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史家對于小說之著錄及論述
關燈
小
中
大
,而史部遂無鬼神傳;又增益唐人著作,如李恕《誡子拾遺》〔31〕等之垂教誡,劉孝孫《事始》〔32〕等之數典故,李涪《刊誤》〔33〕等之糾訛謬,陸羽《茶經》〔34〕等之叙服用,并入此類,例乃愈棼,元修《宋史》,亦無變革,僅增蕪雜而已。
明胡應麟〔35〕(《少室山房筆叢》二十八)以小說繁夥,派别滋多,于是綜核大凡,分為六類: 一曰志怪:《搜神》,《述異》,《宣室》,《酉陽》之類〔36〕是也; 一曰傳奇:《飛燕》,《太真》,《崔莺》,《霍玉》之類〔37〕是也; 一曰雜錄:《世說》,《語林》,《瑣言》,《因話》之類〔38〕是也; 一曰叢談:《容齋》,《夢溪》,《東谷》,《道山》之類〔39〕是也; 一曰辯訂:《鼠璞》,《雞肋》,《資暇》,《辯疑》之類〔40〕是也; 一曰箴規:《家訓》,《世範》,《勸善》,《省心》之類〔41〕是也。
清乾隆中,敕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42〕,以紀昀總其事,于小說别為三派,而所論列則襲舊志。
……迹其流别,凡有三派:其一叙述雜事,其一記錄異聞,其一綴緝瑣語也。
唐宋而後,作者彌繁,中間誣謾失真,妖妄熒聽者,固為不少,然寓勸戒,廣見聞,資考證者,亦錯出其中。
班固稱“小說家流蓋出于稗官”,如淳〔43〕注謂“王者欲知闾巷風俗,故立稗官,使稱說之”。
然則博采旁搜,是亦古制,固不必以冗雜廢矣。
今甄錄其近雅馴者,以廣見聞,惟猥鄙荒誕,徒亂耳目者,則黜不載焉。
《西京雜記》〔44〕六卷。
《世說新語》三卷。
…… 右小說家類雜事之屬…… 《山海經》〔45〕十八卷。
《穆天子傳》六卷。
《神異經》一卷。
…… 《搜神記》二十卷。
……《續齊諧記》一卷。
…… 右小說家類異聞之屬…… 《博物志》十卷。
《述異記》二卷。
《酉陽雜俎》二十卷,《續集》十卷。
…… 右小說家類瑣語之屬…… 右三派者,校以胡應麟之所分,實止兩類,前一即雜錄,後二即志怪,第析叙事有條貫者為異聞,鈔錄細碎者為瑣語而已。
傳奇不著錄;叢談辯訂箴規三類則多改隸于雜家,小說範圍,至是乃稍整潔矣。
然《山海經》《穆天子傳》又自是始退為小說,案語雲,“《穆天子傳》舊皆入起居注類,…… 實則恍忽無征,又非《逸周書》〔46〕之比,……以為信史而錄之,則史體雜,史例破矣。
今退置于小說家,義求其當,無庸以變古為嫌也。
”于是小說之志怪類中又雜入本非依托之史,而史部遂不容多含傳說之書。
至于宋之平話,元明之演義,自來盛行民間,其書故當甚夥,而史志皆不錄。
惟明王圻作《續文獻通考》〔47〕,高儒作《百川書志》〔48〕,皆收《三國志演義》及《水浒傳》,清初錢曾作《也是園書目》〔49〕,亦有通俗小說《三國志》等三種,宋人詞話《燈花婆婆》等十六種。
然《三國》《水浒》,嘉靖中有都察院刻本〔50〕,世人視若官書,故得見收,後之書目,尋即不載,錢曾則專事收藏,偏重版本,緣為舊刊,始以入錄,非于藝文有真知,遂離叛于曩例也。
史家成見,自漢迄今蓋略同:目錄亦史之支流,固難有超其分際者矣。
※※※ 〔1〕“飾小說以幹縣令”語見《莊子·雜篇·外物》。
縣令,魯迅《中國小說的曆史的變遷》中說:“‘縣’是高,言高名;‘令’是美,言美譽。
” 〔2〕桓譚(前?—56)字君山,東漢沛國相(今安徽淮北市)人,官至議郎給事中。
所撰《新論》,《隋書·經籍志》著錄十七卷,已散佚,今存清人輯本。
此處所引“小說家合殘叢小語”等語,見《文選》卷三十一江淹詩《李都尉》李善注,“殘叢”作“叢殘”,“譬喻”作“譬論”。
〔3〕“短書不可用”《太平禦覽》卷六○二引桓譚《新論》:“餘為《新論》,術辨古今,亦欲興治也,何異《春秋》褒貶耶?今有疑者,所謂蚌異蛤、二五非十也。
譚見劉向《新序》、陸賈《新語》,乃為《新論》。
莊周寓言,乃雲,‘堯問孔子’,《淮南子》雲:‘共工争帝,地維絕’,亦皆為妄作,故世人多雲:‘短書不可用’。
然論天間莫明于聖明,莊周等雖虛誕,故當采其善,何雲盡棄耶?”按《莊子》,戰國莊周撰。
《漢書·藝文志》著錄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
“堯問孔子”,不見今本《莊子》。
《淮南子》,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編撰。
《漢書·藝文志》著錄内篇二十一篇
明胡應麟〔35〕(《少室山房筆叢》二十八)以小說繁夥,派别滋多,于是綜核大凡,分為六類: 一曰志怪:《搜神》,《述異》,《宣室》,《酉陽》之類〔36〕是也; 一曰傳奇:《飛燕》,《太真》,《崔莺》,《霍玉》之類〔37〕是也; 一曰雜錄:《世說》,《語林》,《瑣言》,《因話》之類〔38〕是也; 一曰叢談:《容齋》,《夢溪》,《東谷》,《道山》之類〔39〕是也; 一曰辯訂:《鼠璞》,《雞肋》,《資暇》,《辯疑》之類〔40〕是也; 一曰箴規:《家訓》,《世範》,《勸善》,《省心》之類〔41〕是也。
清乾隆中,敕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42〕,以紀昀總其事,于小說别為三派,而所論列則襲舊志。
……迹其流别,凡有三派:其一叙述雜事,其一記錄異聞,其一綴緝瑣語也。
唐宋而後,作者彌繁,中間誣謾失真,妖妄熒聽者,固為不少,然寓勸戒,廣見聞,資考證者,亦錯出其中。
班固稱“小說家流蓋出于稗官”,如淳〔43〕注謂“王者欲知闾巷風俗,故立稗官,使稱說之”。
然則博采旁搜,是亦古制,固不必以冗雜廢矣。
今甄錄其近雅馴者,以廣見聞,惟猥鄙荒誕,徒亂耳目者,則黜不載焉。
《西京雜記》〔44〕六卷。
《世說新語》三卷。
…… 右小說家類雜事之屬…… 《山海經》〔45〕十八卷。
《穆天子傳》六卷。
《神異經》一卷。
…… 《搜神記》二十卷。
……《續齊諧記》一卷。
…… 右小說家類異聞之屬…… 《博物志》十卷。
《述異記》二卷。
《酉陽雜俎》二十卷,《續集》十卷。
…… 右小說家類瑣語之屬…… 右三派者,校以胡應麟之所分,實止兩類,前一即雜錄,後二即志怪,第析叙事有條貫者為異聞,鈔錄細碎者為瑣語而已。
傳奇不著錄;叢談辯訂箴規三類則多改隸于雜家,小說範圍,至是乃稍整潔矣。
然《山海經》《穆天子傳》又自是始退為小說,案語雲,“《穆天子傳》舊皆入起居注類,…… 實則恍忽無征,又非《逸周書》〔46〕之比,……以為信史而錄之,則史體雜,史例破矣。
今退置于小說家,義求其當,無庸以變古為嫌也。
”于是小說之志怪類中又雜入本非依托之史,而史部遂不容多含傳說之書。
至于宋之平話,元明之演義,自來盛行民間,其書故當甚夥,而史志皆不錄。
惟明王圻作《續文獻通考》〔47〕,高儒作《百川書志》〔48〕,皆收《三國志演義》及《水浒傳》,清初錢曾作《也是園書目》〔49〕,亦有通俗小說《三國志》等三種,宋人詞話《燈花婆婆》等十六種。
然《三國》《水浒》,嘉靖中有都察院刻本〔50〕,世人視若官書,故得見收,後之書目,尋即不載,錢曾則專事收藏,偏重版本,緣為舊刊,始以入錄,非于藝文有真知,遂離叛于曩例也。
史家成見,自漢迄今蓋略同:目錄亦史之支流,固難有超其分際者矣。
※※※ 〔1〕“飾小說以幹縣令”語見《莊子·雜篇·外物》。
縣令,魯迅《中國小說的曆史的變遷》中說:“‘縣’是高,言高名;‘令’是美,言美譽。
” 〔2〕桓譚(前?—56)字君山,東漢沛國相(今安徽淮北市)人,官至議郎給事中。
所撰《新論》,《隋書·經籍志》著錄十七卷,已散佚,今存清人輯本。
此處所引“小說家合殘叢小語”等語,見《文選》卷三十一江淹詩《李都尉》李善注,“殘叢”作“叢殘”,“譬喻”作“譬論”。
〔3〕“短書不可用”《太平禦覽》卷六○二引桓譚《新論》:“餘為《新論》,術辨古今,亦欲興治也,何異《春秋》褒貶耶?今有疑者,所謂蚌異蛤、二五非十也。
譚見劉向《新序》、陸賈《新語》,乃為《新論》。
莊周寓言,乃雲,‘堯問孔子’,《淮南子》雲:‘共工争帝,地維絕’,亦皆為妄作,故世人多雲:‘短書不可用’。
然論天間莫明于聖明,莊周等雖虛誕,故當采其善,何雲盡棄耶?”按《莊子》,戰國莊周撰。
《漢書·藝文志》著錄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
“堯問孔子”,不見今本《莊子》。
《淮南子》,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編撰。
《漢書·藝文志》著錄内篇二十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