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說九道”雷同
關燈
小
中
大
作家寫作,忌與他人雷同;有點野心的作家,猶忌重複自己。嚴格一點:“連一句用過的精彩格言都不能再在筆下重現,否則就有抄襲自己之嫌。”(《馮骥才》第416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版)遑論其他!
《金庸作品集》36卷近千萬字,自我重複在所難免。且看一例:
《倚天屠龍記》第1170頁:
那人大怒,喝道:“胡說九道!胡說九道!”
謝遜等都是一怔,不知他說些甚麼。趙敏笑道:“此人學說中國話,可學得稀松平常。他以為胡說八道多一道,那便更加荒唐了。”謝遜和張無忌一想不錯,雖然眼前局勢緊迫,卻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鹿鼎記》第657頁:
他(指韋小寶——引者)這麼一說,巴顔等人登時臉上變色,澄光卻暗暗歡喜。巴顔大聲道:“胡說八道,胡說九道!”他以為多上一道,那是更加荒謬了。韋小寶笑道:“胡說十道,胡說十一道,十二道,十三道!”
給“胡說八道”上另加一兩道,想是金庸先生的得意之筆,因此才有意無意地一用再用,曆經修訂而“雙美”并存,甚至更敷衍出“我韋小寶是王九蛋,王八蛋再加一蛋”(《鹿鼎記》第1082頁)一類的“近親”來。不過,此乃細枝末節,與其他程式、套路上的雷同,實在是小之小者也。我相信,金庸先生于48歲的盛年決然封筆的一大原因,就是苦于再也無法突破自己,開拓創新。
可以說,“胡說九道”是金庸最微不足道的雷同,也是他最粗心最笨的雷同。以他的聰明才智,隻須稍加思考,将其中一個換得更妙何難之有?
《金庸作品集》36卷近千萬字,自我重複在所難免。且看一例:
《倚天屠龍記》第1170頁:
那人大怒,喝道:“胡說九道!胡說九道!”
謝遜等都是一怔,不知他說些甚麼。趙敏笑道:“此人學說中國話,可學得稀松平常。他以為胡說八道多一道,那便更加荒唐了。”謝遜和張無忌一想不錯,雖然眼前局勢緊迫,卻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鹿鼎記》第657頁:
他(指韋小寶——引者)這麼一說,巴顔等人登時臉上變色,澄光卻暗暗歡喜。巴顔大聲道:“胡說八道,胡說九道!”他以為多上一道,那是更加荒謬了。韋小寶笑道:“胡說十道,胡說十一道,十二道,十三道!”
給“胡說八道”上另加一兩道,想是金庸先生的得意之筆,因此才有意無意地一用再用,曆經修訂而“雙美”并存,甚至更敷衍出“我韋小寶是王九蛋,王八蛋再加一蛋”(《鹿鼎記》第1082頁)一類的“近親”來。不過,此乃細枝末節,與其他程式、套路上的雷同,實在是小之小者也。我相信,金庸先生于48歲的盛年決然封筆的一大原因,就是苦于再也無法突破自己,開拓創新。
可以說,“胡說九道”是金庸最微不足道的雷同,也是他最粗心最笨的雷同。以他的聰明才智,隻須稍加思考,将其中一個換得更妙何難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