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怯弱的是男人

關燈
從來就是将男人與強者聯系在一起的,弱者的名字是女人。

     男人意味着陽剛、強壯、豪邁;男人創造着世界,掃蕩着世界,安排世界或征服世界;男人具有天然的侵略性、主動性、進攻性..等等,這些話我們經常聽到。

    西方的最早的女性夏娃是上帝用男人亞當身上的第十三根肋骨造的。

    男女的孰強孰弱應該可想而知。

     中國的曆史也一向是男尊女卑。

    雖然“一陰一陽謂之道”,雖然伏羲與女娲的蛇身平等地交織在一起,然而孔子的一句“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 道破了天機,從此奠定了男人統治而女人被統治的世界的堅固基石。

     武俠世界中的男人就更是武功超絕、英雄了得。

     然而那些都隻不過是神話。

    武俠小說因此是神話,而那些曆史及對中國曆史的解釋也隻不過是一些膚淺的神話。

    那些隻看到中國婦女的社會地位低下,隻看到婦女被賣進妓院的悲慘遭遇的人,并不真的懂得中國曆史。

    他們無法解釋從武則天到慈禧太後的中國的皇宮曆史,也并不明白中國人對“母親”這一角色的尊崇。

    母親正是女人。

    而母親永遠是中國人心目中的圖騰。

     中國的男人永遠都是“母親”的兒子。

    至少在多數中國男人的心理上,在“男性世界”的最深層次上,我們并沒有真正的斷奶。

    而女人就是永恒的乳母。

     你說男人強嗎?古人說,柔能克剛,天下至柔莫過于水,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男人隻不過是水上之舟。

     也許男人能征服世界, 但是女人能征服男人。

     孰是強者,誰是弱者呢?不好說了吧。

    在社會上,也許男人強過女人(這不平等);然而在家庭中,在心理上,女人往往強于男人(這又不平等)。

     也許中國人正是靠着這兩種不平等來平衡自己的生活。

    然而,第一種不平等被發現了,社會上的男女不平等的研究文章要多少有多少。

    而後一個不平等卻并未被注意,男人的心理上的(深層的)卑怯和脆弱,也許被女人的眼淚掩蓋了。

    由于有男兒有淚不輕彈的古訓,所以,男人做為弱者的秘密很少有人發現。

     好吧,就此打住。

    我們是來讨論愛情的,而且是讨論金庸小說的情愛世界的。

    我們無需(也不大可能)對中國曆史作這樣或那樣的評價。

    我們至多隻能說:在“情場”上,男人常常是弱者。

     在金庸小說的情愛世界中,有不少這方面的例證。

     1.陳家洛:在事業的擋箭牌的背後,是他的心靈卑怯陳家洛是《書劍恩仇錄》中的主人公。

    這部小說是金庸武俠小說的處女作,金庸筆下的第一位男主人公就是這位身穿白色長衫、臉如冠玉,人如玉樹臨風,文武雙全的陳家洛。

    他出身于官宦之家,考取過舉人的功名,流落江湖出于無奈或偶然,而不幾年便成了擁有十數萬會衆的紅花會的總舵主。

     像這麼一個人物,人世間的好處幾乎被他占全了。

    至少是在他的出身經曆及言談舉止中看不出哪一點不好或破綻來。

    英俊潇灑,少年得志,文武雙全,可了不得。

     我們不排除他在社會生活領域(在江湖上)是一位大英雄,但在情感的世界中卻又是一個很懦弱的;在性格形象上他是光采照人的,但在心理世界中卻又是一個很卑怯的人。

    ——正是他的懦弱與卑怯,造成了兩次愛情的悲劇至使自己以及情人都痛苦不堪,以至犧牲了性命。

     陳家洛的愛情故事分為兩個部分。

    一是他與霍青桐的戀愛故事,一是他與霍青桐的妹妹喀絲麗的愛情悲劇。

     小說書名《書劍恩仇錄》,來源于陳家洛與霍青桐的愛情故事。

    小說的第四回《置酒弄丸招薄怒,還書贻劍種深情》中寫到陳家洛率紅花會群雄幫助回疆的木卓倫(霍青桐的父親)部奪還經書,而霍青桐則贈以寶劍,一表感激之情,二定相愛之意。

    ——這二人一見鐘情。

    陳家洛見“霍青桐體态婀娜,嬌如春花,麗若朝霞,先前專心觀看她劍法,此時臨近當面,不意人間竟有如此好女子,一時不由得心跳加劇。

    ”木卓倫表示要霍青桐兄妹留下來幫紅花會的忙,“陳家洛大喜,說道:‘那是感激不盡’。

    ”他的感激是真感激,大喜也是真的大喜,他可以與霍青桐相伴更長的時間了。

     不料事出意外,女扮男裝的李沅芷馳馬過來,與霍青桐不拘形迹,俯身摟着她的肩膀。

    這一切陳家洛看在眼裡“見霍青桐和這美貌少年如此親熱,心中一股說不出的滋味,不由得呆呆的出了神”。

    這乃是本能的反應,隻是陳家洛從此變卦,不讓霍青桐幫他們的忙了,口裡對木卓倫說道:“令郎和令愛,還是請老英雄帶同回鄉。

    老英雄這番美意,我們感激不盡,但驚動令郎令愛大駕,實不敢當。

    ”陳家洛此言一出,木卓倫父子三人俱都出于意料之外,心想本來說得好好的,怎麼忽然變了卦。

     如果事情到這裡為止,那倒也罷了。

    此情突然而起,又突然消逝,大家南北西東,後會無期,那就一了百了。

    問題是陳家洛與霍青桐已是情愫暗生,不能自己,這才有後面的故事。

     臨别之際,小說中如此寫道: 霍青桐奔了一段路,忽然勒馬回身,見陳家洛正自呆呆相望,一咬嘴唇,舉手向他招了兩下。

    陳家洛見她招手,不由得一陣迷亂,走了過去。

    霍青桐跳下馬來。

    兩人面對面的呆了半晌,說不出話來。

     霍青桐一定神,說道:“我性命承公子相救,族中聖物,又蒙公子奪回。

    不論公子如何待我,都決不怨你。

    ”說到這裡,伸手解下腰間短劍,說道:“這短劍是我爹爹所賜,據說劍裡藏着一個極大的秘密,幾百年來輾轉相傳,始終無人參譯得出。

    今日一别,後會無期,此劍請公子收下。

    公子慧人,或能解得劍中奧妙。

    ”說罷把短劍雙手奉上。

    陳家洛也伸手接過,說道“此劍既是珍物,本不敢受。

    但既是姑娘所贈,卻之不恭,隻好腼顔收下。

    ” 霍青桐見他神情落寞,心中很不好受,微一躊躇,說道:“你不要我跟你去救文四爺,為了什麼,我心中明白。

    你昨日見了那少年對待我的模樣,便瞧我不起。

    這人是陸菲青陸老前輩的徒弟,是怎麼樣的人,你可以去問陸老前輩,瞧我是不是不知自重的女子!” 說罷縱身上馬,絕塵而去。

     霍青桐說得已經夠明白了,一是“我愛你”,二是“你不要誤會”。

    陳家洛也聽明白了,他接受了她的短劍(這誰都知道是定情之物),表明他愛她。

    隻是誤會卻始終沒有消除,以至于陳家洛重返回疆之際,偶遇喀絲麗,再一次一見傾心,從而使霍青桐陷入痛苦的深淵。

     看起來這段故事沒有什麼“破綻”,一切都是命運的捉弄:如果不是李沅芷女扮男妝引起誤會該有多好;如果陳家洛沒有遇見喀絲麗該有多好;如果喀絲麗不是霍青桐的親妹妹該有多好;如果.. 然而,如果我們往深處讀,就會發現在這一切表象的背後,隐藏的是陳家洛性格心理的秘密,他的卑怯脆弱而又要虛僞掩飾的靈魂。

    ——他的“破綻”露了不少,也許隻是我們沒有注意罷了(我們讀者天然地有“為尊者諱” 及“為英雄辯”的心理傾向)。

     其一,上面我們所引的幾個自然段,每一段的開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