓋見當時圖畫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時人,因造此傳,謂為江氏名采蘋,入宮因太真妒複見放,值祿山之亂,死于兵。

    有跋,略謂傳是大中二年所寫,在萬卷朱遵度〔25〕家,今惟葉少蘊〔26〕與予得之;末不署名,蓋亦即撰本文者,自雲與葉夢得同時,則南渡前後之作矣。

    今本或題唐曹邺〔27〕撰,亦明人妄增之。

     ※※※ 〔1〕李昉(925—996)字明遠,北宋深州饒陽(今屬河北)人,官至右仆射、中書侍郎平章事。

    曾參與編修《舊五代史》,并監修《太平禦覽》、《太平廣記》和《文苑英華》。

    據《太平廣記·進書表》所記,同修《太平廣記》之十二人為呂文仲、吳淑、陳鄂、趙鄰幾、董淳、王克貞、張洎、宋白、徐铉、湯悅、李穆、扈蒙。

     〔2〕徐铉(916—991)北宋揚州廣陵(今江蘇江都)人。

    仕南唐,後随李煜入宋為太子率更令。

    下文李昉語見宋袁褧《楓窗小牍》卷上。

    所撰《稽神錄》,《宋史·藝文志》著錄十卷。

    已散佚,元末明初陶宗儀編《說郛》卷三、卷十四有輯本。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