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藥師形象探源
關燈
小
中
大
黃藥師這一藝術形象的來源主要有二:一是民間傳說中的諸葛亮、劉伯溫式的聰明絕頂、無所不知、多才多藝的智者;一是蔑視禮教、不拘小節、至情至性、狂放曠達的魏晉人物。諸葛亮、劉伯溫之所被“神化”、“妖化”,乃至又在黃藥師形象中複活,主要是有意無意地迎合廣大故事欣賞者對智慧不自覺的向往心理;而魏晉風度的成分則是作者有意識的自主選擇,畢竟,大多數人無法理解、不願接近甚至排斥、敵視這種離經叛道、不可理喻的表達方式。
黃藥師首相亮相的《射雕英雄傳》寫于1957-1959年間,正是金庸在香港左翼陣營的最後兩年。也就是從1959年開始,他全力開創屬于自己的事業——《明報》。金庸為什麼離開存身十年的左翼陣營?他有過夫子自道:
我在《大公報》前後十年,馬列主義的書看了很多,也花了很多力氣研究,屬于有點成績的人,開小組讨論會時,我是組長。但我覺得他們的管理方式與我格格不入,因此決定辭職,轉到長城電影公司當編導。(《名人心路》第57、58頁,香港南粵出版社1990年版)
他們對于戲劇的限制非常嚴,編個劇本要這審查、那研究,工作很受限制,那不是個适當的創作環境,我沒堅持下去。(《金庸傳奇》第412頁,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沉悶與壓抑,越到後來也就越難忍耐。《射雕》的寫作,适逢其時地給金庸打開了一扇窗子。主人公郭靖還是規規矩矩地向着大俠的未來成長,黃藥師卻光彩奪目地寄托他對教條的厭惡與對個性的張揚。羽翼漸豐,他終于要擺脫忍氣吞聲、委曲求全、小心謹慎的日子了。
現在還可以想像金庸寫黃藥師時的淋漓暢快。
黃藥師首相亮相的《射雕英雄傳》寫于1957-1959年間,正是金庸在香港左翼陣營的最後兩年。也就是從1959年開始,他全力開創屬于自己的事業——《明報》。金庸為什麼離開存身十年的左翼陣營?他有過夫子自道:
我在《大公報》前後十年,馬列主義的書看了很多,也花了很多力氣研究,屬于有點成績的人,開小組讨論會時,我是組長。但我覺得他們的管理方式與我格格不入,因此決定辭職,轉到長城電影公司當編導。(《名人心路》第57、58頁,香港南粵出版社1990年版)
他們對于戲劇的限制非常嚴,編個劇本要這審查、那研究,工作很受限制,那不是個适當的創作環境,我沒堅持下去。(《金庸傳奇》第412頁,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沉悶與壓抑,越到後來也就越難忍耐。《射雕》的寫作,适逢其時地給金庸打開了一扇窗子。主人公郭靖還是規規矩矩地向着大俠的未來成長,黃藥師卻光彩奪目地寄托他對教條的厭惡與對個性的張揚。羽翼漸豐,他終于要擺脫忍氣吞聲、委曲求全、小心謹慎的日子了。
現在還可以想像金庸寫黃藥師時的淋漓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