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倪匡說令狐沖

關燈
‘他為人又是随随便便。

    ’(1280頁) 作者的重現描寫,重複沖虛道長的話。

     ‘沖兒任性胡鬧......但他從小光明磊落,決不做偷偷摸摸的事......他這等傲性之人......’(1464頁) 這又是嶽夫人對令狐沖的評語。

     灑脫豁達,臻于化境 将一部《笑傲江湖》随手翻閱,并非刻意尋找,對令狐沖的性格,已有這許多。

     金庸對令狐沖的性格特别着意刻劃,是有原因。

    原因是像令狐沖這樣的性格,并不多見。

    令狐沖真正是灑脫豁達,臻于化境的一種人,這種人在古代社會或許還多些,現在社會,真是少之又少。

    他任性胡鬧,隻是為了不想受拘束,任何加在他身上的束縛,他都會當作在背的芒刺。

    他不一定不喜歡這種束縛,但如果一定要他非有這種束縛不可,他就受不了,這種是不羁性格的典型:你讓他去做一件事,他未必去做,如果你不讓他去做,他到非要做來看看。

     金庸在《笑傲江湖》的後記中說:‘令狐沖是......追求自由和個性解放的隐士。

    《笑傲江湖》的自由自在,是令狐沖這個人物的追求的目标。

    ’其實,令狐沖這類人物,根本不追求什麼,隻是從心底認為,自由自在應該是人天生的權利,他們不追求,隻是對那種拘束枷鎖,不斷抗拒而已。

     令狐沖是這樣性格的一個人,金庸在書中,卻安排了一節,由他來宣讀華山派的七大戒律,宣讀的對象是林平之。

     這七大戒律,倒可以拿出來看看,相當有趣,看看宣讀者令狐沖本身,能做到多少: 一、首戒欺師滅祖,(能)不敬尊長。

    (不能,不能) 二、戒持強欺弱,擅傷無辜。

    (能) 三、戒奸淫好色,(能)調戲婦女。

    (不能) 四、戒同門嫉妒,自相殘殺。

    (能) 五、戒驕傲自大,得罪同道。

    (不能) 六、戒見利忘義,(能,能)偷竊财物。

    (不能,不能) 七、戒濫交匪類,勾結妖邪。

    (不能不能又不能) 《笑傲江湖》第三集的封面,是一條鲶魚,扉頁上的印章是‘襟上杭州酒酒痕’。

    鲶魚是八大山人所繪,文字說明(可能是金庸所加)中說:‘圖中之魚寥寥數筆而神态生動,似是在江湖間自在遊蕩。

    ’鲶魚是一種十分有趣的魚,外行給人一種滑稽感。

    早年在農村生活時,常常捕捉。

    它十分難捉,魚身上有一種十分滑膩的黏液,捉在手裡,也會被它滑脫。

     有時,好不容易雙手将之握緊,急奔離岸,但仍不免被它争脫,躺在草地上迅速扭動身體,蹦進河水之中。

     後來,找到了一個捕捉它的竅門,原來鲶魚十分貪吃,口又大,用普通的鐵絲,彎成魚鈎,随便放上一些釣餌,甚至一團紅布,就可以将它釣出水來,剖而烹之,皮滑肉細,十分可口。

     鲶魚的自在遊蕩也是有限度的,因為它貪吃,有了貪念,自由自在就結束了。

     在《笑傲江湖》的後語之中,金庸又說:‘充分圓滿的自由根本不可能的。

    ’就是人有欲望之故。

    即使如令狐沖,也未能做到充分圓滿的自由自在,外來的一切拘束,可以完全置諸不理,生死也可置諸度外,但是來自内心的拘束呢? 今年四五月間,和金庸一起在夏威夷。

    一日,街頭閑逛,看到一位藝術家在街頭用玻璃在創作,有各種各樣的人像,平衡裝置等等,水準甚高。

    細觀之後,發現了一件作品,當時就愛不忍釋,由金庸買了下來。

     這件藝術品的标題是‘心囚’,用玻璃塑造了一個看來極其痛苦、極求解脫的人被困在一張網中。

     這張網,其實根本網不住這個人,空隙極大,這個人随時可以穿網而出。

     可是這個人卻像是絲毫不知道可以穿網而出一樣,在網中苦苦掙紮。

     這張網,是來自這個人内心的拘束,是一張心網。

    再不想拘束的人,也突不破這張網,‘解脫一切欲望而得大徹大悟,不是常人之所能。

    ’令狐沖也正好是常人,所以也不能,這是常人的悲哀,和拘束的抗拒力量再大,也無法和自己相抗。

     令狐沖已經做得最好了。

     令狐沖是絕頂人物。

     (全文完) -----------節自《三看金庸小說》 倪匡著 明窗1997年7月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