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結之二

關燈
朝的獨特背景,貴族的權力顯得特别強大。

     總的說來,“象征”二字說的特别多。

    總而言之,這不是一部表裡一緻的作品。

    而首先需要搞清楚的就是其内在的政治含義。

    我認為,這些結論都是可靠的。

     類似這樣的象征手法,在明代小說中屢見不鮮。

    隻不過其他作品的象征意義比較明顯,不如《紅樓夢》這麼晦澀罷了。

    另外,其他的小說着眼點往往在于風俗人情,即使是涉及朝政,如《西遊記》這樣的,也是立足于倫理道德方面。

    像《紅樓夢》這樣直接以政治主題入文,确屬罕見。

     大的政治背景,我認為,我已經說的比較詳細了。

    不外就是明、清之際的大背景: 1.生産力發展,城市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

    人口膨脹。

    與大規模的土地兼并産生尖銳對立。

     2.與此相适應,在上層建築、思想領域,萌發了微弱的啟蒙運動。

     3.一共有四種力量參加了明末的角逐:朱明王朝,農民起義,中間階層,關外的滿清。

     4.前兩種力量的失敗,導緻後兩種力量聯盟的勝利。

     5.滿清于立足鞏固之後,排除了中間力量的影響,試圖依靠八旗貴族體系獨自統治中國。

     可以說,這個過程也就是曹雪芹親眼目睹的巨大的變革過程。

    我認為這個背景就是作品所描寫的曆史背景。

    作品與曆史之間基本的内在聯系,我認為已經得到比較滿意的說明。

     這樣看來似乎并不是特别漫無頭緒。

    當然這是與談情派的種種荒誕的假設相比而言。

    應該說,作者構思之嚴謹、行文之巧妙,據我所知,還沒有其他的作品可與之相比。

    當然,從某一方面說來,這也是當時的環境逼出來的。

     但是無論如何,以這種手法,從大處着眼,直描一個朝代一個朝代的政治生活内幕,這的确是罕見的文學藝術作品。

    “政治挂帥”在《紅樓夢》中得到淋漓盡緻的體現。

     問題在于: 1.以上我們着重從明清時代着手分析,而在此之前的曆史一直沒有加以詳細的分析。

     2.我沒有從文學方面進一步分析曹雪芹的批判。

     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我的曆史知識和文學欣賞水平實在有限。

    當然,如果像我們的老前輩學習,七略八略,可能中國的文學曆史還是可以概括在一段文字裡面的。

    當然,這段文字已經是壓縮而再壓縮的了,非但連一個字都不能删,而且連标點符号也非得賣錢不可。

    否則就是扼殺新文化,要遭受老前輩最黑最毒的詛咒。

    (好可怕啊!) 說實話,曹雪芹的确一直被人們忽視了。

    确切地說,缺乏準确的了解。

    曹雪芹和毛主席一樣,剛好把傳統的曆史觀颠倒過來。

    隻不過大家的領域有點不同。

    曹雪芹在作品嘲笑了所有我們奉為神明的經典作家。

    或者說,古代世界的所有藝術巨匠都遭到作品否定。

     為了減少争吵,我說,我在前面舉了一個杜甫的例子。

    當然,這個例子似乎缺乏更大的說服力,我也不指望能夠居然說服讀者。

    文學這個東西的确存在很大的主觀傾向。

    相比之下,我對作品的政治主題說的很多,而且也比較有把握。

    特别是當我想到林黛玉的原型是皇帝的褲腰帶,而我們的談情派老先生還在為這個“姑娘”的曆史原型絞盡腦汁,提出種種看似有理的偏激假想時,我簡直有些“一覽衆山小”的感覺了! 哈哈,古人認為,文以載道,文章本身隻是形式,其中要表達的觀點才是本質的東西,是目的。

    按照這些談情派的觀點,曹雪芹嘔心瀝血,寫出千古不朽巨著,當真隻是談一下少年時期的感情風波。

    不要進一步說其他的東西,這些先生的眼界之狹隘,我甚至要說,恐怕《紅樓夢》這樣的書當真是“少兒不宜”啊! 下面的工作,可以說,也是輕松的,但也是繁瑣的。

    我仍将堅持“政治挂帥”的老路線,從作品所表現的沖突着手分析。

    至于或許同樣很有價值的關于文學方面的分析,仍然居次要的地位。

    一個原因是我本人自知文學功底很低,還沒有堕落到“略”的低度;另一個原因顯而易見,既然作品是以政治曆史入題,而非賣弄作者的才藻,所以在大緻弄清楚作品的内容之前,單純的文學欣賞或許更容易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