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以後的小說批評派紅學(3)

關燈
突出林黛玉的文學天才,并把她放在中國古典文學一個個具有優美的靈魂和過人智慧的女性群體中,做縱向的比較,在比較中闡述新的文學典型的悲劇意義,劉大傑之前,這樣做的研究者并不多見,應該說,這于小說批評派紅學的建設是有貢獻的。

     劉大傑先生對寶钗、探春、晴雯的論述,也頗有獨到之處,他是明确指出探春的思想本質在于維護封建利益的研究者,後來常談的探春走的是改良主義的道路,也是他提出的。

    《晴雯的性格》一篇,寫得文情并茂,快意盎然,完全可以和王昆侖的《晴雯之死》媲美。

    還有尤三姐,寫得一往情深,酣暢淋漓,似乎格外喜愛這個人物。

    讓我們引錄兩段論述,與讀者共同賞鑒。

    一段是開頭,劉大傑寫道: 《紅樓夢》的讀者,有誰不同情尤三姐的悲劇命運?有誰不為她的光輝形象反抗精神而感泣的呢?黛玉的死令人恨,晴雯的死令人悲,鴛鴦的死令人歎息;尤三姐的死,是一股壯烈的情流,電一般地通過你全部的神經,一面是令人感到深切的苦痛,同時又使你體會到一種愉快的顫栗。

    正如一線生命的火花,爆炸開來,沖破黑暗的夜空,閃耀着動人的光彩。

    劉大傑:《紅樓夢的思想與人物》第78頁。

     另一段在結尾外,寫道: 尤三姐這樣年輕,這樣嬌嫩;但是她勇敢、她果斷,真如身經百戰的武士,在金鳴鼓震的沙場上,沖鋒陷陣,進退自如,手執寒光四射的鴛鴦劍,時時在注視周圍的環境和自己的命運,一旦被黑暗的勢力緊緊包圍,真的無路可退的時候,她毫不遲疑地拔出劍來,刺破自己的喉頭,讓喉管中流出來的鮮血,向世人證明她的肉體、靈魂有如冰清玉潔一般的幹淨和純真。

    她要在破滅中求完整,黑暗中求光明,在無情的社會中求有情。

    在封建社會中,為求得愛情的真實,為求得婦女品質的完美,她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

    劉大傑:《紅樓夢的思想與人物》第83至85頁。

     這樣論述,自然根據的是百二十回本的改筆,尤三姐沒有淫奔行為,劉大傑認為改得好,人們更喜愛這一形象了,高鹗是有功的。

    但《紅樓夢》創作過程及版本流傳中的這一疑案,究竟真相如何?所謂改筆,是否出自高鹗之手?還是雪芹自行修改的,程、高在多方搜羅中得到了這部分修改稿?因材料缺乏,己不可完全考知。

    紅學界對這一疑案曆來有不同看法,有的說脂評系統的本子未經修改,文字表達更好,有的認為回目和文字都做了改動的程、高本好戚本第六十五回的回目是:“膏粱子懼内偷娶妾,淫奔女改行自擇夫。

    ”程、高本此回的回目是:“賈二舍偷娶尤二姐,尤三姐思嫁柳二郎。

    ”。

    要之,作為一說,劉大傑先生完全可以像上面那樣論述。

     我覺得《紅樓夢的思想與人物》是很見水平的一本紅學論著,雖然全書僅五萬字,但不影響其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可能由于出版不久,政治思想方面的反右就開始了,此後又沒有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