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篇 宋之志怪及傳奇文
關燈
小
中
大
宋既平一宇内,收諸國圖籍,而降王臣佐多海内名士,或宣怨言,遂盡招之館閣,厚其廪饩,使修書,成《太平禦覽》《文苑英華》各一千卷;又以野史傳記小說諸家成書五百卷,目錄十卷,是為《太平廣記》,以太平興國二年(九七七)三月奉诏撰集,次年八月書成表進,八月奉敕送史館,六年正月奉旨雕印闆(據《宋會要》及《進書表》),後以言者謂非後學所急,乃收版貯太清樓,故宋人反多未見。
《廣記》采摭宏富,用書至三百四十四種,自漢晉至五代之小說家言,本書今已散亡者,往往賴以考見,且分類纂輯,得五十五部,視每部卷帙之多寡,亦可知晉唐小說所叙,何者為多,蓋不特稗說之淵海,且為文心之統計矣。
今舉較多之部于下,其末有雜傳記九卷,則唐人傳奇文也。
神仙五十五卷女仙十五卷異僧十二卷報應三十三卷征應(休咎也)十一卷定數十五卷夢七卷神二十五卷鬼四十卷妖怪九卷精怪六卷再生十二卷龍八卷虎八卷狐九卷《太平廣記》以李昉〔1〕監修,同修者十二人,中有徐铉〔2〕,有吳淑,皆嘗為小說,今俱傳。
铉字鼎臣,揚州廣陵人,南唐翰林學士,從李煜入宋,官至直學士院給事中散騎常侍,淳化二年坐累谪靜難行軍司馬,中寒卒于貶所,年七十六(九一六——九九一),事詳《宋史》《文苑傳》。
铉在唐時已作志怪,曆二十年成《稽神錄》六卷,僅一百五十事,比修《廣記》,常希收采而不敢自專,使宋白〔3〕問李昉,昉曰,“讵有徐率更言無稽者!”遂得見收。
然其文平實簡率,既失六朝志怪之古質,複無唐人傳奇之纏綿,當宋之初,志怪又欲以“可信”見長,而此道于是不複振也。
廣陵有王姥,病數日,忽謂其子曰,“我死,必生西溪浩氏為牛,子當贖之,而我腹下有‘王’字是也。
”頃之遂卒,其西溪者,海陵之西地名也;其民浩氏,生牛,腹有白毛成“王”字。
其子尋而得之,以束帛贖之以歸。
(卷二) 瓜村有漁人,妻得勞瘦疾,轉相傳染,死者數人。
或雲:取病者生釘棺中,棄之,其病可絕。
頃之,其女病,即生釘棺中,流之于江,至金山,有漁人見而異之,引之至岸,開視之,見女子猶活,因取置漁舍中,多得鳗鯬魚以食之,久之病愈,遂為漁人之妻,至今尚無恙。
(卷三) 吳淑,徐铉婿也,字正儀,潤州丹陽人,少而俊爽,敏于屬文,在南唐舉進士,以校書郎直内史,從李煜歸宋,仕至職方員外郎,鹹平五年卒,年五十六(九四七——一○○二),亦見《宋史》《文苑傳》。
所著《江淮異人錄》三卷,今有從《永樂大典》〔4〕輯成本,凡二十五人,皆傳當時俠客術士及道流,行事大率詭怪。
唐段成式作《酉陽雜俎》,已有《盜俠》一篇,叙怪民奇異事,然僅九人,至荟萃諸詭幻人物,著為專書者,實始于吳淑,明人鈔《廣記》僞作《劍俠傳》又揚其波,而乘空飛劍之說日熾;至今尚不衰。
成幼文為洪州錄事參軍,所居臨通衢而有窗。
一日坐窗下,時雨霁泥濘而微有路,見一小兒賣鞋,狀甚貧窭,有一惡少年與兒相遇,鞋堕泥中。
小兒哭求其價,少年叱之不與。
兒曰,“吾家且未有食,待賣鞋營食,而悉為所污。
”有書生過,憫之,為償其值。
少年怒曰,“兒就我求食,汝何預焉?”因辱罵之。
生甚有愠色;成嘉其義,召之與語,大奇之,因留之宿。
夜共話,成暫入内,及複出,則失書生矣,外戶皆閉,求之不得,少頃複至前曰,“旦來惡子,吾不能容,已斷其首。
”乃擲之于地。
成驚曰,“此人誠忤君子,然斷人之首,流血在地,豈不見累乎?”書生曰,“無苦。
”乃出少藥,傅于頭上,捽其發摩之,皆化為水,因謂成曰,“無以奉報,願以此術授君。
”成曰,“某非方外之士,不敢奉教。
”書生于是長揖而去,重門皆鎖閉,而失所在。
宋代雖雲崇儒,并容釋道,而信仰本根,夙在巫鬼,故徐铉吳淑而後,仍多變怪谶應之談,張君房之《乘異記》〔5〕(鹹平元年序),張師正之《括異志》,〔6〕聶田之《祖異志》〔7〕(康定元年序),秦再思之《洛中紀異》,〔8〕畢仲詢之《幕府燕閑錄》〔9〕(元豐初作),皆其類也。
迨徽宗惑于道士林靈素,笃信神仙,自号“道君”,而天下大奉道法。
至于南遷,此風未改,高宗退居南内,亦愛神仙幻誕
《廣記》采摭宏富,用書至三百四十四種,自漢晉至五代之小說家言,本書今已散亡者,往往賴以考見,且分類纂輯,得五十五部,視每部卷帙之多寡,亦可知晉唐小說所叙,何者為多,蓋不特稗說之淵海,且為文心之統計矣。
今舉較多之部于下,其末有雜傳記九卷,則唐人傳奇文也。
神仙五十五卷女仙十五卷異僧十二卷報應三十三卷征應(休咎也)十一卷定數十五卷夢七卷神二十五卷鬼四十卷妖怪九卷精怪六卷再生十二卷龍八卷虎八卷狐九卷《太平廣記》以李昉〔1〕監修,同修者十二人,中有徐铉〔2〕,有吳淑,皆嘗為小說,今俱傳。
铉字鼎臣,揚州廣陵人,南唐翰林學士,從李煜入宋,官至直學士院給事中散騎常侍,淳化二年坐累谪靜難行軍司馬,中寒卒于貶所,年七十六(九一六——九九一),事詳《宋史》《文苑傳》。
铉在唐時已作志怪,曆二十年成《稽神錄》六卷,僅一百五十事,比修《廣記》,常希收采而不敢自專,使宋白〔3〕問李昉,昉曰,“讵有徐率更言無稽者!”遂得見收。
然其文平實簡率,既失六朝志怪之古質,複無唐人傳奇之纏綿,當宋之初,志怪又欲以“可信”見長,而此道于是不複振也。
廣陵有王姥,病數日,忽謂其子曰,“我死,必生西溪浩氏為牛,子當贖之,而我腹下有‘王’字是也。
”頃之遂卒,其西溪者,海陵之西地名也;其民浩氏,生牛,腹有白毛成“王”字。
其子尋而得之,以束帛贖之以歸。
(卷二) 瓜村有漁人,妻得勞瘦疾,轉相傳染,死者數人。
或雲:取病者生釘棺中,棄之,其病可絕。
頃之,其女病,即生釘棺中,流之于江,至金山,有漁人見而異之,引之至岸,開視之,見女子猶活,因取置漁舍中,多得鳗鯬魚以食之,久之病愈,遂為漁人之妻,至今尚無恙。
(卷三) 吳淑,徐铉婿也,字正儀,潤州丹陽人,少而俊爽,敏于屬文,在南唐舉進士,以校書郎直内史,從李煜歸宋,仕至職方員外郎,鹹平五年卒,年五十六(九四七——一○○二),亦見《宋史》《文苑傳》。
所著《江淮異人錄》三卷,今有從《永樂大典》〔4〕輯成本,凡二十五人,皆傳當時俠客術士及道流,行事大率詭怪。
唐段成式作《酉陽雜俎》,已有《盜俠》一篇,叙怪民奇異事,然僅九人,至荟萃諸詭幻人物,著為專書者,實始于吳淑,明人鈔《廣記》僞作《劍俠傳》又揚其波,而乘空飛劍之說日熾;至今尚不衰。
成幼文為洪州錄事參軍,所居臨通衢而有窗。
一日坐窗下,時雨霁泥濘而微有路,見一小兒賣鞋,狀甚貧窭,有一惡少年與兒相遇,鞋堕泥中。
小兒哭求其價,少年叱之不與。
兒曰,“吾家且未有食,待賣鞋營食,而悉為所污。
”有書生過,憫之,為償其值。
少年怒曰,“兒就我求食,汝何預焉?”因辱罵之。
生甚有愠色;成嘉其義,召之與語,大奇之,因留之宿。
夜共話,成暫入内,及複出,則失書生矣,外戶皆閉,求之不得,少頃複至前曰,“旦來惡子,吾不能容,已斷其首。
”乃擲之于地。
成驚曰,“此人誠忤君子,然斷人之首,流血在地,豈不見累乎?”書生曰,“無苦。
”乃出少藥,傅于頭上,捽其發摩之,皆化為水,因謂成曰,“無以奉報,願以此術授君。
”成曰,“某非方外之士,不敢奉教。
”書生于是長揖而去,重門皆鎖閉,而失所在。
宋代雖雲崇儒,并容釋道,而信仰本根,夙在巫鬼,故徐铉吳淑而後,仍多變怪谶應之談,張君房之《乘異記》〔5〕(鹹平元年序),張師正之《括異志》,〔6〕聶田之《祖異志》〔7〕(康定元年序),秦再思之《洛中紀異》,〔8〕畢仲詢之《幕府燕閑錄》〔9〕(元豐初作),皆其類也。
迨徽宗惑于道士林靈素,笃信神仙,自号“道君”,而天下大奉道法。
至于南遷,此風未改,高宗退居南内,亦愛神仙幻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