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故納新

關燈
1967年11月5日,毛澤東在談話中說到“要吸收新血液,要吐故納新”。此後又多次提及。1968年10月《紅旗》第四期社論引毛澤東進一步闡發的話:“一個人有動脈、靜脈,通過心髒進行血液循環,還要通過肺部進行呼吸,呼出二氧化碳,吸進新鮮氧氣,這就是吐故納新。一個無産階級政黨也要吐故納新,才能朝氣蓬勃。不清除廢料,不吸收新鮮血液,黨就沒有朝氣。”10月16日,《人民日報》轉載此文。随後,全國開始了以“吐故納新”為方針的整黨運動。(《毛澤東大辭典》第1233、844、1238頁,廣西人民出版社、漓江出版社1992年版)

    就在《紅旗》社論發表和轉載期間舉行的中共八屆擴大的十二中全會上,劉少奇被開除出黨。半年後“九大”召開,林彪、江青的親信大量進入中共中央。

    《明報》、《明報月刊》以報道、分析中共形勢而著稱,金庸自然對此倍加關注,時評政論之外,竟也落墨于不期而然之間。

    1970年初,金庸在一篇考據文字中提到“長生術”,不失時機地輕輕一點:“毛澤東最近屢次指(提?——引者)到‘吐故納新’四字……”(《俠客行》第733頁)

    1969年10月23日開始寫起的《鹿鼎記》中,神龍教教徒為糊弄教主而僞造的天書中就有一句“吐故納新”。接下來的場面就更具曆史内涵了:教主在夫人的操縱下大力發展少年教衆,迫害黑龍使等老一輩教衆。“黑龍使歎了口氣,顫巍巍的站起身來,說道:‘吐故納新,我們老人,原該死了。’”(第729、744頁)

    金庸曾說:“影射性的小說并無多大意義,政治情況很快就會改變,隻有刻劃人性,才有較長期的價值。”(《笑傲江湖》後記)如果影射的内容拆射了人性呢?“吐故納新”就是這樣人性地記錄了曆史,稍一深究,曆史的厚重便迎面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