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證派紅學籠罩下的小說批評派紅學(4)

關燈
定理論深度,主要論點和理論思路被許多研究者所接受,五十年代及後來一些從同一角度研究《紅樓夢》的文章,包括影響很大的文章,在觀點上并沒有比這篇文章增加更多的新東西。

    所謂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說法,這篇文章也提出來了,指出“四大家族,皆聯絡有親,一損俱損,一榮俱榮;他們既是皇親國戚,又是大地主兼高利貸者,同時又以官僚身份經營商業”參見《紅樓夢研究參考資料選輯》第三輯,第363頁。

    等等,這類一個時期成為紅學文章的套語,原來也來源有自,不是後來論者的發明。

    由此可見這篇文章在小說批評派紅學的發展過程中,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兩本書,我指的是李辰冬的《紅樓夢研究》和王昆侖的《紅樓夢人物論》。

    前者初版于1945年,共五章:第一章是導言,申明對以往各種考證的态度及辨析《紅樓夢》前後的異同;第二章論述曹雪芹的時代個性及其人生觀;第三章分析寶玉、黛玉、寶钗、鳳姐、賈雨村、薛蟠六個人物形象;第四章從家庭、教育、政治與法律、婚姻、社會、宗教、經濟等方面,剖析《紅樓夢》的世界;第五章探讨《紅樓夢》的藝術價值。

    大部分章節在成書前都曾發表過第五章《紅樓夢在藝術上的價值》發表于1934年11月26日和12月3日的《國聞周報》;第三、四章《紅樓夢》的世界和重要要人物分析,分别載于1935年《北平晨報》的“北晨學園”第774至第777期及第814至第816期;第二章以《曹雪芹的生平及其哲學》為題,發表于1938年出版的上海《光明》雜志第3卷第3号。

    ,成書時文字和篇章結構有所調整。

     從小說批評的角度看,第五章最值得注意,因為這一章充分評估了《紅樓夢》在藝術上的價值。

    作者寫道:“文學是藝術,無論用什麼主義或眼光來研究文學,末了,必得探讨它的藝術價值,由這種藝術價值,決定它在文學中的地位。

    ”李辰冬:《紅樓夢研究》第84頁,1945年正中書局印行。

    是的,這一點對小說批評更為重要。

    李辰冬談了四個方面,即人物描寫、藝術結構、作品風格和情感表現,與世界上許多第一流的文學巨匠比較着談,處處緊扣作品本身,頗具說服力。

    他指出《紅樓夢》的作者既賦予人物以獨特的個性,又不把人物簡單化: 寫李媽媽的可厭,趙姨娘的無識,夏金桂的兇潑,晴雯的尖刻,賈政的道學,賈環的下賤,賈赦的尴尬,薛蟠的任性,迎春的懦弱,妙玉的孤高,襲人的佞巧,并非讓讀者卑視這些人,以這些人為戒;他所以寫湘雲的天真,賈母的慈愛,寶钗的貞靜,黛玉的多情,熙鳳的才幹,探春的敏慧,李纨的賢淑,賈蘭的好學,也并非讓讀者贊揚這些人,以這些人為模範。

    他隻是平心靜氣,以客觀的态度,給每個人物一種性格,僅此而已。

    平心靜氣,客觀态度,唯善于移情的人,才能如此,且因為他善于移情緣故,最易捉住人物的靈魂,所以《紅樓夢》裡許多幾段或幾句話,就創造了一位不朽的人物。

    李辰冬:《紅樓夢研究》第91頁至第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