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嘉慶甲子本評語(2)
關燈
小
中
大
(十)本書有許多對話是很尖銳,甚至于有些尖刻的。
如第三十回寶钗說怕熱,寶玉就拿她比楊妃。
寶钗冷笑了兩聲,便說: 我倒像楊貴妃,隻是沒一個好哥哥好兄弟可以做得楊國忠的。
批曰: 語妙天下。
元春現是貴妃,寶钗即以楊國忠比寶玉也。
這好像沒說什麼新鮮的,我們也可以懂得,隻“元春現是貴妃”一句便坐實了《紅樓夢》的現實性和批判性。
寶钗當真以楊國忠比寶玉,也就是作者之意如此。
無論以楊妃比寶钗,以飛燕比黛玉是貶(第二十七回),即以楊國忠比寶玉也是貶,以《一捧雪》的嚴家來比賈氏也完全是貶(第十八回)。
《紅樓夢》對賈府,對賈寶玉,對十二钗之首座钗、黛,十二钗之殿軍可卿,這樣的否定,我覺得現在這通行的自傳說,實在有重新考慮的必要。
(十一)主張自傳說的每以曹做員外郎,賈政也做員外郎,又引脂批“嫡真實事”,證明賈政即曹,賈寶玉即曹雪芹。
這是比較有力的。
但就《紅樓夢》本書來看,對賈政、王夫人并無真正贊美之詞。
如第三十七回賈政“端方清肅”等語也是後人加的。
《紅樓》作者似并不怎麼喜歡賈政、王夫人公母倆。
還是雪芹對他的爸爸、媽媽感情不好呢,還是壓根兒不這麼一回事?這個問題暫時不易解決。
批書人對賈、王也都沒有好感,得作者之意否自當别論。
對于賈政的,我引兩條: 王夫人護持寶玉,每将太君擋頭陣,此時用此數語恰合,豈知政老提起老太太索性要繩來勒死寶玉。
世之不孝不慈,而自附于道學先生者,可以鑒矣。
(第三十三回) 本文是這樣的: 王夫人哭道,寶玉雖然該打,老爺也要保重。
且炎暑天氣老太太身上又不大好,打死寶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時不自在了,豈不事大。
賈政冷笑道:“倒休題這話。
我養了這不肖的孽障,我已不孝,平昔教訓一番,又有衆人護持他(夾批,“明明是說老太太”),不如趁今日結果了他的狗命,以絕将來之患。
”說着便要繩來勒死。
後來王夫人說到“夫妻分上”,賈政方長歎一聲向椅子坐了,淚如雨下。
批曰: 然則非看老太太分上饒寶玉,仍看夫妻分上饒寶玉,賈政果何等人耶。
說明賈政(假正)是封建社會的假道學,很明白的。
其他不滿賈政的話也很多,茲不詳引。
關于王夫人的,我也引兩條。
在第三十回上稱王夫人“是個寬仁慈厚的人”,眉批曰:“四字賦之。
”又本回總批曰: 王夫人不能教子但遷怒于使婢。
當時金钏跪求有“見人不見人”之語,明明示以必死;況其時金钏所雲并無大過,也卒忍心攆逐。
作者特下寬仁慈厚四字,贊之乎抑譏之耳(疑乎字之誤)。
他解釋“寬仁慈厚”是反語,雖稍迂曲,但其治王夫人、金钏之獄,我想是公平的。
我們決不能說作者不站在金钏、晴雯這一面,卻站在王夫人一邊去。
這
如第三十回寶钗說怕熱,寶玉就拿她比楊妃。
寶钗冷笑了兩聲,便說: 我倒像楊貴妃,隻是沒一個好哥哥好兄弟可以做得楊國忠的。
批曰: 語妙天下。
元春現是貴妃,寶钗即以楊國忠比寶玉也。
這好像沒說什麼新鮮的,我們也可以懂得,隻“元春現是貴妃”一句便坐實了《紅樓夢》的現實性和批判性。
寶钗當真以楊國忠比寶玉,也就是作者之意如此。
無論以楊妃比寶钗,以飛燕比黛玉是貶(第二十七回),即以楊國忠比寶玉也是貶,以《一捧雪》的嚴家來比賈氏也完全是貶(第十八回)。
《紅樓夢》對賈府,對賈寶玉,對十二钗之首座钗、黛,十二钗之殿軍可卿,這樣的否定,我覺得現在這通行的自傳說,實在有重新考慮的必要。
(十一)主張自傳說的每以曹做員外郎,賈政也做員外郎,又引脂批“嫡真實事”,證明賈政即曹,賈寶玉即曹雪芹。
這是比較有力的。
但就《紅樓夢》本書來看,對賈政、王夫人并無真正贊美之詞。
如第三十七回賈政“端方清肅”等語也是後人加的。
《紅樓》作者似并不怎麼喜歡賈政、王夫人公母倆。
還是雪芹對他的爸爸、媽媽感情不好呢,還是壓根兒不這麼一回事?這個問題暫時不易解決。
批書人對賈、王也都沒有好感,得作者之意否自當别論。
對于賈政的,我引兩條: 王夫人護持寶玉,每将太君擋頭陣,此時用此數語恰合,豈知政老提起老太太索性要繩來勒死寶玉。
世之不孝不慈,而自附于道學先生者,可以鑒矣。
(第三十三回) 本文是這樣的: 王夫人哭道,寶玉雖然該打,老爺也要保重。
且炎暑天氣老太太身上又不大好,打死寶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時不自在了,豈不事大。
賈政冷笑道:“倒休題這話。
我養了這不肖的孽障,我已不孝,平昔教訓一番,又有衆人護持他(夾批,“明明是說老太太”),不如趁今日結果了他的狗命,以絕将來之患。
”說着便要繩來勒死。
後來王夫人說到“夫妻分上”,賈政方長歎一聲向椅子坐了,淚如雨下。
批曰: 然則非看老太太分上饒寶玉,仍看夫妻分上饒寶玉,賈政果何等人耶。
說明賈政(假正)是封建社會的假道學,很明白的。
其他不滿賈政的話也很多,茲不詳引。
關于王夫人的,我也引兩條。
在第三十回上稱王夫人“是個寬仁慈厚的人”,眉批曰:“四字賦之。
”又本回總批曰: 王夫人不能教子但遷怒于使婢。
當時金钏跪求有“見人不見人”之語,明明示以必死;況其時金钏所雲并無大過,也卒忍心攆逐。
作者特下寬仁慈厚四字,贊之乎抑譏之耳(疑乎字之誤)。
他解釋“寬仁慈厚”是反語,雖稍迂曲,但其治王夫人、金钏之獄,我想是公平的。
我們決不能說作者不站在金钏、晴雯這一面,卻站在王夫人一邊去。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