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神話與傳說

關燈
然。

    有人戴勝,虎齒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

    此山萬物盡有。

    (同上) 晉鹹甯五年,汲縣民不準盜發魏襄王冢〔6〕,得竹書《穆天子傳》五篇,又雜書十九篇。

    《穆天子傳》今存,凡六卷;前五卷記周穆王駕八駿西征之事,後一卷記盛姬卒于途次以至反葬,蓋即雜書之一篇。

    傳亦言見西王母,而不叙諸異相,其狀已頗近于人王。

     吉日甲子,天子賓于西王母,乃執白圭玄璧以見西王母。

    好獻錦組百純,C組三百純,西王母再拜受之。

    C乙醜。

    天子觞西王母于瑤池之上。

    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雲在天,山〔7〕自出,道裡悠遠,山川間之,将子無死,尚能複來。

    ”天子答之曰,“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願見汝,比及三年,将複而野。

    ”天子遂驅升于弇山,乃紀丌迹于弇山之石,而樹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

    (卷三) 有虎在乎葭中。

    天子将至。

    七萃之士高奔戎請生捕虎,必全之,乃生捕虎而獻之。

    天子命之為柙而畜之東虞,是為虎牢。

    天子賜奔戎畋馬十驷,歸之太牢,奔戎再拜稽首。

    (卷五) 漢應劭〔8〕說,《周書》為虞初小說所本,而今本《逸周書》中惟《克殷》《世俘》《王會》《太子晉》〔9〕四篇,記述頗多誇飾,類于傳說,餘文不然。

    至汲冢所出周時竹書中,本有《瑣語》十一篇,為諸國蔔夢妖怪相書,今佚,《太平禦覽》〔10〕間引其文;又汲縣有晉立《呂望表》〔11〕,亦引《周志》,皆記夢驗,甚似小說,或虞初所本者為此等,然别無顯證,亦難以定之。

     齊景公伐宋,至曲陵,夢見有短丈夫賓于前。

    晏子曰,“君所夢何如哉?”公曰,“其賓者甚短,大上小下,其言甚怒,好俯。

    ”晏子曰,“如是,則伊尹也。

    伊尹甚大而短,大上小下,赤色而髯,其言好俯而下聲。

    ”公曰,“是矣。

    ”晏子曰,“是怒君師,不如違之。

    ”遂不果伐宋。

     (《太平禦覽》三百七十八) 文王夢天帝服玄禳以立于令狐之津。

    帝曰,“昌,賜汝望。

    ”文王再拜稽首,太公于後亦再拜稽首。

    文王夢之之夜,太公夢之亦然。

    其後文王見太公而訆之曰,“而名為望乎?”答曰,“唯,為望。

    ”文王曰,“吾如有所見于汝。

    ”太公言其年月與其日,且盡道其言,“臣以此得見也。

    ”文王曰,“有之,有之。

    ”遂與之歸,以為卿士。

     (晉立《太公呂望表》石刻,以東魏立《呂望表》補阙字。

    ) 他如漢前之《燕丹子》,漢楊雄〔12〕之《蜀王本紀》,趙晔之《吳越春秋》〔13〕,袁康,吳平之《越絕書》〔14〕等,雖本史實,并含異聞。

    若求之詩歌,則屈原所賦,尤在《天問》〔15〕中,多見神話與傳說,如“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惟何,而顧菟在腹?”“鲧何所營?禹何所成?康回憑怒,地何故以東南傾?”“昆侖縣圃,其凥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幾裡?”“鲮魚何所?鬿堆焉處?羿焉弓畢日?烏焉解羽?”是也。

    王逸〔16〕曰,“屈原放逐,彷徨山澤,見楚有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圖畫天地山川神靈琦玮谲佹及古賢聖怪物行事,……因書其壁,何而問之。

    ”(本書注)是知此種故事,當時不特流傳人口,且用為廟堂文飾矣。

    其流風至漢不絕,今在墟墓間猶見有石刻神祇怪物聖哲士女之圖。

    晉既得汲冢書,郭璞〔17〕為《穆天子傳》作注,又注《山海經》,作圖贊,其後江灌〔18〕亦有圖贊,蓋神異之說,晉以後尚為人士所深愛。

    然自古以來,終不聞有荟萃融鑄為巨制,如希臘史詩〔19〕者,第用為詩文藻飾,而于小說中常見其迹象而已。

     中國神話之所以僅存零星者,說者〔20〕謂有二故:一者華土之民,先居黃河流域,頗乏天惠,其生也勤,故重實際而黜玄想,不更能集古傳以成大文。

    二者孔子出,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實用為教,不欲言鬼神,太古荒唐之說,俱為儒者所不道,故其後不特無所光大,而又有散亡。

     然詳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