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唐之傳奇文(上)
關燈
小
中
大
《新唐志》小說家類有陳鴻《開元升平源》〔20〕一卷,注雲,“字大亮,貞元主客郎中”,或亦其人也(約八世紀後半至九世紀中葉)。
所作又有《東城老父傳》〔21〕(見《廣記》四百八十五),記賈昌于兵火之後,憶念太平盛事,榮華苓落,兩相比照,其語甚悲。
《長恨歌傳》則作于元和初,亦追述開元中楊妃入宮以至死蜀本末,法與《賈昌傳》相類。
楊妃故事,唐人本所樂道,然鮮有條貫秩然如此傳者,又得白居易作歌,故特為世間所知,清洪昇撰《長生殿傳奇》〔22〕,即本此傳及歌意也。
傳今有數本,《廣記》及《文苑英華》(七百九十四)所錄,字句已多異同,而明人附載《文苑英華》後之出于《麗情集》及《京本大曲》〔23〕者尤異,蓋後人(《麗情集》之撰者張君房?)又增損之。
天寶末,兄國忠盜丞相位,愚弄國柄,及安祿山引兵向阙,以讨楊氏為詞。
潼關不守,翠華南幸,出鹹陽,道次馬嵬亭,六軍徘徊,持戟不進,從官郎吏伏上馬前,請誅晁錯以謝天下,國忠奉氂纓盤水,死于道周。
左右之意未快,上問之,當時敢言者請以貴妃塞天下怨,上知不免,而不忍見其死,反袂掩面,使牽之而去;倉皇展轉,竟就死于尺組之下。
(《文苑英華》所載) 天寶末,兄國忠盜丞相位,竊弄國柄,羯胡亂燕,二京連陷,翠華南幸,駕出都西門百餘裡,六師徘徊,擁戟不行,從官郎吏伏上馬前,請誅錯以謝之;國忠奉氂纓盤水,死于道周。
左右之意未快,當時敢言者請以貴妃塞天下之怒,上慘容,但心不忍見其死,反袂掩面,使牽之而去。
拜于上前,回眸血下,墜金钿翠羽于地,上自收之。
嗚呼,蕙心绔質,天王之愛,不得已而死于尺組之下,叔向母雲“甚美必甚惡”,李延年歌曰“傾國複傾城”,此之謂也。
(《麗情集》及《大曲》所載) 白行簡字知退,其先蓋太原人,後家韓城,又徙下邽,居易之弟也,貞元末進士第,累遷司門員外郎主客郎中,寶曆二年(八二六)冬病卒,年蓋五十餘,兩《唐書》皆附見《居易傳》。
有集二十卷,今不存,而《廣記》(四百八十四) 收其傳奇文一篇曰《李娃傳》,言荥陽巨族之子溺于長安倡女李娃,貧病困頓,至流落為挽郎,複為李娃所拯,勉之學,遂擢第,官成都府參軍。
行簡本善文筆,李娃事又近情而聳聽,故纏綿可觀;元人已本其事為《曲江池》〔24〕,明薛近兖則以作《繡襦記》〔25〕。
行簡又有《三夢記》一篇(見原本《說郛》四),舉“彼夢有所往而此遇之者,或此有所為而彼夢之者,或兩相通夢者”三事,皆叙述簡質,而事特瑰奇,其第一事尤勝。
天後時,劉幽求為朝邑丞,嘗奉使夜歸,未及家十餘裡,适有佛寺,路出其側,聞寺中歌笑歡洽。
寺垣短缺,盡得睹其中。
劉俯身窺之,見十數人兒女雜坐,羅列盤馔,環繞之而共食。
見其妻在坐中語笑。
劉初愕然,不測其故,久之,且思其不當至此,複不能舍之。
又熟視容止言笑無異,将就察之,寺門閉不得入,劉擲瓦擊之,中其罍洗,破迸散走,因忽不見。
劉逾垣直入,與從者同視殿庑,皆無人,寺扃如故。
劉訝益甚,遂馳歸。
比至其家,妻方寝,聞劉至,乃叙寒暄訖,妻笑曰,“向夢中與數十人同遊一寺,皆不相識,會食于殿庭,有人自外以瓦礫投之,杯盤狼藉,因而遂覺。
”劉亦具陳其見,蓋所謂彼夢有所往而此遇之也。
※※※ 〔1〕韓柳指韓愈和柳宗元。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曾任吏部侍郎等職。
撰有《韓昌黎集》。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河東解(今山西運城)人,曾任柳州刺史等職。
撰有《柳河東集》。
二人都是唐代散文代表作家。
〔2〕《太平廣記》類書,北宋李昉等人奉旨編輯,太平興國三年(978)書成,五百卷。
參看本書第十一篇。
下文所說的“他書”,據魯迅《唐宋傳奇集·序例》,指《說海》、《古今逸史》、《五朝小說》、《龍威秘書》、《唐人說荟》、《藝苑捃華》等。
〔3〕阮籍(210—263)字嗣宗,三國魏陳留尉氏(今屬河南) 人,曾任步兵校尉。
他蔑視世俗禮法,所撰《大人先生傳》,叙寫大人先生虛無的超世俗的人生态度。
劉伶,字伯倫,西晉沛國(今
所作又有《東城老父傳》〔21〕(見《廣記》四百八十五),記賈昌于兵火之後,憶念太平盛事,榮華苓落,兩相比照,其語甚悲。
《長恨歌傳》則作于元和初,亦追述開元中楊妃入宮以至死蜀本末,法與《賈昌傳》相類。
楊妃故事,唐人本所樂道,然鮮有條貫秩然如此傳者,又得白居易作歌,故特為世間所知,清洪昇撰《長生殿傳奇》〔22〕,即本此傳及歌意也。
傳今有數本,《廣記》及《文苑英華》(七百九十四)所錄,字句已多異同,而明人附載《文苑英華》後之出于《麗情集》及《京本大曲》〔23〕者尤異,蓋後人(《麗情集》之撰者張君房?)又增損之。
天寶末,兄國忠盜丞相位,愚弄國柄,及安祿山引兵向阙,以讨楊氏為詞。
潼關不守,翠華南幸,出鹹陽,道次馬嵬亭,六軍徘徊,持戟不進,從官郎吏伏上馬前,請誅晁錯以謝天下,國忠奉氂纓盤水,死于道周。
左右之意未快,上問之,當時敢言者請以貴妃塞天下怨,上知不免,而不忍見其死,反袂掩面,使牽之而去;倉皇展轉,竟就死于尺組之下。
(《文苑英華》所載) 天寶末,兄國忠盜丞相位,竊弄國柄,羯胡亂燕,二京連陷,翠華南幸,駕出都西門百餘裡,六師徘徊,擁戟不行,從官郎吏伏上馬前,請誅錯以謝之;國忠奉氂纓盤水,死于道周。
左右之意未快,當時敢言者請以貴妃塞天下之怒,上慘容,但心不忍見其死,反袂掩面,使牽之而去。
拜于上前,回眸血下,墜金钿翠羽于地,上自收之。
嗚呼,蕙心绔質,天王之愛,不得已而死于尺組之下,叔向母雲“甚美必甚惡”,李延年歌曰“傾國複傾城”,此之謂也。
(《麗情集》及《大曲》所載) 白行簡字知退,其先蓋太原人,後家韓城,又徙下邽,居易之弟也,貞元末進士第,累遷司門員外郎主客郎中,寶曆二年(八二六)冬病卒,年蓋五十餘,兩《唐書》皆附見《居易傳》。
有集二十卷,今不存,而《廣記》(四百八十四) 收其傳奇文一篇曰《李娃傳》,言荥陽巨族之子溺于長安倡女李娃,貧病困頓,至流落為挽郎,複為李娃所拯,勉之學,遂擢第,官成都府參軍。
行簡本善文筆,李娃事又近情而聳聽,故纏綿可觀;元人已本其事為《曲江池》〔24〕,明薛近兖則以作《繡襦記》〔25〕。
行簡又有《三夢記》一篇(見原本《說郛》四),舉“彼夢有所往而此遇之者,或此有所為而彼夢之者,或兩相通夢者”三事,皆叙述簡質,而事特瑰奇,其第一事尤勝。
天後時,劉幽求為朝邑丞,嘗奉使夜歸,未及家十餘裡,适有佛寺,路出其側,聞寺中歌笑歡洽。
寺垣短缺,盡得睹其中。
劉俯身窺之,見十數人兒女雜坐,羅列盤馔,環繞之而共食。
見其妻在坐中語笑。
劉初愕然,不測其故,久之,且思其不當至此,複不能舍之。
又熟視容止言笑無異,将就察之,寺門閉不得入,劉擲瓦擊之,中其罍洗,破迸散走,因忽不見。
劉逾垣直入,與從者同視殿庑,皆無人,寺扃如故。
劉訝益甚,遂馳歸。
比至其家,妻方寝,聞劉至,乃叙寒暄訖,妻笑曰,“向夢中與數十人同遊一寺,皆不相識,會食于殿庭,有人自外以瓦礫投之,杯盤狼藉,因而遂覺。
”劉亦具陳其見,蓋所謂彼夢有所往而此遇之也。
※※※ 〔1〕韓柳指韓愈和柳宗元。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曾任吏部侍郎等職。
撰有《韓昌黎集》。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河東解(今山西運城)人,曾任柳州刺史等職。
撰有《柳河東集》。
二人都是唐代散文代表作家。
〔2〕《太平廣記》類書,北宋李昉等人奉旨編輯,太平興國三年(978)書成,五百卷。
參看本書第十一篇。
下文所說的“他書”,據魯迅《唐宋傳奇集·序例》,指《說海》、《古今逸史》、《五朝小說》、《龍威秘書》、《唐人說荟》、《藝苑捃華》等。
〔3〕阮籍(210—263)字嗣宗,三國魏陳留尉氏(今屬河南) 人,曾任步兵校尉。
他蔑視世俗禮法,所撰《大人先生傳》,叙寫大人先生虛無的超世俗的人生态度。
劉伶,字伯倫,西晉沛國(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