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學考證的範圍及不平衡性(2)
關燈
小
中
大
持永久的魅力。
考證要靠材料說話,嚴格地說,科學考證主要是求得不容别诂的證據。
推理、猜測、估計,偶一用之可以,始于推理、猜測、估計,止于推理、猜測、估計,則不可。
隻不過紅學考證有其特殊性,由于資料過分缺乏,一些合理的推理、猜測、估計,也能引起人們的興趣,有時便不以嚴格的考據學的标準來要求了。
可是做紅學考證的人,自己不能以此為滿足,應該承認材料不足給考證帶來的局限性。
到目前為止,紅學考證走過了六十多年的道路,應該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遠比解決的問題要多得多。
這就是它的局限所在。
曹雪芹的生父到底是誰?脂硯齋是哪一個?《紅樓夢》後四十回是誰作的?紅學産生之初提出的問題,六十年後的今天仍無确定的答案。
最不幸的是,一些接近解決的問題,又為重新分析現有材料提出的新說所動搖,比徹底否定還令人難堪,因為這說明原來立論基礎的薄弱。
偶爾有新材料出來,未及運用,就因真僞問題打得不可開交。
可以說,在紅學考證的範圍裡,很少有大家一緻接受的結論。
連作者是不是曹雪芹,意見也沒有完全統一,懷疑論者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有增加的趨勢。
考證派紅學的興旺時期已經成為過去,現在有點像《紅樓夢》裡的賈府:“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内囊卻也盡上來了。
” 梁啟超論曆史上的學術思潮,分為四個時期,即啟蒙期、全盛期、蛻分期和衰落期。
他說蛻分期的特點是:“境界國土,為前期人士開辟殆盡,然學者之聰明才力,終不能無所用也,隻得取局部問題,為窄而深的研究,或取其研究方法,應用之于别方面,于是派中小派出焉。
而其時之環境,必有以異乎前;晚出之派,進取氣較盛,易與環境順應,故往往以附庸蔚為大國,則新衍之别派與舊傳之正統派成對峙之形勢,或且騷骎乎奪其席。
”②《清代學術概論》,《梁啟超論清學史二種》第2至第3頁,複旦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
衰落期的特點是:“其時此派中精要之義,則先輩已溶發無餘,承其流者,不過捃摭末節以弄詭辯。
且支派分裂,排軋随之,益自暴露其缺點。
環境既已變易,社會需要,别轉一方向,而猶欲以全盛期之權威臨之,則稍有志者必不樂受,而豪傑之士,欲創新必先推舊,遂以彼為破壞之目标。
于是入于第二思潮之啟蒙期,而此思潮遂告終焉。
”②考證派紅學的現狀,既有蛻分期的特點,又有衰落期的征候,比較起來,更接近衰落期。
老紅學家俞平伯先生認為:“有關紅學考證,因曆年來有關文物資料的發現不多,而且其中有許多是赝品僞作,所以困難重重,除了再有新資料發現,能做的事已經很少。
”《我讀紅樓夢》第375頁,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此一見解如出自一般的《紅樓夢》研究者之口,考證派紅學家必大不以為然,現在由俞平伯先生說出,實為甘苦之談,自然會增加說服力。
考證要靠材料說話,嚴格地說,科學考證主要是求得不容别诂的證據。
推理、猜測、估計,偶一用之可以,始于推理、猜測、估計,止于推理、猜測、估計,則不可。
隻不過紅學考證有其特殊性,由于資料過分缺乏,一些合理的推理、猜測、估計,也能引起人們的興趣,有時便不以嚴格的考據學的标準來要求了。
可是做紅學考證的人,自己不能以此為滿足,應該承認材料不足給考證帶來的局限性。
到目前為止,紅學考證走過了六十多年的道路,應該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遠比解決的問題要多得多。
這就是它的局限所在。
曹雪芹的生父到底是誰?脂硯齋是哪一個?《紅樓夢》後四十回是誰作的?紅學産生之初提出的問題,六十年後的今天仍無确定的答案。
最不幸的是,一些接近解決的問題,又為重新分析現有材料提出的新說所動搖,比徹底否定還令人難堪,因為這說明原來立論基礎的薄弱。
偶爾有新材料出來,未及運用,就因真僞問題打得不可開交。
可以說,在紅學考證的範圍裡,很少有大家一緻接受的結論。
連作者是不是曹雪芹,意見也沒有完全統一,懷疑論者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有增加的趨勢。
考證派紅學的興旺時期已經成為過去,現在有點像《紅樓夢》裡的賈府:“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内囊卻也盡上來了。
” 梁啟超論曆史上的學術思潮,分為四個時期,即啟蒙期、全盛期、蛻分期和衰落期。
他說蛻分期的特點是:“境界國土,為前期人士開辟殆盡,然學者之聰明才力,終不能無所用也,隻得取局部問題,為窄而深的研究,或取其研究方法,應用之于别方面,于是派中小派出焉。
而其時之環境,必有以異乎前;晚出之派,進取氣較盛,易與環境順應,故往往以附庸蔚為大國,則新衍之别派與舊傳之正統派成對峙之形勢,或且騷骎乎奪其席。
”②《清代學術概論》,《梁啟超論清學史二種》第2至第3頁,複旦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
衰落期的特點是:“其時此派中精要之義,則先輩已溶發無餘,承其流者,不過捃摭末節以弄詭辯。
且支派分裂,排軋随之,益自暴露其缺點。
環境既已變易,社會需要,别轉一方向,而猶欲以全盛期之權威臨之,則稍有志者必不樂受,而豪傑之士,欲創新必先推舊,遂以彼為破壞之目标。
于是入于第二思潮之啟蒙期,而此思潮遂告終焉。
”②考證派紅學的現狀,既有蛻分期的特點,又有衰落期的征候,比較起來,更接近衰落期。
老紅學家俞平伯先生認為:“有關紅學考證,因曆年來有關文物資料的發現不多,而且其中有許多是赝品僞作,所以困難重重,除了再有新資料發現,能做的事已經很少。
”《我讀紅樓夢》第375頁,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此一見解如出自一般的《紅樓夢》研究者之口,考證派紅學家必大不以為然,現在由俞平伯先生說出,實為甘苦之談,自然會增加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