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湘西
關燈
小
中
大
1928年,沈從文寫有《阿麗思中國遊記》;1941年,17歲的查良镛因撰文諷刺訓導主任而被開除出浙江省立聯合高中,那篇惹禍的文章《阿麗絲漫遊記》其實可以正名為《阿麗絲聯高遊記》。這兩篇篇幅差距極大的作品都是借阿麗絲的見聞來作的諷刺筆墨。1929年,沈從文寫有《說故事的故事》;1966年,金庸的《一個“講故事人”的自白》刊于香港《海光文藝》第四期。這兩篇文章僅從題目上即可看出傳承。
沈從文的湘西情結自不待言。金庸年輕時也有在湘西生活了兩年的經曆,自然也會受到當地質樸的風情、浪漫的山水、瑰奇的文化乃至骠悍任俠的民風的熏染。《連城訣》中對“湘西沅陵南郊的麻溪鋪鄉下”的描繪,多多少少是對自己那兩年湘西生活的回應。兩個敏感的心靈都對當地民歌情有獨鐘,并分别形諸文字,可見《花花朵朵壇壇罐罐:沈從文文物與藝術研究文集》(外文出版社1994年版)第200—203頁、《三劍樓随筆》(學林出版社1997年版)第174頁及《連城訣》第141、142頁,後者更是“聽他們你歌我和地唱着,我就用鉛筆一首首地記錄下來,一共記了厚厚的三大冊,總數有一千餘首”。興緻之高,可見一斑。《連城訣》裡狄雲所唱的山歌,不知是從這三大冊一千餘首裡選出的呢,還是金庸的代拟之作?抑或兼而有之?
沈從文的湘西情結自不待言。金庸年輕時也有在湘西生活了兩年的經曆,自然也會受到當地質樸的風情、浪漫的山水、瑰奇的文化乃至骠悍任俠的民風的熏染。《連城訣》中對“湘西沅陵南郊的麻溪鋪鄉下”的描繪,多多少少是對自己那兩年湘西生活的回應。兩個敏感的心靈都對當地民歌情有獨鐘,并分别形諸文字,可見《花花朵朵壇壇罐罐:沈從文文物與藝術研究文集》(外文出版社1994年版)第200—203頁、《三劍樓随筆》(學林出版社1997年版)第174頁及《連城訣》第141、142頁,後者更是“聽他們你歌我和地唱着,我就用鉛筆一首首地記錄下來,一共記了厚厚的三大冊,總數有一千餘首”。興緻之高,可見一斑。《連城訣》裡狄雲所唱的山歌,不知是從這三大冊一千餘首裡選出的呢,還是金庸的代拟之作?抑或兼而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