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狂言的《紅樓夢釋真》(2)

關燈
薛寶钗在書中的身份,鄧狂言認為相當于順治的繼後博爾濟錦氏,理由是順治屬意于董小宛,曾有廢掉元後之舉順治之後系蒙古親王吳克善之女,多爾衮攝政時聘定,順治八年八月行大婚禮,十年八月指為失德而廢之,參見蕭一山著《清代通史》上冊,第367頁。

    ,而孝莊皇太後雖喜愛小宛的美貌,卻因小宛是漢人而不能立其為後,在此期間,繼後與小宛便展開了角逐,這和《紅樓夢》中寶钗與黛玉的關系頗相似。

    黛玉既指董小宛,那末寶钗自然是繼後了。

    鄧狂言寫道:“後為科爾沁族,亦系蒙古,與孝莊同族,故謂之曰王夫人之姨侄女。

    其與薛蟠為兄妹者,蒙古諸王原亦呆霸王之類,其降其叛,皆可比拟。

    ”不僅如此,在鄧狂言看來,書中的薛寶钗,處處都顯示出是順治繼後的身份。

    最妙的是第七回寶钗和周瑞家的關于冷香丸的一段對話,鄧氏對此做了大段的索隐: 此回寫寶钗似病非病情狀,即在順治與廢後定婚三年不協期同。

    周瑞家的忙笑道:“嗳喲!這樣說來,就得三年工夫。

    ”已經揭開道破。

    寶钗說:“隻好再等罷了。

    ”“再”字中即觊觎後位、觊觎廢後之意。

    何等細密明确!周瑞家的又笑說:“阿彌陀佛,真真巧死了人!等十年都未必這樣巧的。

    ”廢後,非常事,诏旨所謂“遺議後世,朕所深悉”,而諸臣所謂“屢谏”者也,又兼伏出家一筆,巧極!況後即被廢,繼之者又有别人觊觎,如何不病?藥品要雨、露、霜、雪,自是求為後意思。

    黃柏,亦喻其苦心,且以柏舟伏後日守寡。

     我們從這段索隐中可以看出,鄧狂言立論的主要依據,不過是語義的引申和數字的關合,這是索隐派紅學的慣技,王、沈以及蔡元培都曾這樣做過。

    周瑞家的說了一句“就得三年工夫”,鄧狂言便聯想到順治與廢後訂婚後的“三年不協”,然後又引申“可巧”二字往順治廢後問題上附會,說法之不能成立,顯而易見。

    寶钗和周瑞家的這段對話,牽涉的事情很多,鄧狂言隻對“三年工夫”、“再等”、“巧”、“黃柏”、“雨露”做了索隐,那末其他語詞呢?寶钗接着說:“竟好,自他說了去後,一二年間可巧都得了。

    ”這和“三年工夫”豈不矛盾?既然順治與廢後有“三年不協”,相當于繼後身分的寶钗怎麼可以說“一二年間可巧都得了”? 鄧狂言自己也常常感到他的索隐有矛盾,但又不肯放棄臆說,隻好巧為彌縫,強為之解。

    第一百回寫薛蟠再次遇到人命官司,薛姨媽苦惱不堪,寶钗前去勸慰,說:“銀錢的事,媽媽操心也不中用,還有二哥哥給我們料理。

    單可恨這些夥計們,見咱們的勢頭敗了,各奔各自的去也罷了,我還聽見說帶着人家來擠我們的訛頭。

    ”按鄧狂言以及王、沈的索隐,薛蟠在書中指吳三桂,“所謂擠訛頭者,實是擠清廷之訛頭,與三桂全然無幹。

    若就三桂一方面言之,則滇勢窮促時,部下實有此情形,而特不應出之于繼後之口”,所以鄧氏承認:“此段疵謬之處,幾于不可通。

    ”然而,《紅樓夢釋真》的作者并不就此罷手,甯可強為之解,說什麼:“繼後,蒙古女也。

    蒙古自明中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