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女人:憂傷的情魔
關燈
小
中
大
男人的求婚求愛求歡幾乎是全世界大多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然而主動權卻在女人手中。
或者是男人為強者的神話影響了這一風俗,或者是這一風俗影響了男人為強者的神話,總之男人為強者、主動者、追求者這一風俗和神話深深地紮根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烙印在我們的心靈裡。
很少有例外,也很少有懷疑。
也許隻有少數的智者明白,那樣的神話未必是真實的。
金庸就是這樣一位智者。
他寫出了——在情愛世界中的——男人的怯弱與卑污,同時,也寫出了女性的主動、瘋狂和憂傷。
隻要我們注意,我們也許就能發現,一場成功的愛戀,往往是由女性發起的。
男人的追求常常隻作為某種不可缺少的儀式。
當然,一場不成功的戀愛,女性承擔的痛苦也常常大于對方,所以自古至今都有“棄婦文學”。
這不是奇談怪論。
當天上的七仙女發現人間的美麗,看到董永的誠實可靠,并主動地追求時,董永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左沖右突,想尋一條逃路,沒找到,就隻好做了愛情的俘虜。
當然這是一種幸福的俘虜。
這也是一種被我們普遍接受和認可的愛情模式。
同樣,在《梁山伯和祝英台》中,祝英台反複的暗示——幾乎是明确得不能再明确了——可是我們的“傻哥哥”梁山伯老兄還在雲裡霧裡,不知所雲。
這是一個很戲劇化的場景,很幽默的場景,同時也是一種很真實的場景,具有深刻的啟示的場景。
《白蛇傳》中的兩條“美女蛇”——西方的伊甸園中,蛇隻是作為引誘亞當和夏娃發現對方赤身裸體的“導師”,而在中國的傳說中,伏羲和女娲則都是人面蛇身、人蛇合一。
——顯然也要比許仙主動得多,許仙純粹是一種傻乎乎的“接受者”,先是接受了白蛇子的熾熱的愛情,後又接受了法海和尚的勸告:不要和那個女人(蛇)相愛.. 還有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這些都是女性的故事,女性是真正的主角。
如此之多的故事被我們所接受、所欣賞,難道是偶然嗎?難道沒有深義,不是一種象征和寓言嗎? 在金庸的小說中,幾乎無數次講述這樣一個寓言:女人是愛情世界的統治者。
男人至多是“女王”的丈夫或情人而已。
女人是愛情的啟發者、挑戰者、教育者和身體力行的實踐者。
女人為愛情而生。
情國的悲歌,固然有一部分是因為“男人的反叛”,而大部分則是女性——情敵——之間的無休止的戰争。
在金庸的小說中,最主動地追求愛情、最執着地期待愛人回到身邊來的男人是楊過。
然而我們也許還記得當小龍女問楊過要不要她做他的妻子的時候,楊過誠惶誠恐地回答說:“不可!那怎麼..配?!”當然,那時候楊過還是個孩子。
而男人有幾個不是孩子——女人的兒子——呢?老頑童雖然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卻也很說明問題了。
楊過這位最勇敢的男人也是這樣,其他的男人就不在話下了。
我們無需舉出張無忌啦、令狐沖啦、狄雲啦、袁承志啦..等等等等男人的名字來(還是讓大家去看吧)。
在金庸的小說中,最為讀者的賞識和推崇的愛情故事莫過于《射雕英雄傳》中的郭靖與黃蓉啦。
他倆被認為是人間最佳配偶,最幸福美滿的姻緣。
被看作是愛情美滿的“正格”,即标準情侶或模範配偶。
也正是在這一标準、模範的“正格”情侶中,我們看出了愛情的秘密。
看出了男人和女人的角色究竟是怎樣分配的。
郭靖的角色,豈止是“小事”上要黃蓉推一推而已。
他在愛情中的“位置”,顯然處于一種被動的地位。
他的性格也碰巧是董永(樸實)許仙(幼稚)、梁山伯(憨厚)這幾位“前輩”——抑或是“同輩”或“後輩”?— —的結合體。
若非黃蓉處處主動,這樁标準的愛情喜劇早就沒戲了,甚至連開場鑼鼓都不會有。
是黃蓉主動地結識他、誘導他、幫助他(比如向洪七公學藝便是黃蓉一手造成的)、指引他、愛他。
甚至在她“主動”地離開他的時候,她也依然在幕後指揮着郭靖用兵,也指揮着郭靖的情感方向,主動權絕對在黃蓉手中。
郭靖當然要不由自主地愛上她,因為她是那樣的聰明靈秀、善解人意,那樣的溫柔體貼又落落大方。
郭靖不僅愛她,簡直依戀她,離不開她(這一直被當成愛,但決不僅僅是情侶之愛)。
從而甘願受她的操縱、指揮、擺布和欺侮——黃蓉的刁鑽古怪是出了名的。
這算是愛的代價或利息吧。
看起來,這對璧人最終獲得美滿的結局,郭靖似乎也起了不小的作用,立了不小的功勞,例如在華筝與黃蓉兩人之間,他明确地表示愛黃蓉而不愛華筝公主。
——其實這恰恰能說明另一些問題。
——其一,華筝乃草原的女兒,文化粗放疏豪,不似黃蓉江南靈秀,自然就沒有那麼“可愛”了(男人是需要誘導的,郭靖這位傻哥哥更是如此)。
其二,郭靖正是在這一點上犯難,為了諾言,他已表決心要娶華筝而放棄黃蓉(這使黃蓉傷心之極。
但聰明的黃蓉善于等待時機,她胸有成竹,郭靖不可能逃出她的“愛心”。
結果機會終于來了——)。
其三,在他倆的愛情中,作者金庸幫了一個大忙。
若非金庸的幫忙,這一對戀人無論如何也不能成為眷屬。
金庸幫忙的具體方法是,讓成吉思汗進攻郭靖的父母之邦(郭靖自己則生長在蒙古草原,已可以說是蒙古人了),這還不夠,又讓華筝去“告密”讓成吉思汗堵住想要逃跑的郭靖母子,從而使郭靖母親慘死在成吉思汗的大帳之内,郭靖與成吉思汗父女之間就恩斷情絕了。
——在藝術上,讓華筝去告密可以說是一個大漏洞或大敗局。
但作者也顧不得許多了。
——隻有這樣,才能消解郭靖道德上的疑慮和陰雲,從而使郭、黃愛情的天空變得無比的晴朗,格外的日麗風和,美景迷人。
這不是作者直接幫大忙麼? 即便是這樣,黃蓉也還是飽經曲折的感傷——情郎是這麼個傻哥哥!— —這在她一次次面臨郭靖的道德猶疑時,表現得格外的突出。
甚至在這部《射雕英雄傳》快要結束時,還是這樣: 郭靖奔過去握住黃蓉的雙手,叫道:“蓉兒,真想死我了!”心中激動,不由得全身發顫。
黃蓉兩手一甩,冷冷的道:“你是誰?拉我幹麼?”郭靖一征,道:“我..我是郭靖啊,你..我沒有死,我..我..”黃蓉道:“我不識得你!”徑自出洞。
郭靖趕上去連連作揖,求道:“蓉兒,蓉兒,你聽我說!”黃蓉哼了一聲,道:“蓉兒的名字,是你叫得麼?你是我什麼人?”.. 黃蓉向他看了一眼,見他身形枯槁,容色憔悴,心中忽有不忍之意,但随即想起他累次背棄自己,恨恨啐了一口,邁步向前。
郭靖大急,拉住她的衣袖道:“你聽我說一句話。
”黃蓉道:“說罷!”郭靖道: “我在流沙中見到你的金環貂裘隻道你..”黃蓉道:“你要我聽一句話,我已經聽到啦!” 衣袖往裡一奪,轉身便行。
.. 黃蓉乍與郭靖相遇,心情也是激蕩之極,回想自己在流沙中抛棄金環貂裘,引開歐陽鋒的追蹤,從西城東歸,萬念俱灰,獨個兒孤苦伶仃,隻想回桃花島去和父親相聚,在山東卻又生了場大病。
病中無人照料,更是凄苦,病榻上想到郭靖的薄情負義,真恨父母不該将自己生在世上,以緻受盡這許多苦楚煎熬。
待得病好,在魯南卻又給歐陽鋒追到,被逼随來華山譯解經文。
回首前塵,盡是恨事,卻聽得郭靖的腳步一聲聲緊跟在後。
..黃蓉冷笑道:“你是大汗的驸馬爺,跟着我這窮丫頭幹麼?”郭靖道:“大汗害死了我母親,我怎能再做他驸馬?”黃蓉大怒,一張俏臉
或者是男人為強者的神話影響了這一風俗,或者是這一風俗影響了男人為強者的神話,總之男人為強者、主動者、追求者這一風俗和神話深深地紮根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烙印在我們的心靈裡。
很少有例外,也很少有懷疑。
也許隻有少數的智者明白,那樣的神話未必是真實的。
金庸就是這樣一位智者。
他寫出了——在情愛世界中的——男人的怯弱與卑污,同時,也寫出了女性的主動、瘋狂和憂傷。
隻要我們注意,我們也許就能發現,一場成功的愛戀,往往是由女性發起的。
男人的追求常常隻作為某種不可缺少的儀式。
當然,一場不成功的戀愛,女性承擔的痛苦也常常大于對方,所以自古至今都有“棄婦文學”。
這不是奇談怪論。
當天上的七仙女發現人間的美麗,看到董永的誠實可靠,并主動地追求時,董永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左沖右突,想尋一條逃路,沒找到,就隻好做了愛情的俘虜。
當然這是一種幸福的俘虜。
這也是一種被我們普遍接受和認可的愛情模式。
同樣,在《梁山伯和祝英台》中,祝英台反複的暗示——幾乎是明确得不能再明确了——可是我們的“傻哥哥”梁山伯老兄還在雲裡霧裡,不知所雲。
這是一個很戲劇化的場景,很幽默的場景,同時也是一種很真實的場景,具有深刻的啟示的場景。
《白蛇傳》中的兩條“美女蛇”——西方的伊甸園中,蛇隻是作為引誘亞當和夏娃發現對方赤身裸體的“導師”,而在中國的傳說中,伏羲和女娲則都是人面蛇身、人蛇合一。
——顯然也要比許仙主動得多,許仙純粹是一種傻乎乎的“接受者”,先是接受了白蛇子的熾熱的愛情,後又接受了法海和尚的勸告:不要和那個女人(蛇)相愛.. 還有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這些都是女性的故事,女性是真正的主角。
如此之多的故事被我們所接受、所欣賞,難道是偶然嗎?難道沒有深義,不是一種象征和寓言嗎? 在金庸的小說中,幾乎無數次講述這樣一個寓言:女人是愛情世界的統治者。
男人至多是“女王”的丈夫或情人而已。
女人是愛情的啟發者、挑戰者、教育者和身體力行的實踐者。
女人為愛情而生。
情國的悲歌,固然有一部分是因為“男人的反叛”,而大部分則是女性——情敵——之間的無休止的戰争。
在金庸的小說中,最主動地追求愛情、最執着地期待愛人回到身邊來的男人是楊過。
然而我們也許還記得當小龍女問楊過要不要她做他的妻子的時候,楊過誠惶誠恐地回答說:“不可!那怎麼..配?!”當然,那時候楊過還是個孩子。
而男人有幾個不是孩子——女人的兒子——呢?老頑童雖然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卻也很說明問題了。
楊過這位最勇敢的男人也是這樣,其他的男人就不在話下了。
我們無需舉出張無忌啦、令狐沖啦、狄雲啦、袁承志啦..等等等等男人的名字來(還是讓大家去看吧)。
在金庸的小說中,最為讀者的賞識和推崇的愛情故事莫過于《射雕英雄傳》中的郭靖與黃蓉啦。
他倆被認為是人間最佳配偶,最幸福美滿的姻緣。
被看作是愛情美滿的“正格”,即标準情侶或模範配偶。
也正是在這一标準、模範的“正格”情侶中,我們看出了愛情的秘密。
看出了男人和女人的角色究竟是怎樣分配的。
郭靖的角色,豈止是“小事”上要黃蓉推一推而已。
他在愛情中的“位置”,顯然處于一種被動的地位。
他的性格也碰巧是董永(樸實)許仙(幼稚)、梁山伯(憨厚)這幾位“前輩”——抑或是“同輩”或“後輩”?— —的結合體。
若非黃蓉處處主動,這樁标準的愛情喜劇早就沒戲了,甚至連開場鑼鼓都不會有。
是黃蓉主動地結識他、誘導他、幫助他(比如向洪七公學藝便是黃蓉一手造成的)、指引他、愛他。
甚至在她“主動”地離開他的時候,她也依然在幕後指揮着郭靖用兵,也指揮着郭靖的情感方向,主動權絕對在黃蓉手中。
郭靖當然要不由自主地愛上她,因為她是那樣的聰明靈秀、善解人意,那樣的溫柔體貼又落落大方。
郭靖不僅愛她,簡直依戀她,離不開她(這一直被當成愛,但決不僅僅是情侶之愛)。
從而甘願受她的操縱、指揮、擺布和欺侮——黃蓉的刁鑽古怪是出了名的。
這算是愛的代價或利息吧。
看起來,這對璧人最終獲得美滿的結局,郭靖似乎也起了不小的作用,立了不小的功勞,例如在華筝與黃蓉兩人之間,他明确地表示愛黃蓉而不愛華筝公主。
——其實這恰恰能說明另一些問題。
——其一,華筝乃草原的女兒,文化粗放疏豪,不似黃蓉江南靈秀,自然就沒有那麼“可愛”了(男人是需要誘導的,郭靖這位傻哥哥更是如此)。
其二,郭靖正是在這一點上犯難,為了諾言,他已表決心要娶華筝而放棄黃蓉(這使黃蓉傷心之極。
但聰明的黃蓉善于等待時機,她胸有成竹,郭靖不可能逃出她的“愛心”。
結果機會終于來了——)。
其三,在他倆的愛情中,作者金庸幫了一個大忙。
若非金庸的幫忙,這一對戀人無論如何也不能成為眷屬。
金庸幫忙的具體方法是,讓成吉思汗進攻郭靖的父母之邦(郭靖自己則生長在蒙古草原,已可以說是蒙古人了),這還不夠,又讓華筝去“告密”讓成吉思汗堵住想要逃跑的郭靖母子,從而使郭靖母親慘死在成吉思汗的大帳之内,郭靖與成吉思汗父女之間就恩斷情絕了。
——在藝術上,讓華筝去告密可以說是一個大漏洞或大敗局。
但作者也顧不得許多了。
——隻有這樣,才能消解郭靖道德上的疑慮和陰雲,從而使郭、黃愛情的天空變得無比的晴朗,格外的日麗風和,美景迷人。
這不是作者直接幫大忙麼? 即便是這樣,黃蓉也還是飽經曲折的感傷——情郎是這麼個傻哥哥!— —這在她一次次面臨郭靖的道德猶疑時,表現得格外的突出。
甚至在這部《射雕英雄傳》快要結束時,還是這樣: 郭靖奔過去握住黃蓉的雙手,叫道:“蓉兒,真想死我了!”心中激動,不由得全身發顫。
黃蓉兩手一甩,冷冷的道:“你是誰?拉我幹麼?”郭靖一征,道:“我..我是郭靖啊,你..我沒有死,我..我..”黃蓉道:“我不識得你!”徑自出洞。
郭靖趕上去連連作揖,求道:“蓉兒,蓉兒,你聽我說!”黃蓉哼了一聲,道:“蓉兒的名字,是你叫得麼?你是我什麼人?”.. 黃蓉向他看了一眼,見他身形枯槁,容色憔悴,心中忽有不忍之意,但随即想起他累次背棄自己,恨恨啐了一口,邁步向前。
郭靖大急,拉住她的衣袖道:“你聽我說一句話。
”黃蓉道:“說罷!”郭靖道: “我在流沙中見到你的金環貂裘隻道你..”黃蓉道:“你要我聽一句話,我已經聽到啦!” 衣袖往裡一奪,轉身便行。
.. 黃蓉乍與郭靖相遇,心情也是激蕩之極,回想自己在流沙中抛棄金環貂裘,引開歐陽鋒的追蹤,從西城東歸,萬念俱灰,獨個兒孤苦伶仃,隻想回桃花島去和父親相聚,在山東卻又生了場大病。
病中無人照料,更是凄苦,病榻上想到郭靖的薄情負義,真恨父母不該将自己生在世上,以緻受盡這許多苦楚煎熬。
待得病好,在魯南卻又給歐陽鋒追到,被逼随來華山譯解經文。
回首前塵,盡是恨事,卻聽得郭靖的腳步一聲聲緊跟在後。
..黃蓉冷笑道:“你是大汗的驸馬爺,跟着我這窮丫頭幹麼?”郭靖道:“大汗害死了我母親,我怎能再做他驸馬?”黃蓉大怒,一張俏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