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達》①後記

關燈
這本小書也是我替譯者編輯的。李林并不是什麼“名翻譯家”或“翻譯名家”,他生前不過是一個中學的英文教員。據我所知,他對教書這職業很感興趣,他喜歡他的學生,他的學生也喜歡他。他頗有做一個普通中學教員了此一生的意思。我覺得他真正是一個亞米契斯的小說(即《愛的教育》)中的教育家,真誠,樸素,善良,認真而又那麼富于人情味。

    清苦的教書生活摧毀了他那本來就不很健康的身體,他去世的時候隻有四十二歲。他不想死,至少有三件事牽系住他的心:一、讀書;二、聽音樂;三、這應該是最重要的一件,教育年輕孩子。(在英國語文的教學中,他還教他們怎樣做人。前幾天他的三個學生來信說:“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那瘦削的但充滿精力的身子在黑闆前給我們講書的情景,我們更不會忘記他由課堂中把我們帶到操場上圍坐唱歌時的快樂……”今天我又接到他另一個在湘雅醫學院念書的學生的信說:“他造就了我,他給了我一個生活的榜樣……”)

    翻譯的工作不在這三件事裡面。

    不過他也給我們留下了一些譯稿,說多,或許不算多,說少,卻也不能。

    譯稿中有長短篇小說、劇本、科學文章等等。可是他親眼看見印成單行本的就隻有一冊《懸崖》。《戰争》(三幕劇)和《無名島》(通俗小說)付印時他正在病中,他還來不及看見校樣就“長辭此世”了。《月球旅行》(科學鱗爪)是我代他編輯的。這本小書自然也是。此外還有一本中篇小說和兩個半部長篇譯稿(其中威爾斯的長篇小說的後半部已由他的學生黃裳先生續譯),也将由我整理出版。

    他從事翻譯隻算是“客串”,可是他工作時構思、下筆都非常認真,他隻翻譯他喜歡的作品,他的興趣是多方面的,所以他的譯文中也有科學文章和通俗小說。他翻譯《懸崖》和《月球旅行》時,正和我住在一處,我們分住在兩間屋子裡,他常常為了書中的一字一句,走到我房裡來自己反複念着,并且問起我的意見。譯稿有時還要修改抄錄幾次,才拿出去。他翻譯時就像自己在創作,雖然他不是一個小說家。

    卷首破例用了譯者的遺照。和那四篇文章的原作者比起來,他雖然隻是一個“沒沒無聞”的清貧的讀書人,可是在我們這個國家裡,還有好些年輕人愛他敬他,他們得過他的益處,他們不會忘記他的。為着他們,我把他的遺照印了出來,讓他們保留着這個紀念吧。

    1947年11月。

    ①《伊達》,李林譯,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