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豐專題論文
關燈
小
中
大
有五百僧……
要知此棒出何處?盤羅留傳在邵陵”(邵陵是少林的音轉).少林寺拳棒在隋唐時即已着名,在明代抗倭戰争中,很多少林寺僧獻身于衛國戰争.溫縣在黃河之北,登封縣嵩山少林寺在黃河之南,僅一河之隔.這是太極拳與少林寺拳法可能有淵源的理由之一。
另據陳王廷好友武舉李際遇以地主武裝結寨于嵩山少林寺之前的禦砦,反抗明皇朝的逼糧納稅,陳王廷隻身入寨,勸說李際遇勿叛明皇朝的史料來看,陳王廷可能早先也到過少林寺.這是太極拳與少林寺拳法可能有淵源的理由之二。
明清之際的少林寺拳法着作,今所存者有上海隐廬影印本“拳經拳法備要”一書,上海國技學社于1927年間石印的稱為“玄機秘授穴道拳訣”一書,唐豪也收藏有舊抄本(今存北京),餘早年曾向唐借抄錄副.餘取三本合觀,雖互有詳略,實同出一本.其中理法及身手步法,與陳氏太極拳精要處頗為吻合。
這是太極拳與少林寺拳法可能有淵源的理由之三。
陳王廷既然搏采各家拳法,對距離不遠的少林寺拳法不會不加采納,這是太極拳與少林寺拳法可能有淵源的理由之四。
此外,戚繼光所采取的古今十六家拳法,與陳王廷相距約半個世紀,這些着名拳種在民間一定還有傳習,陳王廷也有可能采及這些拳種。
這些都是合理的推測,姑作為附注供三考。
注九: 陳王廷的“拳經總歌”七言二十二句,是太極拳的原始拳論,是總結古代技擊術(踢,打,摔,跌,拿)的一篇拳論,它闡述了攻擊與防禦的戰略和戰術,可以說是太極拳七個套路的概括性拳論.歌辭采取戚氏“拳經”圖訣之處舉例對照如下:戚氏“拳經”有“怎當我閃驚取巧”,“上驚下取一跌”,“倒騎龍佯輸詐走”,“一條鞭橫直披砍”,“挨步逼上下提籠”,“進攻退閃弱生強”。
而在陳王廷“拳經總歌”中則有:“閃驚巧取有誰知”,“佯輸詐走誰雲敗”,“橫直劈砍奇更奇”,“上籠下提君須記”,“進攻退閃莫遲遲”。
這樣一對照,就不難看出陳王廷在拳論方面是吸取了前輩所歸納總結的精華。
但陳王廷是在融會貫通的基礎上作了一系列創造性的發揮。
他在“拳經總歌”開頭的兩句:“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就是他創造雙人推手的理論概括。
注十: 王其華輯“溫縣志”卷十一:“吳從誨府判署縣事,值河南土寇猖獗,沿河而上,直抵溫城.從誨親冒矢石,率衆禦之,寇不得渡.從誨曰:水戰利火攻,命鄉兵守備陳王廷,千總郭忠等縱火焚船,賊溺水者無數,遂遁去.忠中流矢死.”河北省“安平縣志”卷之七:“人物志”:“吳從誨,……崇祯庚午(公元1630年)四應南宮不售……遂谒選(,副職也)懷慶,懷當南北沖,河南諸郡邑,寇攻陷殆盡.庚辰(公元1640年)冬,賊騎将乘凍渡河,守禦河幹,賊不得渡.明年,帥劉超叛,盜乘間蜂起,擁衆剽掠,悉設計擒之.行河上,适寇至,率鄉兵登陴(陴,城上女牆),親冒矢石,焚賊舟二十七,溺死不可勝計.賊敗,自是不敢窺河北矣.┅┅當事者材君,俾攝河内,再攝溫縣,所至有能聲,擢曹州守.” 注十一: 我國源遠流長的養生法……俯仰屈伸,呼吸行氣的導引術,吐納術,在公元前四世紀已見于老子,莊子,孟子,屈原等的着作中,郭若氏在“奴隸制社會”中考證的“玉佩銘”呼吸行氣方法,也相當于這一時期。
西漢淮南王劉安(公元前179-122年)所編的“六禽戲”和漢末偉大醫學家華佗據以改編的“五禽戲”,都是以呼吸運動結合仿效禽獸的動作,屈伸,顧盼,跳躍等動作的健身方法. 長沙馬王堆三号漢墓出土的帛畫“導引圖”,埋葬年代在公元前168年漢文帝時期.西方學者認為中國是“醫療體育的祖國”。
唐代德宗時有梁肅作“導引圖序”(見王應麟“漢藝文志考證”)。
宋代民間亦有練習導引,吐納者,見洪邁(公元1123--1202年)“夷堅志”。
注十二: “雲笈七簽”解釋“黃庭經”說:“黃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指腦中,心中,脾中,故曰黃庭.”相傳晉,王羲之(331--379年)于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寫過“黃庭經”。
清,何紹基(1799--1873年)于1844年也寫過“黃庭經”,(1907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印行)。
全文1223字,連書名共1226字。
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水,冷如冰? “八極三劈挂,鬼神都驚怕”“劈挂三八極,英雄歎莫及”
另據陳王廷好友武舉李際遇以地主武裝結寨于嵩山少林寺之前的禦砦,反抗明皇朝的逼糧納稅,陳王廷隻身入寨,勸說李際遇勿叛明皇朝的史料來看,陳王廷可能早先也到過少林寺.這是太極拳與少林寺拳法可能有淵源的理由之二。
明清之際的少林寺拳法着作,今所存者有上海隐廬影印本“拳經拳法備要”一書,上海國技學社于1927年間石印的稱為“玄機秘授穴道拳訣”一書,唐豪也收藏有舊抄本(今存北京),餘早年曾向唐借抄錄副.餘取三本合觀,雖互有詳略,實同出一本.其中理法及身手步法,與陳氏太極拳精要處頗為吻合。
這是太極拳與少林寺拳法可能有淵源的理由之三。
陳王廷既然搏采各家拳法,對距離不遠的少林寺拳法不會不加采納,這是太極拳與少林寺拳法可能有淵源的理由之四。
此外,戚繼光所采取的古今十六家拳法,與陳王廷相距約半個世紀,這些着名拳種在民間一定還有傳習,陳王廷也有可能采及這些拳種。
這些都是合理的推測,姑作為附注供三考。
注九: 陳王廷的“拳經總歌”七言二十二句,是太極拳的原始拳論,是總結古代技擊術(踢,打,摔,跌,拿)的一篇拳論,它闡述了攻擊與防禦的戰略和戰術,可以說是太極拳七個套路的概括性拳論.歌辭采取戚氏“拳經”圖訣之處舉例對照如下:戚氏“拳經”有“怎當我閃驚取巧”,“上驚下取一跌”,“倒騎龍佯輸詐走”,“一條鞭橫直披砍”,“挨步逼上下提籠”,“進攻退閃弱生強”。
而在陳王廷“拳經總歌”中則有:“閃驚巧取有誰知”,“佯輸詐走誰雲敗”,“橫直劈砍奇更奇”,“上籠下提君須記”,“進攻退閃莫遲遲”。
這樣一對照,就不難看出陳王廷在拳論方面是吸取了前輩所歸納總結的精華。
但陳王廷是在融會貫通的基礎上作了一系列創造性的發揮。
他在“拳經總歌”開頭的兩句:“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就是他創造雙人推手的理論概括。
注十: 王其華輯“溫縣志”卷十一:“吳從誨府判署縣事,值河南土寇猖獗,沿河而上,直抵溫城.從誨親冒矢石,率衆禦之,寇不得渡.從誨曰:水戰利火攻,命鄉兵守備陳王廷,千總郭忠等縱火焚船,賊溺水者無數,遂遁去.忠中流矢死.”河北省“安平縣志”卷之七:“人物志”:“吳從誨,……崇祯庚午(公元1630年)四應南宮不售……遂谒選(,副職也)懷慶,懷當南北沖,河南諸郡邑,寇攻陷殆盡.庚辰(公元1640年)冬,賊騎将乘凍渡河,守禦河幹,賊不得渡.明年,帥劉超叛,盜乘間蜂起,擁衆剽掠,悉設計擒之.行河上,适寇至,率鄉兵登陴(陴,城上女牆),親冒矢石,焚賊舟二十七,溺死不可勝計.賊敗,自是不敢窺河北矣.┅┅當事者材君,俾攝河内,再攝溫縣,所至有能聲,擢曹州守.” 注十一: 我國源遠流長的養生法……俯仰屈伸,呼吸行氣的導引術,吐納術,在公元前四世紀已見于老子,莊子,孟子,屈原等的着作中,郭若氏在“奴隸制社會”中考證的“玉佩銘”呼吸行氣方法,也相當于這一時期。
西漢淮南王劉安(公元前179-122年)所編的“六禽戲”和漢末偉大醫學家華佗據以改編的“五禽戲”,都是以呼吸運動結合仿效禽獸的動作,屈伸,顧盼,跳躍等動作的健身方法. 長沙馬王堆三号漢墓出土的帛畫“導引圖”,埋葬年代在公元前168年漢文帝時期.西方學者認為中國是“醫療體育的祖國”。
唐代德宗時有梁肅作“導引圖序”(見王應麟“漢藝文志考證”)。
宋代民間亦有練習導引,吐納者,見洪邁(公元1123--1202年)“夷堅志”。
注十二: “雲笈七簽”解釋“黃庭經”說:“黃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指腦中,心中,脾中,故曰黃庭.”相傳晉,王羲之(331--379年)于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寫過“黃庭經”。
清,何紹基(1799--1873年)于1844年也寫過“黃庭經”,(1907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印行)。
全文1223字,連書名共1226字。
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水,冷如冰? “八極三劈挂,鬼神都驚怕”“劈挂三八極,英雄歎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