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爆之戰與蜀亡之争
關燈
小
中
大
對中國大陸當局試制原子彈,金庸的《明報》持強烈反對态度。陳毅針對蘇聯和赫魯曉夫對中國的暗算,撤走專家,收回核彈樣品,嘲諷中國妄想造原子彈一事,說了一句甯可不要褲子,也要核子的憤慨話。金庸批評這種說法,認為強國在于親民,現在人民窮得連飯也沒的吃,實在不該去發展核子武器。他的言論受到香港左翼報紙的猛烈抨擊,《明報》便與《大公報》、《文彙報》、《新晚報》展開了一系列筆戰。此為金庸與左翼陣營“決裂”之始。
強國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金庸的這一思想無疑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基本的治國理念。金庸在談到“小學生時代就津津有味的讀了”的《三國演義》時回憶起一件事:
我小時候讀《三國演義》,全面站在劉備的蜀漢一方,決不承認蜀漢居然會比東吳、魏國先亡,為此和我大哥激烈辯論了幾個小時。大哥沒有辦法,隻好搬出他的中學曆史教科書來,指着書上清清楚楚的幾行字,證明蜀漢為鄧艾、鐘會所滅,我才悻悻然服輸,生氣大半天,流了不少眼淚。(《探求一個燦爛的世紀:金庸/池田大作對話錄》第303、304頁)
羅貫中塑造的劉備的仁德形象曆來赢得了無數的支持者與同情者,童年的金庸也不例外。可以想象,在幾個小時的激烈辯論中,“得人心者得天下”之類的話金庸必定申訴了不少。然而,曆史是複雜的,政治是多變的,大原則囊括不了奇谲的世事。所以,我們看到,“仁德”的蜀漢在三國中居然最先滅亡,而中國在困難時期的核爆卻真的對後來的騰飛有着相當積極的戰略意義。
從長遠來看,金庸的觀點無疑是正确的。但或許出于他的書生意氣,他沒有意識到那是一個非常時代的非常時期,國家需要用巨大的代價去換取一種更急需的政治能源,以提升一種具有潛在利益的國際氛圍。當然,這是權變,是一時之宜,中國大陸最終還是走上了發展民生的改革開放之路——也就是說,在實踐着金庸的治國理念。于是,1981年夏,金庸應邀到了北京,與鄧小平長談。在别人的眼裡,這是他對“左翼”的“回歸”。
小說《鴛鴦刀》裡,衆人争奪的鴛鴦刀上隐藏的大秘密,就是明明白白刻着的四個字:仁者無敵。這不啻是作者的政治寓言。當有人問他:“如何理解這個‘仁’?”金庸說:
我理解的“仁”,一是重視和平,堅守和平;二是重視人民生活,改善經濟。為政者以此為出發點,就是成功的政治。這種政治定會赢得人心,勝過窮兵黩武和漠視民生的政治。(《南風窗》2001年12月)
這幾句話,不僅是理解《鴛鴦刀》的鑰匙,也是理解金庸政治理想的基點。
金庸曾表示,有意寫一部“與從前的曆史觀完全不同”的中國通史,“立場完全站在老百姓一邊”,以老百姓的日子是否“好過”作為評價那個時代的準繩。(《人民日報(華東版)》1999年4月7日)這部通史寫出來到底如何我們拭目以待;清晰可見的是,金庸一生都是個民本主義者。
強國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金庸的這一思想無疑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基本的治國理念。金庸在談到“小學生時代就津津有味的讀了”的《三國演義》時回憶起一件事:
我小時候讀《三國演義》,全面站在劉備的蜀漢一方,決不承認蜀漢居然會比東吳、魏國先亡,為此和我大哥激烈辯論了幾個小時。大哥沒有辦法,隻好搬出他的中學曆史教科書來,指着書上清清楚楚的幾行字,證明蜀漢為鄧艾、鐘會所滅,我才悻悻然服輸,生氣大半天,流了不少眼淚。(《探求一個燦爛的世紀:金庸/池田大作對話錄》第303、304頁)
羅貫中塑造的劉備的仁德形象曆來赢得了無數的支持者與同情者,童年的金庸也不例外。可以想象,在幾個小時的激烈辯論中,“得人心者得天下”之類的話金庸必定申訴了不少。然而,曆史是複雜的,政治是多變的,大原則囊括不了奇谲的世事。所以,我們看到,“仁德”的蜀漢在三國中居然最先滅亡,而中國在困難時期的核爆卻真的對後來的騰飛有着相當積極的戰略意義。
從長遠來看,金庸的觀點無疑是正确的。但或許出于他的書生意氣,他沒有意識到那是一個非常時代的非常時期,國家需要用巨大的代價去換取一種更急需的政治能源,以提升一種具有潛在利益的國際氛圍。當然,這是權變,是一時之宜,中國大陸最終還是走上了發展民生的改革開放之路——也就是說,在實踐着金庸的治國理念。于是,1981年夏,金庸應邀到了北京,與鄧小平長談。在别人的眼裡,這是他對“左翼”的“回歸”。
小說《鴛鴦刀》裡,衆人争奪的鴛鴦刀上隐藏的大秘密,就是明明白白刻着的四個字:仁者無敵。這不啻是作者的政治寓言。當有人問他:“如何理解這個‘仁’?”金庸說:
我理解的“仁”,一是重視和平,堅守和平;二是重視人民生活,改善經濟。為政者以此為出發點,就是成功的政治。這種政治定會赢得人心,勝過窮兵黩武和漠視民生的政治。(《南風窗》2001年12月)
這幾句話,不僅是理解《鴛鴦刀》的鑰匙,也是理解金庸政治理想的基點。
金庸曾表示,有意寫一部“與從前的曆史觀完全不同”的中國通史,“立場完全站在老百姓一邊”,以老百姓的日子是否“好過”作為評價那個時代的準繩。(《人民日報(華東版)》1999年4月7日)這部通史寫出來到底如何我們拭目以待;清晰可見的是,金庸一生都是個民本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