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書(上)

關燈
就〔21〕,普通元年卒,年五十二(四六九——五二○),事詳《梁書》《文學傳》。

    均夙有詩名,文體清拔,好事者或模拟之,稱“吳均體”〔22〕,故其為小說,亦卓然可觀,唐宋文人多引為典據,陽羨鵝籠之記,尤其奇詭者也。

     陽羨許彥于綏安山行,遇一書生,年十七八,卧路側,雲腳痛,求寄鵝籠中。

    彥以為戲言,書生便入籠,籠亦不更廣,書生亦不更小,宛然與雙鵝并坐,鵝亦不驚。

     彥負籠而去,都不覺重。

    前行息樹下,書生乃出籠謂彥曰,“欲為君薄設。

    ”彥曰,“善。

    ”乃口中吐出一銅奁子,奁子中具諸肴馔。

    ……酒數行,謂彥曰,“向将一婦人自随。

    今欲暫邀之。

    ”彥曰,“善。

    ”又于口中吐一女子,年可十五六,衣服绮麗,容貌殊絕,共坐宴。

    俄而書生醉卧,此女謂彥曰,“雖與書生結妻,而實懷怨,向亦竊得一男子同行,書生既眠,暫喚之,君幸勿言。

    ”彥曰,“善。

    ”女子于口中吐出一男子,年可二十三四,亦穎悟可愛,乃與彥叙寒溫。

    書生卧欲覺,女子口吐一錦行障遮書生,書生乃留女子共卧。

    男子謂彥曰,“此女雖有情,心亦不盡,向複竊得一女人同行,今欲暫見之,願君勿洩。

    ”彥曰,“善。

    ”男子又于口中吐一婦人,年可二十許,共酌,戲談甚久,聞書生動聲,男子曰,“二人眠已覺。

    ” 因取所吐女人,還納口中。

    須臾,書生處女乃出謂彥曰,“書生欲起。

    ”乃吞向男子,獨對彥坐。

    然後書生起謂彥曰,“暫眠遂久,君獨坐,當悒悒耶?日又晚,當與君别。

    ” 遂吞其女子,諸器皿悉納口中,留大銅盤可二尺廣,與彥别曰,“無以藉君,與君相憶也。

    ”彥大元中為蘭台令史,以盤饷侍中張散;散看其銘題,雲是永平三年作。

     然此類思想,蓋非中國所故有,段成式已謂出于天竺,《酉陽雜俎》(《續集》《貶誤篇》)雲,“釋氏《譬喻經》雲,昔梵志作術,吐出一壺,中有女子與屏,處作家室。

    梵志少息,女複作術,吐出一壺,中有男子,複與共卧。

    梵志覺,次第互吞之,柱杖而去。

    餘以吳均嘗覽此事,訝其說以為至怪也。

    ”所雲釋氏經者,即《舊雜譬喻經》,吳時康僧會譯,〔23〕今尚存;而此一事,則複有他經為本,如《觀佛三昧海經》(卷一)說觀佛苦行時白毫毛相〔24〕雲,“天見毛内有百億光,其光微妙,不可具宣。

    于其光中,現化菩薩,皆修苦行,如此不異。

    菩薩不小,毛亦不大。

    ”當又為梵志吐壺相之淵源矣。

    魏晉以來,漸譯釋典,天竺故事亦流傳世間,文人喜其穎異,于有意或無意中用之,遂蛻化為國有,如晉人荀氏作《靈鬼志》,亦記道人入籠子中事,尚雲來自外國,至吳均記,乃為中國之書生。

     太元十二年,有道人外國來,能吞刀吐火,吐珠玉金銀,自說其所受師,即白衣,非沙門也。

    嘗行,見一人擔擔,上有小籠子,可受升餘,語擔人雲,“吾步行病極,欲寄君擔。

    ”擔人甚怪之,慮是狂人,便語之雲,“自可耳。

    ”……即入籠中,籠不更大,其人亦不更小,擔之亦不覺重于先。

    既行數十裡,樹下住食,擔人呼共食,雲“我自有食”,不肯出。

    ……食未半,語擔人“我欲與婦共食”,即複口吐出女子,年二十許,衣裳容貌甚美,二人便共食。

    食欲竟,其夫便卧;婦語擔人,“我有外夫,欲來共食,夫覺,君勿道之。

    ”婦便口中出一年少丈夫,共食。

    籠中便有三人,寬急之事,亦複不異。

    有頃,其夫動,如欲覺,婦便以外夫内口中。

    夫起,語擔人曰,“可去!”即以婦内口中,次及食器物。

    ……(《法苑珠林》六十一,《太平禦覽》三百五十九) ※※※ 〔1〕魏文帝即曹丕(187—226),字子桓。

    沛國谯(今安徽亳縣)人。

    曹操次子。

    操死,丕襲位為魏王。

    後代漢稱帝,國号魏。

    撰有《魏文帝集》。

     〔2〕裴松之(372—451)字世期,南朝宋聞喜(今屬山西)人,任國子博士。

    奉命注晉陳壽《三國志》,博采群書一百四十餘種,保存不少文史資料。

     〔3〕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長,北魏範陽(今河北涿縣)人,官禦史中尉、關右大使。

    所撰《水經注》四十卷,系我國古代具有文學價值的地理名著。

     〔4〕趙王倫之變趙王倫,即司馬倫(?—301),字子彜。

    晉司馬懿第九子,晉武帝時封趙王。

    據《晉書·孝惠帝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