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六朝之鬼神志怪書(上)
關燈
小
中
大
中國本信巫,秦漢以來,神仙之說盛行,漢末又大暢巫風,而鬼道愈熾;會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漸見流傳。
凡此,皆張皇鬼神,稱道靈異,故自晉訖隋,特多鬼神志怪之書。
其書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
文人之作,雖非如釋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為小說,蓋當時以為幽明雖殊途,而人鬼乃皆實有,故其叙述異事,與記載人間常事,自視固無誠妄之别矣。
《隋志》有《列異傳》三卷,魏文帝〔1〕撰,今佚。
惟古來文籍中頗多引用,故猶得見其遺文,則正如《隋志》所言,“以序鬼物奇怪之事”者也。
文中有甘露年間事,在文帝後,或後人有增益,或撰人是假托,皆不可知。
兩《唐志》皆雲張華撰,亦别無佐證,殆後有悟其抵犧者,因改易之。
惟宋裴松之〔2〕《三國志注》,後魏郦道元《水經注》〔3〕皆已征引,則為魏晉人作無疑也。
南陽宗定伯年少時,夜行逢鬼,問曰,“誰?”鬼曰,“鬼也。
”鬼曰,“卿複誰?”定伯欺之,言我亦鬼也。
鬼問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
共行數裡,鬼言步行大亟,可共疊相擔也。
定伯曰大善。
鬼便先擔定伯數裡,鬼言卿大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死,故重耳。
定伯因複擔鬼,鬼略無重。
如是再三。
定伯複言,我新死,不知鬼悉何所畏忌?鬼曰,唯不喜人唾。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擔鬼至頭上,急持之。
鬼大呼,聲咋咋索下。
不複聽之,徑至宛市中,著地化為一羊。
便賣之。
恐其便化,乃唾之,得錢千五百。
(《太平禦覽》八百八十四,《法苑珠林》六) 神仙麻姑降東陽蔡經家,手爪長四寸。
經意曰,“此女子實好佳手,願得以搔背。
”麻姑大怒。
忽見經頓地,兩目流血。
(《太平禦覽》三百七十) 武晶新縣北山上有望夫石,狀若人立者。
相傳雲,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遠赴國難,婦攜幼子,餞送此山,立望而形化為石。
(《太平禦覽》八百八十八) 晉以後人之造僞書,于記注殊方異物者每雲張華,亦如言仙人神境者之好稱東方朔。
張華字茂先,範陽方城人,魏初舉太常博士,入晉官至司空,領著作,封壯武郡公,永康元年四月趙王倫之變〔4〕,華被害,夷三族,時年六十九(二三二——三○○),傳在《晉書》。
華既通圖緯,又多覽方伎書,能識災祥異物,故有博物洽聞之稱,然亦遂多附會之說。
梁蕭绮所錄王嘉《拾遺記》〔5〕(九)言華嘗“捃采天下遺逸,自書契之始,考驗神怪,及世間闾裡所說,造《博物态》四百卷,奏于武帝”,帝令芟截浮疑,分為十卷。
其書今存,乃類記異境奇物及古代瑣聞雜事,皆刺取故書,殊乏新異,不能副其名,或由後人綴輯複成,非其原本欤?今所存漢至隋小說,大抵此類。
《周書》曰,“西域獻火浣布,昆吾氏獻切玉刀,火浣布污則燒之則潔,刀切玉如蠟。
”布漢世有獻者,刀則未聞。
(卷二《異産》) 取鼈锉令如棋子大,搗赤苋汁和合,厚以茅苞,五六月中作,投池中,經旬脔脔盡成鼈也。
(卷四《戲術》) 燕太子丹質于秦,……欲歸,請于秦王。
王不聽。
謬言曰,“令烏頭白,馬生角,乃可。
”丹仰而歎,烏即頭白,俯而嗟,馬生角。
秦王不得已而遣之,為機發之橋,欲陷丹,丹驅馳過之而橋不發。
遁到關,關門不開,丹為雞鳴,于是衆雞悉鳴,遂歸。
(卷八《史補》) 老子雲,“萬民皆付西王母;唯王,聖人,真人,仙人,道人之命,上屬九天君耳。
”(卷九《雜說》上) 新蔡幹寶字令升,晉中興後置史官,寶始以著作郎領國史,因家貧求補山陰令,遷始安太守,王導〔6〕請為司徒右長史,遷散騎常侍(四世紀中)。
寶著《晉紀》〔7〕二十卷,時稱良史; 而性好陰陽術數,嘗感于其父婢死而再生,及其兄氣絕複蘇,自言見天神事,乃撰《搜神記》〔8〕二十卷。
以“發明神道之不誣”(自序中語),見《晉書》本傳。
《搜神記》今存者正二十卷,然亦非原書,其書于神祇靈異人物變化之外,頗言神仙五行,又偶有釋氏說。
漢下邳周式,嘗至東海,道逢一吏,持一卷書,求寄載,行十餘裡,謂式曰,“吾暫有所過,留書寄君船中,慎勿發之!”去後,式盜發視,書旨諸死人錄,下條有式名。
須臾吏還,式猶視書。
吏怒曰,“故以相告,而忽視之!”式叩頭流血,
凡此,皆張皇鬼神,稱道靈異,故自晉訖隋,特多鬼神志怪之書。
其書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
文人之作,雖非如釋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為小說,蓋當時以為幽明雖殊途,而人鬼乃皆實有,故其叙述異事,與記載人間常事,自視固無誠妄之别矣。
《隋志》有《列異傳》三卷,魏文帝〔1〕撰,今佚。
惟古來文籍中頗多引用,故猶得見其遺文,則正如《隋志》所言,“以序鬼物奇怪之事”者也。
文中有甘露年間事,在文帝後,或後人有增益,或撰人是假托,皆不可知。
兩《唐志》皆雲張華撰,亦别無佐證,殆後有悟其抵犧者,因改易之。
惟宋裴松之〔2〕《三國志注》,後魏郦道元《水經注》〔3〕皆已征引,則為魏晉人作無疑也。
南陽宗定伯年少時,夜行逢鬼,問曰,“誰?”鬼曰,“鬼也。
”鬼曰,“卿複誰?”定伯欺之,言我亦鬼也。
鬼問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
共行數裡,鬼言步行大亟,可共疊相擔也。
定伯曰大善。
鬼便先擔定伯數裡,鬼言卿大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死,故重耳。
定伯因複擔鬼,鬼略無重。
如是再三。
定伯複言,我新死,不知鬼悉何所畏忌?鬼曰,唯不喜人唾。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擔鬼至頭上,急持之。
鬼大呼,聲咋咋索下。
不複聽之,徑至宛市中,著地化為一羊。
便賣之。
恐其便化,乃唾之,得錢千五百。
(《太平禦覽》八百八十四,《法苑珠林》六) 神仙麻姑降東陽蔡經家,手爪長四寸。
經意曰,“此女子實好佳手,願得以搔背。
”麻姑大怒。
忽見經頓地,兩目流血。
(《太平禦覽》三百七十) 武晶新縣北山上有望夫石,狀若人立者。
相傳雲,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遠赴國難,婦攜幼子,餞送此山,立望而形化為石。
(《太平禦覽》八百八十八) 晉以後人之造僞書,于記注殊方異物者每雲張華,亦如言仙人神境者之好稱東方朔。
張華字茂先,範陽方城人,魏初舉太常博士,入晉官至司空,領著作,封壯武郡公,永康元年四月趙王倫之變〔4〕,華被害,夷三族,時年六十九(二三二——三○○),傳在《晉書》。
華既通圖緯,又多覽方伎書,能識災祥異物,故有博物洽聞之稱,然亦遂多附會之說。
梁蕭绮所錄王嘉《拾遺記》〔5〕(九)言華嘗“捃采天下遺逸,自書契之始,考驗神怪,及世間闾裡所說,造《博物态》四百卷,奏于武帝”,帝令芟截浮疑,分為十卷。
其書今存,乃類記異境奇物及古代瑣聞雜事,皆刺取故書,殊乏新異,不能副其名,或由後人綴輯複成,非其原本欤?今所存漢至隋小說,大抵此類。
《周書》曰,“西域獻火浣布,昆吾氏獻切玉刀,火浣布污則燒之則潔,刀切玉如蠟。
”布漢世有獻者,刀則未聞。
(卷二《異産》) 取鼈锉令如棋子大,搗赤苋汁和合,厚以茅苞,五六月中作,投池中,經旬脔脔盡成鼈也。
(卷四《戲術》) 燕太子丹質于秦,……欲歸,請于秦王。
王不聽。
謬言曰,“令烏頭白,馬生角,乃可。
”丹仰而歎,烏即頭白,俯而嗟,馬生角。
秦王不得已而遣之,為機發之橋,欲陷丹,丹驅馳過之而橋不發。
遁到關,關門不開,丹為雞鳴,于是衆雞悉鳴,遂歸。
(卷八《史補》) 老子雲,“萬民皆付西王母;唯王,聖人,真人,仙人,道人之命,上屬九天君耳。
”(卷九《雜說》上) 新蔡幹寶字令升,晉中興後置史官,寶始以著作郎領國史,因家貧求補山陰令,遷始安太守,王導〔6〕請為司徒右長史,遷散騎常侍(四世紀中)。
寶著《晉紀》〔7〕二十卷,時稱良史; 而性好陰陽術數,嘗感于其父婢死而再生,及其兄氣絕複蘇,自言見天神事,乃撰《搜神記》〔8〕二十卷。
以“發明神道之不誣”(自序中語),見《晉書》本傳。
《搜神記》今存者正二十卷,然亦非原書,其書于神祇靈異人物變化之外,頗言神仙五行,又偶有釋氏說。
漢下邳周式,嘗至東海,道逢一吏,持一卷書,求寄載,行十餘裡,謂式曰,“吾暫有所過,留書寄君船中,慎勿發之!”去後,式盜發視,書旨諸死人錄,下條有式名。
須臾吏還,式猶視書。
吏怒曰,“故以相告,而忽視之!”式叩頭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