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三大索隐派之二(2)

關燈
總而言之,王夢阮、沈瓶庵認為《紅樓夢》寫的是清世祖與董小宛戀愛的故事,這是《紅樓夢索隐》一書立論的全部基礎。

    可惜,關于清世祖到五台山出家的說法,隻是一種傳聞和間接推測,從來沒有直接證據。

    史家所謂的清初三大疑案:太後下嫁、世祖出家、雍正奪嫡,尤以世祖出家的材料依據最薄弱。

    把沒有直接證據的傳聞作為立論基礎,不管故事編織得如何周詳,也缺乏可靠性。

    至于被順治皇帝封為貴妃的董鄂氏,為什麼就是秦淮名妓董小宛,更是無任何真實依據的曆史傳聞。

    孟森在《董小宛考》一文裡見孟森著《心史叢刊》(外一種)第168至第194頁,嶽麓書社1986年版。

    ,以确切的史料考定董小宛生于明天啟四年,死于清順治八年,活了二十八歲。

    而世祖生于明崇祯十一年,比小宛小十四歲。

    當小宛“長逝”時,世祖不過是一個年僅十四歲的少年,兩個人“年長以倍”,不可能發生如傳說中的生死不渝的愛情。

    何況冒辟疆的《影梅庵憶語》,記小宛與巢民的情事甚詳,明載小宛于順治辛卯年正月初二日“長逝”,哪裡還會有被豫王掠入宮中的事情?小宛死後即葬在影梅庵中,所以冒巢民才作《影梅庵憶語》,同巢民相契的文友的詩作中也多有佐證詳見孟森著《心史叢刊》(外一種)第186至第188頁所引陳其年、吳園次、龔芝麓諸人詩文。

    。

    胡适1921年發表《紅樓夢考證》,向索隐三派之一的王、沈發動攻擊,使用的就是孟森的考證材料。

    後來,孟森先生還著有《世祖出家事考實》一文,兩萬餘言,廣引博征,絲絲入扣,徹底揭穿了順治去五台山出家的妄說。

    其中有幾處關鍵性的緻疑點,孟森一一加以考辨,使之無以立足。

     第一,史載清世祖崩殂于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而《紅樓夢索隐》的作者據傳說,認為“世祖臨宇十八年,實未崩殂”。

    到底何者為是?對此,孟森引《玉林國師年譜》的明文:“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三,中使馬公二次奉旨至萬善殿,雲‘聖躬少安’,師集衆展禮禦賜金字楞嚴經,選持大士名一千,為上保安。

    初四,李近侍言:‘聖躬不安之甚。

    ’初七亥刻駕崩。

    ”則世祖崩殂于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曆曆可考,毋庸置疑。

    王文靖是代世祖起草遺诏的漢大臣,他在自撰年譜中詳細記述了此事的經過,不僅載明世祖死于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而且說明系出天花死的。

    此外,孟森又引錄張宸寫的記載世祖崩殂情形的一篇雜記,其中明白無誤地寫道:“辛醜正月,世祖皇帝殡天。

    ”當時曾“傳谕民間毋炒豆,毋燃燈,毋潑水”,證明世祖患的是痘疾。

     第二,所謂世祖的遺诏是駕臨五台山後,諸臣勸歸不返時所作,因而“語語罪己,其忏悔之意深矣”。

    對這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