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姊》①後記
關燈
小
中
大
我并不認識鄭定文先生,他開始在上海《萬象》月刊上發表文章的時候,我還在内地,等到我在“抗戰勝利”後第二年五月回到上海,《萬象》早已停刊,而他也已去世了。
讀者們似乎已經忘了他,我不曾聽見誰提到他這個名字,可是他的朋友們并沒有忘記。我不會有機會讀到他的文章的,要不是他的一位朋友魏先生特地把它們送來,托書店轉給我看。在去年冬天的一個夜晚我讀了它們。它們使我感動。我喜歡那些平凡的故事,那些瑣碎的情節,那種樸實的文筆,那種自然的抒寫。他在叙述自己的生活,②訴說他自己和四周圍的人,尤其是他四周的人的痛苦。看,他們過着怎樣的生活!
他寫得那麼親切,那麼真實。正如他另一位朋友尚鈞先生所說:“他是站在他們中間,和他們一同悲哀,一同快樂,他對于所描寫的人物太熟悉了,他和他們的悲劇太接近了。”
我寫信告訴魏先生,我願意把鄭定文先生的小說集收在我編輯的“文學叢刊”裡面。魏先生回信說作者生前未能将集子編好,現在要請我擔任編選的工作,他還補送了一堆稿子來。我有感于魏先生對亡友的不渝的友情,我也同情鄭先生的不幸的遭遇,我沒有說一句推辭的話。
我為作者編好了這個集子,并且為他看過了校樣,我想到不久便可以把這小書印出來介紹給我的一些讀者,我覺得高興,同時我感到痛苦,作者是不應該早死的。他有寫作的才能,也有藝術的良心。要是他不落在那種貧苦的境遇裡,讓他好好發展自己的才能,要是他有個較安定的環境,讓他自由地、安靜地寫作,他的成就一定不止這一點點,這一冊《大姊》不過是一個開端,可是他卻沒有機會“發展下去”。在這一點上,我們總算比他幸運多了。讀着這些貫串着似淡而實深的哀愁的文章,我想到這個我素不相識的作者的短短的貧苦的一生,我真願意我能夠大叫一聲。我要叫出我心上那些磈磊。
魏先生送來作者生前或死後發表過的長短文章一共十四篇,其中有兩篇類似文藝雜論而又寫得不好的東西,我沒有采用。附錄一篇也是魏先生交來的,我認為那是一篇相當好的紀念文(從它我才知道鄭定文其實是一位蔡達君先生的筆名),并且我也沒有看見别的叙述作者身世、為人和性格的文字,所以我把它附印在卷末。我不知道尚鈞先生是誰,也無法征求他本人的同意。
好在這個集子的版權是屬于作者家屬的。為了幫助讀者們了解作者起見,我采用了尚鈞先生的文章,我想他一定能原諒我。
集子的題名用《大姊》,這是魏先生提出的,他的理由是“這兩字叫起來很響亮,并且鄭定文這名字給人驚異的發覺,原是從這篇文章開始的。”
我同意他的話。
1947年10月。
[再記]我寫好了這《後記》,便将前面提到的兩篇未收入的稿子退給魏先生,今天得到他的回信,才知道他也并非鄭先生生前的友人,現在将他的話抄一段在這裡,算是更正,并且請他原諒:①《大姊》,鄭定文著,一九四八年一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②小說中的“定文”大概就是他自己。
老實說,我和鄭定文并不相識,隻是他死後我結識了他的幾個朋友,他們同意(并且高興)我去找幾個出版機關接洽罷了。所以他家屬的地址,我還得打聽起來。……
同年11月。
選自《巴金全集》第十七卷第357—359頁。
讀者們似乎已經忘了他,我不曾聽見誰提到他這個名字,可是他的朋友們并沒有忘記。我不會有機會讀到他的文章的,要不是他的一位朋友魏先生特地把它們送來,托書店轉給我看。在去年冬天的一個夜晚我讀了它們。它們使我感動。我喜歡那些平凡的故事,那些瑣碎的情節,那種樸實的文筆,那種自然的抒寫。他在叙述自己的生活,②訴說他自己和四周圍的人,尤其是他四周的人的痛苦。看,他們過着怎樣的生活!
他寫得那麼親切,那麼真實。正如他另一位朋友尚鈞先生所說:“他是站在他們中間,和他們一同悲哀,一同快樂,他對于所描寫的人物太熟悉了,他和他們的悲劇太接近了。”
我寫信告訴魏先生,我願意把鄭定文先生的小說集收在我編輯的“文學叢刊”裡面。魏先生回信說作者生前未能将集子編好,現在要請我擔任編選的工作,他還補送了一堆稿子來。我有感于魏先生對亡友的不渝的友情,我也同情鄭先生的不幸的遭遇,我沒有說一句推辭的話。
我為作者編好了這個集子,并且為他看過了校樣,我想到不久便可以把這小書印出來介紹給我的一些讀者,我覺得高興,同時我感到痛苦,作者是不應該早死的。他有寫作的才能,也有藝術的良心。要是他不落在那種貧苦的境遇裡,讓他好好發展自己的才能,要是他有個較安定的環境,讓他自由地、安靜地寫作,他的成就一定不止這一點點,這一冊《大姊》不過是一個開端,可是他卻沒有機會“發展下去”。在這一點上,我們總算比他幸運多了。讀着這些貫串着似淡而實深的哀愁的文章,我想到這個我素不相識的作者的短短的貧苦的一生,我真願意我能夠大叫一聲。我要叫出我心上那些磈磊。
魏先生送來作者生前或死後發表過的長短文章一共十四篇,其中有兩篇類似文藝雜論而又寫得不好的東西,我沒有采用。附錄一篇也是魏先生交來的,我認為那是一篇相當好的紀念文(從它我才知道鄭定文其實是一位蔡達君先生的筆名),并且我也沒有看見别的叙述作者身世、為人和性格的文字,所以我把它附印在卷末。我不知道尚鈞先生是誰,也無法征求他本人的同意。
好在這個集子的版權是屬于作者家屬的。為了幫助讀者們了解作者起見,我采用了尚鈞先生的文章,我想他一定能原諒我。
集子的題名用《大姊》,這是魏先生提出的,他的理由是“這兩字叫起來很響亮,并且鄭定文這名字給人驚異的發覺,原是從這篇文章開始的。”
我同意他的話。
1947年10月。
[再記]我寫好了這《後記》,便将前面提到的兩篇未收入的稿子退給魏先生,今天得到他的回信,才知道他也并非鄭先生生前的友人,現在将他的話抄一段在這裡,算是更正,并且請他原諒:①《大姊》,鄭定文著,一九四八年一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②小說中的“定文”大概就是他自己。
老實說,我和鄭定文并不相識,隻是他死後我結識了他的幾個朋友,他們同意(并且高興)我去找幾個出版機關接洽罷了。所以他家屬的地址,我還得打聽起來。……
同年11月。
選自《巴金全集》第十七卷第357—35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