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武功:獨特的情感表達式

關燈
的精神實質充分地表現出來了呢? 這是一個問題。

     這一問題自古以來就困擾着人類:婚姻是不是“愛情的墳墓”? 林玉龍、任飛燕若是未結婚的時候學這一套刀法,是不是會好些(那時若是吵罵,就不會結合)?換言之,袁冠南、蕭中慧他們結婚以後是不是也會像林、任二位這樣練熟了各自的招式、卻反而無法配合?..書中沒有給予回答。

    但這确實是一個問題。

    小說中的這一套武功由情人使出竟然比夫妻使出來更加熟練、更加默契、更加富有創造性及其實際威力,這不難理解。

     因為袁、蕭二人相互認識不久,剛涉愛河,甚至剛剛看到岸邊風景,因而能情不自禁地相互關注、相互關心、相互愛護、相互配合。

    ——結了婚之後,或許會變得麻木、任性、自以為是、暴燥..把戀愛時小心翼翼地掩蓋着的弱點、缺點、本性的毛病和自私的真相都一一露在生活的日光之中,再也不隻“月下、花前”的浪漫、靈敏、富有詩意和創造力。

    ——林任夫婦顯然是這樣的。

    許許多多人間夫婦都是這樣的。

     但這不是一個規律、婚姻本身不是愛情的墳墓,埋葬愛情的是人自己。

     3.“黯然銷魂掌” 人生自古傷離别。

     “黯然銷魂者,唯别而已矣!” 我們再回到《神雕俠侶》這部小說中。

     那小龍女為了使楊過試服治療情花毒的解藥斷腸草,跳下了絕情谷底,與楊過約定十六年後再相見。

    為的是犧牲自己,而讓楊過活下去(小龍女傷後中毒,已不可救,所以楊過也就不肯服藥)。

    這樣,倒是使楊過活了下來,不過卻十六年生死茫茫,不能入夢,也使楊過受盡了人間相思之苦。

    蘇轼詞說“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裡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鬓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江城子》)。

    然而比之楊過,這又算不得什麼。

    楊過經曆了十六年生死茫茫,而且連“千裡孤墳” 也沒有一座,真正是“無處話凄涼”! 生離死别的滋味,在蘇轼這樣的大詩人,自然就寫成了《江城子》這樣的詞句,而在楊過這樣曆經人間的孤苦的江湖豪傑,則化成了一套空前絕後的武功——“黯然銷魂掌”! 楊過自和小龍女在絕情谷斷腸崖前分手,不久便由神雕帶着在海潮之中練功,數年之後,除了内功循序漸進之外,别的無可再練,心中整日價思念小龍女,漸漸的形銷骨立,了無生趣。

    一日在海濱悄立良久,百無聊賴之中随意拳打腳踢,其時他内功火候已到,一出手竟具極大威力,輕輕一掌,将海灘上一隻大海龜的背殼打得粉碎。

    他由此深思,創出了一套完整的掌法,出手與尋常武功大異,厲害之處,全在内力,一共是十七招。

     他生平受過不少武學各家的指點,自全真教學得玄門正宗内功口訣,自小龍女學得玉女心經,在古墓中見到九陰真經,歐陽鋒授以蛤蟆功和逆轉經脈,洪七公與黃蓉授以打狗棒法、黃藥師授以彈指神通和玉箫劍法,除了一陽指之外,東邪、西毒、北丐、中神通的武學無所不窺,而古墓派的武學又于五大高人之外别創蹊經,此時能融會貫通,已是卓然成家。

    ——若非如此,他也就不可能自創武功。

    即便是黯然又黯然,那也唯有“黯然銷魂”而已,決無一套“掌”法的出現。

    ——隻因他單剩一臂,不是以招數變化取勝,反而故意與武學通理相反。

    他将這套掌法定名為“黯然銷魂掌”,取的是江淹《别賦》中那一句“黯然銷魂者,唯别而已矣”之意。

     楊過第一次以“黯然銷魂掌”與武功已臻絕頂之境的老頑童過招,以“心驚肉跳”、“杞人憂天”、“拖泥帶水”三招,逼得老頑童手忙腳亂!因楊過不願意與老頑童拼得你死我活,所以隻試了三招就不試了,而偏偏老頑童一生嗜武如命,見到這種前所未見的武功,聽到這些聞所未聞的名字,豈有就此罷休之理?!結果隻得折衷—— 楊過坐在大樹下的一塊石上,說道:“周兄你請聽了,那黯然銷魂掌餘下的十三招是:徘徊空谷,力不從心,行屍走肉,庸人自擾,倒行逆施..”說到這裡,郭襄已笑彎了腰,周伯通卻一本正經的喃喃記誦,隻聽楊過繼續道:“廢寝忘食,孤形隻影,飲恨吞聲,六神不安,窮途末路,面無人色,想入非非,呆若木雞。

    ”郭襄心下凄恻,再也笑不出來了。

    (第34回)郭襄這位聰穎靈秀的小姑娘,之所以從笑彎了腰,到“再也笑不出來了”,那是因為她真正地從這些名目中聽懂了楊過内心深處的黯然銷魂,也聽懂了楊過一生苦孤的回聲。

     将以上這些招式的名稱,與《玉女心經》中所載的“花前月下”、“撫琴按箫”、“掃雪烹茶”、“小園藝菊”等等相比,誰都能看出其間的情感差異。

    楊過對小龍女的無窮無盡的思念,都在這與尋常武學招式手法相反的一十七路“黯然銷魂掌”之中。

    楊過的“明月夜,短松崗”也正是在這裡。

     這一套掌法,還有幾點獨特之處。

     其一是它的不可傳授性。

    ——一般的武功。

    包括“玉女心經”、“夫妻刀法”等等都是可以師傳徒的,都是可以學習的。

    而這一套掌法卻有些例外。

     ——老頑童想學,楊過也願意講解,以老頑童武學知識修養的淵博及武功内力的深湛,按說沒有不懂的道理。

    他隻會聞一而知十,觸類而旁通。

    可是,老頑童對“行屍走肉”、“窮途末路”等各招,“卻悟不到其中要旨”—— 楊過反複講了幾遍,周伯通總是不懂。

    楊過歎道:“周老前輩,十五年前,内子和我分手,晚輩相思良苦,心有所感,方有這套掌法之創。

    老前輩無牽無挂,快樂逍遙,自是無法領悟其中憂心如焚的滋味。

    ”.. ..最後說道:“我隻盼能再見她一面,便是要我身受千刀萬剮之苦,也是心甘情願。

    ” 郭襄從不知相思之深,竟有若斯苦法,不由得怔怔的流下兩行清淚,握着楊過的手,柔聲道:“老天爺保佑,你終能再和她相見。

    ”..(第34回)這裡是在談論武功,還是談論相思之情苦?實在是亦此亦彼,水乳交溶,難以分辨了。

    而這樣與武功交融一下,情的份量顯出了更加沉重和苦澀。

    周伯通這樣的武學通玄的絕世高手,居然弄不通“行屍走肉”等區區簡單招式的奧妙,非武也,是情也。

    他從沒有嘗到過楊過這樣的憂心如焚的滋味。

    從不覺自己有孤形隻影,窮途末路、行屍走肉之感受,又如何能體味到個中真義。

    此意隻可意會而不可言傳。

     這就是“黯然銷魂掌”的奇異之處。

     它還有一個奇異之處——或者不如說作者對此掌法還有一段精采之筆— —當楊過與心上人小龍女相會之後,黯然銷魂的感受自然是從此消失了,結束了。

    不料,那“黯然銷魂掌”的(神秘的)威力也就從此消失了: 這時楊過單手獨臂,已與法王的銅鐵雙輪打到二百招以上。

    .. ..楊過面臨極大險境,數次要使出黯然銷魂掌來摧敗強敵,但這路掌法身與心合,他自與小龍女相會之後,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