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唐之傳奇集及雜俎
關燈
小
中
大
時有仿作者,宋有續,稱王君玉〔17〕,有再續,稱蘇東坡〔18〕,明有三續,為黃允交〔19〕。
※※※ 〔1〕李德裕(787—850)字文饒,唐趙郡(今河北趙縣)人,武宗時官至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後貶死崖州。
撰有《次柳氏舊聞》、《會昌一品集》。
黨争,指唐穆宗、宣宗年間,以李吉甫、李德裕父子為首和以牛僧孺、李宗闵為首的兩大官僚集團進行數十年之久的朋黨鬥争。
〔2〕韋瓘字茂弘,唐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官至中書舍人。
所撰《周秦行紀》,魯迅《唐宋傳奇集》曾輯錄。
〔3〕李德裕據《周秦行紀》撰《周秦行紀論》,其中稱:“餘嘗聞太牢氏(涼國李公嘗呼牛僧孺為太牢。
……)好奇怪其身,險易其行。
以其姓應國家受命之谶,曰:‘首尾三麟六十年,兩角犢子恣狂颠,龍蛇相鬥血成川。
’及見著《玄怪錄》,多造隐語,人不可解。
……餘得太牢《周秦行紀》,反覆覩其太牢以身與帝王後妃冥遇,欲證其身非人臣相也,将有意于‘狂颠’。
”按《周秦行紀論》見《李衛公外集》卷四。
〔4〕薛漁思生平不詳。
所撰《河東記》,三卷,已佚。
《說郛》輯錄一卷。
〔5〕《宣室志》《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十卷,取漢文帝于宣室召賈誼問鬼神事為書名。
撰者張讀,字聖朋(一作聖用),唐深州陸澤(今河北深縣)人。
大中進士,累官中書舍人、禮部侍郎,終尚書左丞。
〔6〕蘇鹗字德祥,唐武功(今屬陝西)人,光啟進士。
《杜陽雜編》,《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三卷。
〔7〕高彥休号參寥子,生平不詳。
所撰《唐阙史》,《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三卷。
〔8〕康骈字駕言,唐池州(今安徽貴池)人,乾符進士,官至崇文館校書郎。
所撰《劇談錄》,《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三卷。
〔9〕孫棨字文威,自号無為,唐僖宗時人,官至翰林學士、中書舍人。
所撰《北裡志》,一卷。
〔10〕範摅自号五雲溪人,約唐鹹通時人。
所撰《雲溪友議》,《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三卷。
〔11〕裴铏唐末人,曾任高骈從事,後官禦史大夫、成都節度副使。
所撰《傳奇》,《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三卷,已佚。
《世界文庫》有輯本。
下文高骈(?—887),字千裡,唐末幽州(今北京)人,曾官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觀察使等。
〔12〕《廬陵官下記》《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二卷,已散佚。
清陶珽重輯《說郛》收有佚文。
〔13〕溫庭筠(約812—866)字飛卿,唐太原(今屬山西)人,曾官方城尉、國子助教。
所撰《乾子》,《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三卷,已散佚。
《太平廣記》收有佚文。
〔14〕李商隐(約813—858)字義山,号玉溪生。
唐懷州河内(今河南沁陽)人,曾官秘書郎、東川節度使判官。
〔15〕“三十六體”《新唐書·文藝傳》:“商隐初為文瑰邁奇古,及在令狐楚府,楚本工章奏,因授其學。
商隐俪偶長短,而繁褥過之。
時溫庭筠、段成式俱用是相誇,号‘三十六體’。
”又宋王應麟《小學绀珠》雲,三人排行皆第十六,故有此稱。
〔16〕陳振孫字伯玉,号直齋,南宋安吉(今屬浙江)人,曾官待郎。
所撰《直齋書錄解題》,二十二卷,将曆代書籍分為五十三類,詳述卷數、撰者并品評得失。
原書已佚,現存本從《永樂大典》輯校而成。
〔17〕王君玉宋代王君玉有兩人。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著錄: 《國老談苑》二卷,舊本題夷門隐叟王君玉撰。
又,《宋史·王珪傳》載,珪從兄琪字君玉,成都華陽人,仁宗時任館閣校勘、集賢校理。
《雜纂續》,一卷,作者當為兩人中之一人。
〔18〕蘇東坡參看本書第七篇。
《雜纂二續》,一卷,題蘇轼撰。
〔19〕黃允交明歙縣(今屬安徽)人。
所撰《雜纂三續》,一卷。
※※※ 〔1〕李德裕(787—850)字文饒,唐趙郡(今河北趙縣)人,武宗時官至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後貶死崖州。
撰有《次柳氏舊聞》、《會昌一品集》。
黨争,指唐穆宗、宣宗年間,以李吉甫、李德裕父子為首和以牛僧孺、李宗闵為首的兩大官僚集團進行數十年之久的朋黨鬥争。
〔2〕韋瓘字茂弘,唐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官至中書舍人。
所撰《周秦行紀》,魯迅《唐宋傳奇集》曾輯錄。
〔3〕李德裕據《周秦行紀》撰《周秦行紀論》,其中稱:“餘嘗聞太牢氏(涼國李公嘗呼牛僧孺為太牢。
……)好奇怪其身,險易其行。
以其姓應國家受命之谶,曰:‘首尾三麟六十年,兩角犢子恣狂颠,龍蛇相鬥血成川。
’及見著《玄怪錄》,多造隐語,人不可解。
……餘得太牢《周秦行紀》,反覆覩其太牢以身與帝王後妃冥遇,欲證其身非人臣相也,将有意于‘狂颠’。
”按《周秦行紀論》見《李衛公外集》卷四。
〔4〕薛漁思生平不詳。
所撰《河東記》,三卷,已佚。
《說郛》輯錄一卷。
〔5〕《宣室志》《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十卷,取漢文帝于宣室召賈誼問鬼神事為書名。
撰者張讀,字聖朋(一作聖用),唐深州陸澤(今河北深縣)人。
大中進士,累官中書舍人、禮部侍郎,終尚書左丞。
〔6〕蘇鹗字德祥,唐武功(今屬陝西)人,光啟進士。
《杜陽雜編》,《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三卷。
〔7〕高彥休号參寥子,生平不詳。
所撰《唐阙史》,《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三卷。
〔8〕康骈字駕言,唐池州(今安徽貴池)人,乾符進士,官至崇文館校書郎。
所撰《劇談錄》,《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三卷。
〔9〕孫棨字文威,自号無為,唐僖宗時人,官至翰林學士、中書舍人。
所撰《北裡志》,一卷。
〔10〕範摅自号五雲溪人,約唐鹹通時人。
所撰《雲溪友議》,《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三卷。
〔11〕裴铏唐末人,曾任高骈從事,後官禦史大夫、成都節度副使。
所撰《傳奇》,《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三卷,已佚。
《世界文庫》有輯本。
下文高骈(?—887),字千裡,唐末幽州(今北京)人,曾官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觀察使等。
〔12〕《廬陵官下記》《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二卷,已散佚。
清陶珽重輯《說郛》收有佚文。
〔13〕溫庭筠(約812—866)字飛卿,唐太原(今屬山西)人,曾官方城尉、國子助教。
所撰《乾子》,《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三卷,已散佚。
《太平廣記》收有佚文。
〔14〕李商隐(約813—858)字義山,号玉溪生。
唐懷州河内(今河南沁陽)人,曾官秘書郎、東川節度使判官。
〔15〕“三十六體”《新唐書·文藝傳》:“商隐初為文瑰邁奇古,及在令狐楚府,楚本工章奏,因授其學。
商隐俪偶長短,而繁褥過之。
時溫庭筠、段成式俱用是相誇,号‘三十六體’。
”又宋王應麟《小學绀珠》雲,三人排行皆第十六,故有此稱。
〔16〕陳振孫字伯玉,号直齋,南宋安吉(今屬浙江)人,曾官待郎。
所撰《直齋書錄解題》,二十二卷,将曆代書籍分為五十三類,詳述卷數、撰者并品評得失。
原書已佚,現存本從《永樂大典》輯校而成。
〔17〕王君玉宋代王君玉有兩人。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著錄: 《國老談苑》二卷,舊本題夷門隐叟王君玉撰。
又,《宋史·王珪傳》載,珪從兄琪字君玉,成都華陽人,仁宗時任館閣校勘、集賢校理。
《雜纂續》,一卷,作者當為兩人中之一人。
〔18〕蘇東坡參看本書第七篇。
《雜纂二續》,一卷,題蘇轼撰。
〔19〕黃允交明歙縣(今屬安徽)人。
所撰《雜纂三續》,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