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唐之傳奇集及雜俎
關燈
小
中
大
造傳奇之文,會萃為一集者,在唐代多有,而煊赫莫如牛僧孺之《玄怪錄》。
僧孺字思黯,本隴西狄道人,居宛葉間,元和初以賢良方正對策第一,條指失政,鲠讦不避宰相,至考官皆調去,僧孺則調伊阙尉,穆宗即位,漸至禦史中丞,後以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武宗時累貶循州長史,宣宗立,乃召還為太子少師,大中二年卒,贈太尉,年六十九(七八○——八四八),谥曰文簡,有傳在兩《唐書》。
僧孺性堅僻,而頗嗜志怪,所撰《玄怪錄》十卷,今已佚,然《太平廣記》所引尚三十一篇,可以考見大概。
其文雖與他傳奇無甚異,而時時示人以出于造作,不求見信;蓋李公佐李朝威輩,僅在顯揚筆妙,故尚不肯言事狀之虛,至僧孺乃并欲以構想之幻自見,因故示其詭設之迹矣。
《元無有》即其一例: 寶應中,有元無有,常以仲春末獨行維揚郊野。
值日晚,風雨大至,時兵荒後,人戶多逃,遂入路旁空莊。
須臾霁止,斜月方出,無有坐北窗,忽聞西廊有行人聲,未幾,見月中有四人,衣冠皆異,相與談諧吟詠甚暢,乃雲,“今夕如秋,風月若此,吾輩豈得不為一言,以展平生之事也?”……吟詠既朗,無有聽之具悉。
其一衣冠長人即先吟曰,“齊绔魯缟如霜雪,寥亮高聲予所發。
”其二黑衣冠短陋人詩曰,“嘉賓良會清夜時,煌煌燈燭我能持。
”其三故弊黃衣冠人,亦短陋,詩曰,“清冷之泉候朝汲,桑绠相牽常出入。
”其四故黑衣冠人詩曰,“爨薪貯泉相煎熬,充他口腹我為勞。
”無有亦不以四人為異,四人亦不虞無有之在堂隍也,遞相褒賞,觀其自負,則雖阮嗣宗《詠懷》,亦若不能加矣。
四人遲明乃歸舊所; 無有就尋之,堂中惟有故杵燈台水桶破铛:乃知四人即此物所為也。
(《廣記》三百六十九) 牛僧孺在朝,與李德裕各立門戶,為黨争,〔1〕以其好作小說,李之門客韋瓘遂托僧孺名撰《周秦行紀》〔2〕以誣之。
記言自以舉進士落第将歸宛葉,經伊阙鳴臯山下,因暮失道,遂止薄太後廟中,與漢唐妃嫔燕飲。
太後問今天子為誰?則對曰,“‘今皇帝先帝長子。
’太真笑曰,‘沈婆兒作天子也。
大奇!’”複賦詩,終以昭君侍寝,至明别去,“竟不知其何如”(詳見《廣記》四百八十九)。
德裕因作論,謂僧孺姓應圖谶,《玄怪錄》又多造隐語,意在惑民,《周秦行紀》則以身與後妃冥遇,欲證其身非人臣相,“及至戲德宗為沈婆兒,以代宗皇後為沈婆,令人骨戰,可謂無禮于其君甚矣!”作逆若非當代,必在子孫,故“須以‘太牢’少長鹹置于法,則刑罰中而社稷安”也(詳見《李衛公外集》四)。
〔3〕自來假小說以排陷人,此為最怪,顧當時說亦不行。
惟僧孺既有才名,又曆高位,其所著作,世遂盛傳。
而摹拟者亦不鮮,李複言有《續玄怪錄》十卷,“分仙術感應二門”,薛漁思〔4〕有《河東記》三卷,“亦記谲怪事,序雲續牛僧孺之書”(皆見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十三);又有撰《宣室志》〔5〕十卷,以記仙鬼靈異事迹者,曰張讀字聖朋,則張鷟之裔而牛僧孺之外孫也(見《唐書》《張薦傳》),後來亦疑為“少而習見,故沿其流波”(清《四庫提要》子部小說家類三)雲。
他如武功人蘇鹗有《杜陽雜編》〔6〕,記唐世故事,而多誇遠方珍異,參寥子高彥休有《唐阙史》〔7〕,雖間有實錄,而亦言見夢升仙,故皆傳奇,但稍遷變。
至于康骈《劇談錄》〔8〕之漸多世務,孫棨《北裡志》〔9〕之專叙狹邪,範摅《雲溪友議》〔10〕之特重歌詠,雖若彌近人情,遠于靈怪,然選事則新穎,行文則逶迤,固仍以傳奇為骨者也。
迨裴铏著書,徑稱《傳奇》,〔11〕則盛述神仙怪谲之事,又多崇飾,以惑觀者。
铏為淮南節度副大使高骈從事,骈後失志,尤好神仙,卒以叛死,則此或當時谀導之作,非由本懷。
聶隐娘勝妙手空空兒事即出此書(文見《廣記》一百九十四),明人取以入僞作之段成式《劍俠傳》,流傳遂
僧孺字思黯,本隴西狄道人,居宛葉間,元和初以賢良方正對策第一,條指失政,鲠讦不避宰相,至考官皆調去,僧孺則調伊阙尉,穆宗即位,漸至禦史中丞,後以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武宗時累貶循州長史,宣宗立,乃召還為太子少師,大中二年卒,贈太尉,年六十九(七八○——八四八),谥曰文簡,有傳在兩《唐書》。
僧孺性堅僻,而頗嗜志怪,所撰《玄怪錄》十卷,今已佚,然《太平廣記》所引尚三十一篇,可以考見大概。
其文雖與他傳奇無甚異,而時時示人以出于造作,不求見信;蓋李公佐李朝威輩,僅在顯揚筆妙,故尚不肯言事狀之虛,至僧孺乃并欲以構想之幻自見,因故示其詭設之迹矣。
《元無有》即其一例: 寶應中,有元無有,常以仲春末獨行維揚郊野。
值日晚,風雨大至,時兵荒後,人戶多逃,遂入路旁空莊。
須臾霁止,斜月方出,無有坐北窗,忽聞西廊有行人聲,未幾,見月中有四人,衣冠皆異,相與談諧吟詠甚暢,乃雲,“今夕如秋,風月若此,吾輩豈得不為一言,以展平生之事也?”……吟詠既朗,無有聽之具悉。
其一衣冠長人即先吟曰,“齊绔魯缟如霜雪,寥亮高聲予所發。
”其二黑衣冠短陋人詩曰,“嘉賓良會清夜時,煌煌燈燭我能持。
”其三故弊黃衣冠人,亦短陋,詩曰,“清冷之泉候朝汲,桑绠相牽常出入。
”其四故黑衣冠人詩曰,“爨薪貯泉相煎熬,充他口腹我為勞。
”無有亦不以四人為異,四人亦不虞無有之在堂隍也,遞相褒賞,觀其自負,則雖阮嗣宗《詠懷》,亦若不能加矣。
四人遲明乃歸舊所; 無有就尋之,堂中惟有故杵燈台水桶破铛:乃知四人即此物所為也。
(《廣記》三百六十九) 牛僧孺在朝,與李德裕各立門戶,為黨争,〔1〕以其好作小說,李之門客韋瓘遂托僧孺名撰《周秦行紀》〔2〕以誣之。
記言自以舉進士落第将歸宛葉,經伊阙鳴臯山下,因暮失道,遂止薄太後廟中,與漢唐妃嫔燕飲。
太後問今天子為誰?則對曰,“‘今皇帝先帝長子。
’太真笑曰,‘沈婆兒作天子也。
大奇!’”複賦詩,終以昭君侍寝,至明别去,“竟不知其何如”(詳見《廣記》四百八十九)。
德裕因作論,謂僧孺姓應圖谶,《玄怪錄》又多造隐語,意在惑民,《周秦行紀》則以身與後妃冥遇,欲證其身非人臣相,“及至戲德宗為沈婆兒,以代宗皇後為沈婆,令人骨戰,可謂無禮于其君甚矣!”作逆若非當代,必在子孫,故“須以‘太牢’少長鹹置于法,則刑罰中而社稷安”也(詳見《李衛公外集》四)。
〔3〕自來假小說以排陷人,此為最怪,顧當時說亦不行。
惟僧孺既有才名,又曆高位,其所著作,世遂盛傳。
而摹拟者亦不鮮,李複言有《續玄怪錄》十卷,“分仙術感應二門”,薛漁思〔4〕有《河東記》三卷,“亦記谲怪事,序雲續牛僧孺之書”(皆見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十三);又有撰《宣室志》〔5〕十卷,以記仙鬼靈異事迹者,曰張讀字聖朋,則張鷟之裔而牛僧孺之外孫也(見《唐書》《張薦傳》),後來亦疑為“少而習見,故沿其流波”(清《四庫提要》子部小說家類三)雲。
他如武功人蘇鹗有《杜陽雜編》〔6〕,記唐世故事,而多誇遠方珍異,參寥子高彥休有《唐阙史》〔7〕,雖間有實錄,而亦言見夢升仙,故皆傳奇,但稍遷變。
至于康骈《劇談錄》〔8〕之漸多世務,孫棨《北裡志》〔9〕之專叙狹邪,範摅《雲溪友議》〔10〕之特重歌詠,雖若彌近人情,遠于靈怪,然選事則新穎,行文則逶迤,固仍以傳奇為骨者也。
迨裴铏著書,徑稱《傳奇》,〔11〕則盛述神仙怪谲之事,又多崇飾,以惑觀者。
铏為淮南節度副大使高骈從事,骈後失志,尤好神仙,卒以叛死,則此或當時谀導之作,非由本懷。
聶隐娘勝妙手空空兒事即出此書(文見《廣記》一百九十四),明人取以入僞作之段成式《劍俠傳》,流傳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