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漢書》《藝文志》所載小說
關燈
小
中
大
之。
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氣圓,神經光之所司也。
(《太平禦覽》三) 天狗所止地盡傾,餘光燭天為流星,長十數丈,其疾如風,其聲如雷,其光如電。
(《山海經》注十六) 穆王田,有黑鳥若鸠,翩飛而跱于衡,禦者斃之以策,馬佚,不克止之,踬于乘,傷帝左股。
(《文選李善注》十四) 《百家》者,劉向《說苑》〔9〕叙錄雲,“《說苑雜事》,…… 其事類衆多,……除去與《新序》複重者,其餘者淺薄不中義理,别集以為《百家》。
”《說苑》今存,所記皆古人行事之迹,足為法戒者,執是以推《百家》,則殆為故事之無當于治道者矣。
其餘諸家,皆不可考。
今審其書名,依人則伊尹鬻熊師曠黃帝,說事則封禅養生,蓋多屬方士假托。
惟青史子非是。
又務成子名昭,見《荀子》,《屍子》嘗記其“避逆從順”之教〔10〕;宋子名钘,見《莊子》,《孟子》作宋徑,《韓非子》作宋榮子,《荀子》引子宋子曰,“明見侮之不辱,使人不鬥”〔11〕,則“黃老意”,然俱非方士之說也。
※※※ 〔1〕國風《詩經》組成部分,大多是周初至春秋中期民歌。
《漢書·藝文志》載:“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 〔2〕《伊尹說》,《漢書·藝文志》道家類作《伊尹》。
〔3〕《呂氏春秋》戰國末秦相呂不韋集門客共同編撰,《漢書·藝文志》著錄二十六卷,共一六○篇。
《本味篇》,見《呂氏春秋·孝行覽》,記伊尹曆舉各地山珍海味,謂僅天子之國始能享受,勸說湯改革政治,以取天下。
〔4〕割烹要湯《孟子·萬章》:“萬章問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湯,有諸?’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
……吾聞其以堯舜之道要湯,未聞以割烹也’。
” 〔5〕劉知幾(661—721)字子玄,唐彭城(今江蘇徐州)人。
曾任著作郎、左史等官,多次參加官修史書。
所撰《史通》,系我國第一部史籍評著。
二十卷,分内外篇,内篇論史家體例,外篇論史籍源流得失。
又,“《青史》由綴于街談”,見劉勰《文心雕龍·諸子篇》,“由”原作“曲”。
〔6〕兵陰陽家即兵書中的陰陽家。
《漢書·藝文志》:“陰陽者,順時而發,推刑德,随鬥擊,因五勝,假鬼神而為助者也。
”唐顔師古注:“五勝,五行相勝也。
” 〔7〕丁夫人《漢書·郊祀志》載:武帝太初元年(104),西伐大宛,“丁夫人與雒陽虞初等以方祀詛匈奴、大宛焉。
”唐韋昭注:“丁,姓;夫人,名也。
” 〔8〕朱右曾字尊魯,清嘉定(今屬上海)人。
曾官貴州遵義知府。
撰有《逸周書集訓校釋》、《左氏傳解誼》等。
〔9〕《說苑》西漢劉向撰,《隋書·經籍志》著錄二十卷。
分類纂述春秋戰國至秦漢間曆史故事,雜以議論。
《說苑雜事》,即《說苑》。
《新序》,劉向撰,《隋書·經籍志》著錄三十卷,内容體例與《說苑》相似。
〔10〕務成子見《荀子·大略篇》:“不學不成。
堯學于君疇,舜學于務成昭,禹學于西王國。
”《屍子》卷下引務成子教舜曰:“避天下之逆,從天下之順,天下不足取也。
”《屍子》,戰國魯國屍佼撰,《漢書·藝文志》著錄二十篇,已散佚。
今本《屍子》疑為魏晉時人依托補撰。
〔11〕“明見侮之不辱,使人不鬥”語見《荀子·正論》。
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氣圓,神經光之所司也。
(《太平禦覽》三) 天狗所止地盡傾,餘光燭天為流星,長十數丈,其疾如風,其聲如雷,其光如電。
(《山海經》注十六) 穆王田,有黑鳥若鸠,翩飛而跱于衡,禦者斃之以策,馬佚,不克止之,踬于乘,傷帝左股。
(《文選李善注》十四) 《百家》者,劉向《說苑》〔9〕叙錄雲,“《說苑雜事》,…… 其事類衆多,……除去與《新序》複重者,其餘者淺薄不中義理,别集以為《百家》。
”《說苑》今存,所記皆古人行事之迹,足為法戒者,執是以推《百家》,則殆為故事之無當于治道者矣。
其餘諸家,皆不可考。
今審其書名,依人則伊尹鬻熊師曠黃帝,說事則封禅養生,蓋多屬方士假托。
惟青史子非是。
又務成子名昭,見《荀子》,《屍子》嘗記其“避逆從順”之教〔10〕;宋子名钘,見《莊子》,《孟子》作宋徑,《韓非子》作宋榮子,《荀子》引子宋子曰,“明見侮之不辱,使人不鬥”〔11〕,則“黃老意”,然俱非方士之說也。
※※※ 〔1〕國風《詩經》組成部分,大多是周初至春秋中期民歌。
《漢書·藝文志》載:“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 〔2〕《伊尹說》,《漢書·藝文志》道家類作《伊尹》。
〔3〕《呂氏春秋》戰國末秦相呂不韋集門客共同編撰,《漢書·藝文志》著錄二十六卷,共一六○篇。
《本味篇》,見《呂氏春秋·孝行覽》,記伊尹曆舉各地山珍海味,謂僅天子之國始能享受,勸說湯改革政治,以取天下。
〔4〕割烹要湯《孟子·萬章》:“萬章問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湯,有諸?’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
……吾聞其以堯舜之道要湯,未聞以割烹也’。
” 〔5〕劉知幾(661—721)字子玄,唐彭城(今江蘇徐州)人。
曾任著作郎、左史等官,多次參加官修史書。
所撰《史通》,系我國第一部史籍評著。
二十卷,分内外篇,内篇論史家體例,外篇論史籍源流得失。
又,“《青史》由綴于街談”,見劉勰《文心雕龍·諸子篇》,“由”原作“曲”。
〔6〕兵陰陽家即兵書中的陰陽家。
《漢書·藝文志》:“陰陽者,順時而發,推刑德,随鬥擊,因五勝,假鬼神而為助者也。
”唐顔師古注:“五勝,五行相勝也。
” 〔7〕丁夫人《漢書·郊祀志》載:武帝太初元年(104),西伐大宛,“丁夫人與雒陽虞初等以方祀詛匈奴、大宛焉。
”唐韋昭注:“丁,姓;夫人,名也。
” 〔8〕朱右曾字尊魯,清嘉定(今屬上海)人。
曾官貴州遵義知府。
撰有《逸周書集訓校釋》、《左氏傳解誼》等。
〔9〕《說苑》西漢劉向撰,《隋書·經籍志》著錄二十卷。
分類纂述春秋戰國至秦漢間曆史故事,雜以議論。
《說苑雜事》,即《說苑》。
《新序》,劉向撰,《隋書·經籍志》著錄三十卷,内容體例與《說苑》相似。
〔10〕務成子見《荀子·大略篇》:“不學不成。
堯學于君疇,舜學于務成昭,禹學于西王國。
”《屍子》卷下引務成子教舜曰:“避天下之逆,從天下之順,天下不足取也。
”《屍子》,戰國魯國屍佼撰,《漢書·藝文志》著錄二十篇,已散佚。
今本《屍子》疑為魏晉時人依托補撰。
〔11〕“明見侮之不辱,使人不鬥”語見《荀子·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