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倪匡說令狐沖

關燈
看金庸小說》 生性開朗,光明磊落 ‘但願她将我忘的幹幹淨淨,我死之後,她眼淚也不流一滴。

    ’(501頁) 這是令狐沖對嶽靈珊的希望,他苦戀嶽靈珊,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但倒也看得開,為對方着想,甯願自己‘胸中總是酸楚難當’。

    酸楚難當,并不是令狐沖看不開,而是任何正常人的正常反應。

    情關,世上若有人能夠勘得破,他早已不是人而是神了。

    所以令狐沖有時也難免:‘......胸口一酸,更無鬥志,當下便想抛下長劍,聽由宰割。

    ’(524頁) 令狐沖本來就不是很有鬥志的人,随便來,随便去,無拘、無束,弄個鬥志放在心中,将自己作鬥志的奴隸,所為何來? ‘暫受一時委屈,又算得什麼?’(531頁) 又有什麼是‘算得什麼’的?有了委屈,連解釋也懶得去解釋,令狐沖之可愛,至于極點。

     ‘令狐沖對這件事其實并不介懷,淡淡的道......’(543頁) 令狐沖輸了錢,叫幾個小無賴打了一頓,打的鼻青臉腫,他一樣不放在心上。

     ‘弟子自知命不久長,一切早已置之度外。

    ’(562頁) ‘閣下性情開朗。

    ’這是任大小姐對令狐沖的第一句評語。

    一個垂死之人,還能給人以‘性情開朗’的印象,舍令狐沖外,誰有此能? ‘想是因他胸襟豁達之故。

    ’(565頁) 這是綠竹翁的評語。

     ‘令狐沖生性本來開朗。

    ’(567頁) 金庸借任盈盈之口說‘開朗’,還嫌不足,又用作者主觀之筆再強調一次。

     ‘知他素來生性倔強。

    ’嶽不群的評語,‘狡猾’之外,還有‘倔強’。

     ‘生死置之度外,确是大丈夫本色。

    ’(592頁) 令狐沖自己說了生死置之度外之後,又借平一指的口這樣說。

     ‘每個人到頭來終于要死的,早死幾年,遲死幾年,也沒多大分别?’(624頁) 這是令狐沖自己對生死置之度外的複述,字句不同,意思是完全一樣的。

     令狐沖并不是說算就算,而是真的不在乎,将自己的血去給老不死喝。

     ‘他生性倜傥,不拘小節。

    ’(656頁) 這是作者的主觀評語。

     ‘他生性不羁,口沒遮攔。

    ’(719頁) 也是作者的主觀評語。

     ‘心中一蕩,便湊過去在她的臉上吻了一下。

    ’(720頁) 真是‘不羁’、‘不拘小節’之至。

    這種事,金庸筆下人物,除了令狐沖之外,隻有韋小寶會做,這兩人性格頗有相近之處,韋小寶性格在金庸筆下形成之初,不知金庸有沒有想到過令狐沖? 令狐沖韋小寶兩人性格有相近之處,兩人若能相遇,一定成為莫逆之交,相互之間的每一句話都可以說到對方的心坎中去。

    但是,韋小寶和令狐沖,又是截然不同的。

    寫小說,最難是寫兩個性格相近的人而将之寫的截然不同,金庸在令狐沖和韋小寶這兩個人身上,做到了這一點。

     ‘好在他生性豁達。

    ’(734頁) 金庸的加評。

     ‘我便獨來獨往,卻又怎地?’少林寺的方證大師看得愕然:‘這少年竟然如此的泯不畏死。

    ’(746頁) ‘他二人均是放蕩不羁之人。

    ’(773頁) ‘我這浪迹江湖,素行不端的一介無名小卒。

    ’(1040頁) 令狐沖倒很有自知之明,‘素行不端’至于極點也!他對莫大先生也承認‘品行不端’(1044頁),可是莫大先生倒還真佩服他,說他自己對着‘滿船妙齡尼姑,如花少女’,他自己就‘要象你這般守身如玉,那就辦不到。

    ’一個性格随便的人,放蕩不羁的人,佻達的人也并不是沒有原則的,一樣‘有所不為’。

    莫大先生實在并不了解令狐沖的真正性格,不必佩服,那是理所當然的事。

     ‘他胡鬧任性,輕浮好酒。

    ’(66頁) 這又是嶽夫人的評語,嶽夫人是站在師娘的立場來看小孩子的。

    令狐沖自己也知道頑童性格頗重,所以感到‘這八字确是的評’。

    其實這八字,并非令狐沖性格的全部,隻是一部分而已。

     ‘老弟是直性子人,随随便便,無可無不可......’。

    (1233頁) 沖虛道長從他自己的觀點來看令狐沖,又是另外一副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