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三大索隐派之二(1)

關燈
即偶爾閑情點綴,亦自關合映帶,點睛伏脈,與尋常小說演義者不同。

    以注經之法注紅樓,敢雲後來居上。

    ”這說得夠大膽也夠自信的了。

    下面,不妨讓我們看看,什麼是王、沈所說的《紅樓夢》裡的人和事。

     然則書中果記何人何事乎?請試言之。

    蓋嘗聞之京師故老雲,是書全為清世祖與董鄂妃而作,兼及當時諸名奇女子也,相傳世祖臨宇十八年,實未崩殂,因所眷董鄂妃卒,悼傷過甚,遁迹五台不返,卒以成佛。

    當時諱言其事,故為發喪,世傳世祖臨終罪己诏書,實即駕臨五台諸臣勸歸不返時所作,語語罪己,其忏悔之意深矣。

    五台有清涼寺,帝即卓錫其間,吳梅村祭酒所為清涼山贊佛詩四章,即專為世祖而發。

    廉親王允世子著《日下舊見》,載世祖七絕一首,末句雲:“我本西方一衲子,黃袍換卻紫裝裟。

    ”近人《清宮詞》,内有“清涼山下六龍來”之句,皆詠此事。

     又一說世祖出家在天泰山,為京西三山之一,都人有“山前鬼王,山後魔王”之諺,魔王謂即世祖,衆口一詞,流傳不禁。

    剃度時做詩數章,傳本不同,有“來時鹘突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又“百年事業三更夢,萬裡江山一局棋”等句;又“我本西方一佛子,緣何流落帝王家”,與《日下舊見》中所載小異,均為世祖出家之證。

    康熙之世,聖祖屢幸五台,并奉太皇太後而行,皆有所為。

    且至今京師諺語,謂人虛誕曰孝陵,孝陵者,世祖之空陵也。

    漁洋詠鼎湖原雲:“多事橋陵一杯土,伴他鴻冢在人間”,即指此乎?又茂陵懷古一首,亦對世祖而發,故有“缑氏仙何往,瑤池信不回”之句。

    父老相傳,言之鑿鑿,雖不見于諸家載記,而傳者孔多,決非虛妄。

    情僧之說,有由來矣。

     至于董妃,突以漢人冒滿姓(清時漢人冒滿姓,多于本姓下加一格字,或一佳字,似此者甚多,不勝枚舉)。

    因漢人無入選之例,故僞稱内大臣鄂碩女,姓董鄂氏。

    若妃之為滿人也者,實則人人皆知為秦淮名妓董小宛也。

    小宛侍如臯辟疆冒公子襄九年,雅相愛重,适大兵下江南,辟疆舉室避兵于浙之鹽官,小宛豔名夙熾,為豫王所聞,意在必得,辟疆幾頻于危,小宛知不免,乃以計全辟疆使歸,身随王北行。

    後經世祖納之宮中,寵之專房,廢後立後時,意本在妃,皇太後以妃出身賤,持不可,諸王亦尼之,遂不得為後,封貴妃,頒恩赦,曠典也。

    妃不得志,乃泱泱死,世祖痛妃切,至落發為僧,去之五台不返。

    誠千古未有之奇事,史不敢書,此《紅樓夢》一書所由作也。

    王夢阮、沈瓶庵:《紅樓夢索隐》第一冊,第6至第7頁,上海中華書局191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