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妓院風光:韋小寶婚姻面面觀
關燈
小
中
大
集齊,而且誤飲藥酒,大都昏迷不醒,于是韋小寶便乘機渾水摸魚——
韋小寶走進内室,說道:“方姑娘,小郡主、洪夫人,你們三個是自己到麗春院來做婊子的。
雙兒、曾姑娘,你們兩個是自願跟我到麗春院來的。
這是什麼地方,你們來時雖然不知道,不過小妞兒們既然來到這種地方,不陪我是不行的。
阿珂,你是我老婆,到這裡來嫖我媽媽,也就是嫖你的婆婆,你老公要嫖還你了。
”伸手将假太後遠遠推在床角,抖開大被,将餘下六個女子蓋住,踢下鞋子,大叫一聲從被子底下鑽了進去。
..(第40回) 由此可見,在韋小寶的心目中,妓女與良家女性的區别,隻不過是住不住妓女院的區别。
良家婦女隻要來到妓女院中,不是妓女也就成了妓女,由得他胡天胡帝地唱“十八摸”乃至“一百零八摸”了。
韋小寶是一個粗鄙無文的人,這一點是十分清楚的。
也許我們提出“韋小寶的女性觀”這個問題,多少有些多餘,多少有些自我諷刺的意味。
因為這位韋大人是沒有什麼觀不觀的,他隻是按照他的本能以及在妓女院中所接受的文化價值觀念來行事而已。
上述引文,作者将這一群少女少婦“調”到妓女院中來,讓韋小寶有機會充分地表現自己的個性本質。
這是絕妙的一筆,在那樣一個自己熟悉的環境之中,韋小寶的行為變得那樣自然而然,絲毫也看不見英國人筆下的丹麥王子哈姆萊特的那種“是幹?還是不幹?這是一個問題”的猶豫不決。
韋小寶絲毫也沒有“尊重女性”這樣的文化觀念。
這是必然的。
因為他是康熙時代的中國人,而且又是一個妓女的兒子。
在妓院裡的那一幕中,韋小寶也有過一陣猶豫,但那隻是對一個特定的對象,即對他剛剛與之結拜的蒙古王子噶爾丹的妻子阿琪——他的“義嫂” 有過如下的心理交戰: 當下将雙兒、阿琪、洪夫人、方怡、沐劍屏一一抱了入内,最後連假太後也抱了進去,八個女子并列床上。
忽然想到:“朋友妻,不可欺。
二嫂,你是我嫂子,咱們英雄好漢,可得講義氣。
”将阿琪又抱到廳上,放在椅中坐好,隻見她目光中頗有嘉許之意。
韋小寶見她容顔嬌好,喘氣甚急,胸脯起伏不已,忽覺後悔:“我跟大喇嘛和蒙古王子拜把子,又不是情投意合,隻不過是想個計策,騙得他們不來殺我。
什麼大哥、二哥,都是随口瞎說的。
這阿琪姑娘如此貌美,叫她二嫂,太過可惜,不如也做了我老婆罷。
說書的說‘三笑姻緣九美圖’,唐伯虎有九個老婆。
我就算把阿琪算在其内,也不過是八美,還差了一美。
呸,呸,呸!老婊子(按,指假太後毛東珠)又老又兇,怎麼也能算一美?” 與唐伯虎相比,少他一美,還可将就,連少兩美,實在太差勁,當下又抱起阿琪,走向内室。
走了幾步,忽然想:“關雲長千裡送皇嫂,可沒将劉大嫂變成關二嫂。
韋小寶七步送王嫂,總不能太不講義氣,少兩美就少兩美罷,還怕将來湊不齊?”于是立即轉身,又将阿琪放在椅中。
(第39回)面對這樣的場景,韋小寶有這樣的猶豫,而且又有這樣的抉擇,真可謂是難能可貴的。
這表明韋小寶還是有“文化”的,即與一般的動物本能不同,雖然他心裡也想将阿琪抱進内室的大床之上,供他娛樂,但畢竟又想到“朋友妻,不可欺”以及“關雲長千裡送皇嫂”等等古訓,這就把他與一般動物區分了開來。
因為一般的動物大概是不管什麼嫂不嫂的。
而人——尤其是中國人——對有了“身份”或“名份”的婦女的态度是有明确的禁忌的。
例如“朋友妻”這就像打上了一個特殊的烙印。
不管韋小寶如何百無禁忌,但這樣的禁忌還是要遵守一二的。
一個女人一旦打上了“嫂嫂”的印記,那她的“嫂性”(社會倫理性)就遠遠大于她的“女性”了。
這就揭示了韋小寶的“女性觀”——如果有這種“觀”的話——的内在隐秘,一層是本能的因素,這是一種核心和基礎;二層是社會倫理的因素,這将韋小寶與動物區分開來。
但上述二層因素是否使韋小寶有了“人”的觀念,或“文明的”女性觀呢?那恐怕又沒有。
韋小寶的文化價值的核心是社會倫理觀,而他的這些觀念無不來自說書人的文化“教育”。
——這種教育是中國文化得以代代相傳的一種重要形式,它的本質是一種“禁忌”而不是文明與人性的啟蒙——韋小寶放過了一位少婦,那不是由于尊重婦女,或尊重人格,而恰恰是由于他尊重倫理。
而我們知道,在中國曆史中,社會倫理網絡内,人的因素以及人格的因素被“社會角色”及其關系體系所取代。
在那兒,是找不出一種真正的符合人性與人格因素的文明的女性觀的。
女性就整體而言,已成了社會的玩物(除非她是“嫂嫂”之類),因為社會是男人的社會。
這種倫理的禁忌及其道德規範,将人與動物區分開來。
但又遠遠不是以将人培養成具有獨立而又健全的人格的真正的(文明的)人。
從而,男人對女人的态度(即所謂“女性觀”),就不可能是健全而又富有理性和詩意的。
——要在韋小寶這種人的女性觀中尋找詩意,那可真是緣木求魚。
3.韋小寶的愛情觀 韋小寶的精神與心态,他的文明的程度以及他的文化水平與素質,都處于動物與人之間的某種模糊地帶、模糊狀态。
上述對待婦女的态度及其内心深處的不自覺的“女性觀”便已充分地表明了這種狀态。
韋小寶雖然娶了七位夫人,但這隻是他的婚姻狀況,而與“愛情”則關系不大。
——韋小寶顯然不是一位情種。
他并不真正的懂得愛懂得情,他也并不真正的需要愛、需要情。
他的愛情的幌子,其實是由好色與占有這兩種本根支撐起來的。
讓我們先來看他的好色。
目好好色,這也是人的一種本能,無可厚非。
但這畢竟與愛情不同。
愛情顯然要從這種本能的層次升華上去,而且從“目”的層次水平深化、深入到“心”的水平層次。
在七位夫人中,韋小寶最“愛”的是誰? 是阿珂。
這在他第一次見到阿珂時就已經充分地表現出來了。
——書中寫道: 韋小寶一見這少女,不由得心中突的一跳,胸口宛如被一個無形的鐵錘重重擊了一把,霎時之間唇燥舌幹,目瞪口呆,心道:“我死了!我死了!哪裡來的這樣的美女?這美女倘若給了我做老婆,小皇帝跟我換位我也不幹。
韋小寶死皮賴活,上天下地,槍林箭雨,刀山油鍋,不管怎樣,非娶了這姑娘做老婆不可。
”.. ..韋小寶兀自不覺,心想:“她為什麼轉了頭去?她臉上這麼微微一紅,麗春院中一百個小娘站在一起,也沒有她一根眉毛好看。
她每笑一笑我就給她一百萬兩銀子,那也抵得很。
”又想:“方姑娘、小郡主、洪夫人、建甯公主、雙兒丫頭,還有那個擲骨子的曾姑娘,這許許多多人加起來,都沒眼前這位天仙的美貌。
我韋小寶不要做皇帝、不做神龍教教主、不做天地會總舵主、什麼黃袍馬褂三眼花翎,一品二品的大官,更加不放在心上,我..我非做這小姑娘的老公不可。
”頃刻之間,心中轉了無數念頭,立下了赴湯蹈火、萬死不辭的大決心,臉上神色古怪之極。
四僧二女見他忽爾眉花眼笑,忽爾咬牙切齒,便似颠狂了一般。
(第22回)韋小寶對美如天仙的阿珂,可以說是一見鐘情了。
而且——難能可貴的是——他一見到她便想到“不要做皇帝,不做神龍教教主,不做天地會總舵主..”這很容易使人産生一種為了愛情、不顧一切的感覺,韋小寶似乎一下子成了情種。
尤其是聯想到英國國王愛德華先生為了愛情而放棄王位的壯舉,對韋小寶不免好感倍增。
不過,這隻是一種錯覺。
對韋小寶而言,也隻是一種表面現象。
他本就不是皇帝,不是神龍教主,不是天地會的總舵主。
更重要的是不管有沒有阿珂,不管為不為了阿珂,他其實本來就沒有做皇帝、做教主、做總舵主的打算,他沒有這種雄心壯志,也自知沒有這種雄才大略(韋小寶這一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
他的理想,本隻不過是當一個妓院老闆而已。
當然,上述韋小寶的決心也不能說是欺騙或自我欺騙,他對阿珂的強烈的愛慕是真實的,假如他是皇帝的話,他也可能真的不想做皇帝而交換阿珂。
因為他沒有做皇帝的本能,但确實有好色的本能。
其實,在上一段的表述中,我們也能看出他的愛情的真相:“麗春院中
雙兒、曾姑娘,你們兩個是自願跟我到麗春院來的。
這是什麼地方,你們來時雖然不知道,不過小妞兒們既然來到這種地方,不陪我是不行的。
阿珂,你是我老婆,到這裡來嫖我媽媽,也就是嫖你的婆婆,你老公要嫖還你了。
”伸手将假太後遠遠推在床角,抖開大被,将餘下六個女子蓋住,踢下鞋子,大叫一聲從被子底下鑽了進去。
..(第40回) 由此可見,在韋小寶的心目中,妓女與良家女性的區别,隻不過是住不住妓女院的區别。
良家婦女隻要來到妓女院中,不是妓女也就成了妓女,由得他胡天胡帝地唱“十八摸”乃至“一百零八摸”了。
韋小寶是一個粗鄙無文的人,這一點是十分清楚的。
也許我們提出“韋小寶的女性觀”這個問題,多少有些多餘,多少有些自我諷刺的意味。
因為這位韋大人是沒有什麼觀不觀的,他隻是按照他的本能以及在妓女院中所接受的文化價值觀念來行事而已。
上述引文,作者将這一群少女少婦“調”到妓女院中來,讓韋小寶有機會充分地表現自己的個性本質。
這是絕妙的一筆,在那樣一個自己熟悉的環境之中,韋小寶的行為變得那樣自然而然,絲毫也看不見英國人筆下的丹麥王子哈姆萊特的那種“是幹?還是不幹?這是一個問題”的猶豫不決。
韋小寶絲毫也沒有“尊重女性”這樣的文化觀念。
這是必然的。
因為他是康熙時代的中國人,而且又是一個妓女的兒子。
在妓院裡的那一幕中,韋小寶也有過一陣猶豫,但那隻是對一個特定的對象,即對他剛剛與之結拜的蒙古王子噶爾丹的妻子阿琪——他的“義嫂” 有過如下的心理交戰: 當下将雙兒、阿琪、洪夫人、方怡、沐劍屏一一抱了入内,最後連假太後也抱了進去,八個女子并列床上。
忽然想到:“朋友妻,不可欺。
二嫂,你是我嫂子,咱們英雄好漢,可得講義氣。
”将阿琪又抱到廳上,放在椅中坐好,隻見她目光中頗有嘉許之意。
韋小寶見她容顔嬌好,喘氣甚急,胸脯起伏不已,忽覺後悔:“我跟大喇嘛和蒙古王子拜把子,又不是情投意合,隻不過是想個計策,騙得他們不來殺我。
什麼大哥、二哥,都是随口瞎說的。
這阿琪姑娘如此貌美,叫她二嫂,太過可惜,不如也做了我老婆罷。
說書的說‘三笑姻緣九美圖’,唐伯虎有九個老婆。
我就算把阿琪算在其内,也不過是八美,還差了一美。
呸,呸,呸!老婊子(按,指假太後毛東珠)又老又兇,怎麼也能算一美?” 與唐伯虎相比,少他一美,還可将就,連少兩美,實在太差勁,當下又抱起阿琪,走向内室。
走了幾步,忽然想:“關雲長千裡送皇嫂,可沒将劉大嫂變成關二嫂。
韋小寶七步送王嫂,總不能太不講義氣,少兩美就少兩美罷,還怕将來湊不齊?”于是立即轉身,又将阿琪放在椅中。
(第39回)面對這樣的場景,韋小寶有這樣的猶豫,而且又有這樣的抉擇,真可謂是難能可貴的。
這表明韋小寶還是有“文化”的,即與一般的動物本能不同,雖然他心裡也想将阿琪抱進内室的大床之上,供他娛樂,但畢竟又想到“朋友妻,不可欺”以及“關雲長千裡送皇嫂”等等古訓,這就把他與一般動物區分了開來。
因為一般的動物大概是不管什麼嫂不嫂的。
而人——尤其是中國人——對有了“身份”或“名份”的婦女的态度是有明确的禁忌的。
例如“朋友妻”這就像打上了一個特殊的烙印。
不管韋小寶如何百無禁忌,但這樣的禁忌還是要遵守一二的。
一個女人一旦打上了“嫂嫂”的印記,那她的“嫂性”(社會倫理性)就遠遠大于她的“女性”了。
這就揭示了韋小寶的“女性觀”——如果有這種“觀”的話——的内在隐秘,一層是本能的因素,這是一種核心和基礎;二層是社會倫理的因素,這将韋小寶與動物區分開來。
但上述二層因素是否使韋小寶有了“人”的觀念,或“文明的”女性觀呢?那恐怕又沒有。
韋小寶的文化價值的核心是社會倫理觀,而他的這些觀念無不來自說書人的文化“教育”。
——這種教育是中國文化得以代代相傳的一種重要形式,它的本質是一種“禁忌”而不是文明與人性的啟蒙——韋小寶放過了一位少婦,那不是由于尊重婦女,或尊重人格,而恰恰是由于他尊重倫理。
而我們知道,在中國曆史中,社會倫理網絡内,人的因素以及人格的因素被“社會角色”及其關系體系所取代。
在那兒,是找不出一種真正的符合人性與人格因素的文明的女性觀的。
女性就整體而言,已成了社會的玩物(除非她是“嫂嫂”之類),因為社會是男人的社會。
這種倫理的禁忌及其道德規範,将人與動物區分開來。
但又遠遠不是以将人培養成具有獨立而又健全的人格的真正的(文明的)人。
從而,男人對女人的态度(即所謂“女性觀”),就不可能是健全而又富有理性和詩意的。
——要在韋小寶這種人的女性觀中尋找詩意,那可真是緣木求魚。
3.韋小寶的愛情觀 韋小寶的精神與心态,他的文明的程度以及他的文化水平與素質,都處于動物與人之間的某種模糊地帶、模糊狀态。
上述對待婦女的态度及其内心深處的不自覺的“女性觀”便已充分地表明了這種狀态。
韋小寶雖然娶了七位夫人,但這隻是他的婚姻狀況,而與“愛情”則關系不大。
——韋小寶顯然不是一位情種。
他并不真正的懂得愛懂得情,他也并不真正的需要愛、需要情。
他的愛情的幌子,其實是由好色與占有這兩種本根支撐起來的。
讓我們先來看他的好色。
目好好色,這也是人的一種本能,無可厚非。
但這畢竟與愛情不同。
愛情顯然要從這種本能的層次升華上去,而且從“目”的層次水平深化、深入到“心”的水平層次。
在七位夫人中,韋小寶最“愛”的是誰? 是阿珂。
這在他第一次見到阿珂時就已經充分地表現出來了。
——書中寫道: 韋小寶一見這少女,不由得心中突的一跳,胸口宛如被一個無形的鐵錘重重擊了一把,霎時之間唇燥舌幹,目瞪口呆,心道:“我死了!我死了!哪裡來的這樣的美女?這美女倘若給了我做老婆,小皇帝跟我換位我也不幹。
韋小寶死皮賴活,上天下地,槍林箭雨,刀山油鍋,不管怎樣,非娶了這姑娘做老婆不可。
”.. ..韋小寶兀自不覺,心想:“她為什麼轉了頭去?她臉上這麼微微一紅,麗春院中一百個小娘站在一起,也沒有她一根眉毛好看。
她每笑一笑我就給她一百萬兩銀子,那也抵得很。
”又想:“方姑娘、小郡主、洪夫人、建甯公主、雙兒丫頭,還有那個擲骨子的曾姑娘,這許許多多人加起來,都沒眼前這位天仙的美貌。
我韋小寶不要做皇帝、不做神龍教教主、不做天地會總舵主、什麼黃袍馬褂三眼花翎,一品二品的大官,更加不放在心上,我..我非做這小姑娘的老公不可。
”頃刻之間,心中轉了無數念頭,立下了赴湯蹈火、萬死不辭的大決心,臉上神色古怪之極。
四僧二女見他忽爾眉花眼笑,忽爾咬牙切齒,便似颠狂了一般。
(第22回)韋小寶對美如天仙的阿珂,可以說是一見鐘情了。
而且——難能可貴的是——他一見到她便想到“不要做皇帝,不做神龍教教主,不做天地會總舵主..”這很容易使人産生一種為了愛情、不顧一切的感覺,韋小寶似乎一下子成了情種。
尤其是聯想到英國國王愛德華先生為了愛情而放棄王位的壯舉,對韋小寶不免好感倍增。
不過,這隻是一種錯覺。
對韋小寶而言,也隻是一種表面現象。
他本就不是皇帝,不是神龍教主,不是天地會的總舵主。
更重要的是不管有沒有阿珂,不管為不為了阿珂,他其實本來就沒有做皇帝、做教主、做總舵主的打算,他沒有這種雄心壯志,也自知沒有這種雄才大略(韋小寶這一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
他的理想,本隻不過是當一個妓院老闆而已。
當然,上述韋小寶的決心也不能說是欺騙或自我欺騙,他對阿珂的強烈的愛慕是真實的,假如他是皇帝的話,他也可能真的不想做皇帝而交換阿珂。
因為他沒有做皇帝的本能,但确實有好色的本能。
其實,在上一段的表述中,我們也能看出他的愛情的真相:“麗春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