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書(上)

關燈
載,永康元年(300)四月,趙王倫等“矯诏廢賈後為庶人,司空張華、尚書仆射裴頠皆遇害”。

     〔5〕蕭绮南朝梁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

    關于他節錄王嘉《拾遺記》事,參看本書第六篇。

     〔6〕王導(276—339)字茂弘,東晉琅琊臨沂(今屬山東)人。

     出身士族,曆仕元、明、成三帝,官至丞相。

     〔7〕《晉紀》《隋書·經籍志》著錄二十三卷,東晉幹寶撰。

     記晉宣帝至愍帝前後五十三年間事。

    《晉書·幹寶傳》載:“其書簡略,直而能婉,鹹稱良史。

    ” 〔8〕《搜神記》《隋書·經籍志》著錄三十卷,題幹寶撰。

    今本二十卷,系後人從類書中輯錄而成。

     〔9〕《搜神後記》《隋書·經籍志》著錄十卷,題陶潛撰。

    陶潛(約372—427),又名淵明,字元亮,東晉浔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10〕荀氏生平不詳。

    所撰《靈鬼志》,《隋書·經籍志》著錄三卷,已散佚。

    魯迅《古小說鈎沉》有輯本。

     〔11〕陸氏據《三國志·鐘繇傳》裴松之注稱陸氏為陸雲之侄。

     生平不詳。

    所撰《異林》,已散佚。

    魯迅《古小說鈎沉》有輯本,記鐘繇遇鬼婦事。

     〔12〕戴祚參看本卷第13頁注〔29〕。

     〔13〕祖沖之(429—500)字文遠,南齊範陽薊(今北京大興)人,官至長水校尉。

    他在數學、曆法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

    所撰《述異記》,《隋書·經籍志》著錄十卷,已散佚。

    魯迅《古小說鈎沉》有輯本。

     〔14〕祖台之字元辰。

    祖沖之曾祖父,東晉安帝時官至侍中、光祿大夫。

    所撰《志怪》,《隋書·經籍志》著錄二卷,已散佚。

    魯迅《古小說鈎沉》有輯本。

     〔15〕孔氏指孔約,晉人,生平不詳。

    所撰《志怪》,《隋書·經籍志》著錄四卷。

    殖氏,生平不詳。

    所撰《志怪記》,《隋書·經籍志》著錄三卷。

    曹毘,字輔佐,谯國人,官至光祿勳。

    所撰《志怪》,《隋書·經籍志》及兩《唐志》均未著錄。

    三書均已散佚,魯迅《古小說鈎沉》各有輯本。

     〔16〕任昉(460—508)字彥升,南朝梁樂安博昌(今山東壽光)人。

    曆仕宋、齊、梁三朝。

    《述異記》,《宋史·藝文志》著錄二卷,題任昉撰。

     〔17〕《異苑》《隋書·經籍志》著錄十卷,題宋給事劉敬叔撰。

     〔18〕劉義慶南朝宋彭城(今江蘇徐州)人。

    襲封臨川王。

    撰有《世說》、《徐州先賢傳》等。

    《幽明錄》,《隋書·經籍志》著錄二十卷,已散佚。

    魯迅《古小說鈎沉》有輯本。

    劉知幾關于唐修《晉書》多取《幽明錄》等書的話,見《史通·采撰》:“晉世雜書,諒非一族,若《語林》、《世說》、《幽明錄》、《搜神記》之徒,其所載或诙諧小辯,或神鬼怪物。

    其事非聖,揚雄所不觀;其言亂神,宣尼所不語。

    皇朝新撰晉史,多采以為書。

    ” 〔19〕東陽無疑生平不詳。

    所撰《齊諧記》,《隋書·經籍志》著錄七卷,已散佚。

    魯迅《古小說鈎沉》有輯本。

     〔20〕《續齊諧記》《隋書·經籍志》著錄一卷,原本久佚。

    今存明輯本,系從《太平廣記》等書鈔合而成。

     〔21〕關于吳均撰《齊春秋》不實免職事,見《梁書·吳均傳》: “均表求撰《齊春秋》,書成奏之,高祖(梁武帝蕭衍)以其書不實,使中書舍人劉之遴诘問數條,竟支離無對,敕付省焚之,坐免職。

    尋有敕召見,使撰《通史》,起三皇,訖齊代,均草本紀、世家,功已畢。

     唯列傳未就。

    ” 〔22〕“吳均體”《梁書·吳均傳》載,吳均“文體清拔有古氣,好事者或斅之,謂為‘吳均體’”。

     〔23〕《舊雜譬喻經》二卷,經文以譬喻宣揚教義。

    康僧會(?—280),三國吳僧人,世居天蘭,後移居交趾。

    吳赤烏十年(247)至建業(今江蘇南京),孫權為之建塔寺,使譯經。

    譯有《六度集》、《舊雜譬喻經》等。

     〔24〕《觀佛三昧海經》十卷,東晉佛陀跋陀譯。

    白毫毛相,系佛教所說佛的三十二種形象之一,謂佛眉長有白色毫毛,長一丈五尺,平時縮卷于眉毛旁。

    以下所引經文,源于佛家圓融互攝理論。

    其說以為世界萬事萬物均發源于心,心無大小,“相”亦無大小,故毛内有菩薩,菩薩不小,毛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