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結局
關燈
小
中
大
以上大緻論述了一下出現在《紅樓夢》中兩個不同的“聯盟”,其曆史的意義也得到了說明。
而兩個聯盟之間對立的實質就是平民與貴族之間的對立。
矛盾集中在皇帝身上爆發出來。
這個曆史過程,可以說,每個社會,從封建制度過渡到市民社會的時候都會發生。
隻不過有的時候皇帝支持平民,有的時候則支持貴族。
在中國,就清朝來說,皇權最終傾向貴族。
在兩種對立的社會力量之間,作品還是有側重的。
“木石前盟”顯然占據主導地位。
而“金玉良緣”則是附加的一條輔線。
在認識了這個問題之後,可以說,理解《紅樓夢》的大門也就基本上打開了。
政治曆史說一經确立,似乎被動搖的可能性很小——如果這種觀點是正确的話。
我實在看不出來這個觀點會有什麼不正确。
與曆來流傳很久的“人情說”相比,政治曆史說要牢固得多。
其實一直以文壇宿主自居的“非作家”,本身才是不折不扣的騷烘烘的“調情文丐”。
當然,這些家夥的所有打情罵俏,對于我國民族文化的進步都具有深刻的曆史意義,的确不能等閑視之。
如果沒有其他的問題,下面的工作将是繁瑣而艱巨的。
要深入作品,條分縷析,分析作品的細節。
但是這個工作看來隻能一點一點地來做了。
提綱挈領式的論述,基本告一段落。
下面要就“木石前盟”這個基礎,完成大廈本身。
但是既然工作量這麼巨大,或者說這麼瑣碎,我不認為會有更多的讀者感興趣。
但是如果我有時間,就不妨寫出一些來,不敢說是絕對真理,但是要說能夠起到“抛磚引玉”的作用,也就不錯了。
現在還是先來看看這個問題,也就是曆來讀者最關心的問題,即所謂作品結局這樣的問題。
通過上面的論述,可以看到《紅樓夢》與曆史發展保持嚴格平行的關系。
這樣一來,就自然得到了兩個平行的結局,一個是作品中藝術的結局,另一個則是曆史上現實的結局。
曆史的結局,滿清的結局,這個方面倒是沒有什麼不确實的地方。
隻要翻翻曆史,一切就都清楚了。
但是問題在于作品的結局,這的确是非常令人感興趣的一個話題。
首先還是要排除談情派的種種離題的猜想,按照這些蠢貨的古怪念頭,後面不超過四十回書的篇幅内,還要發生種種離奇的事情,光是賈寶玉,就要不僅完成“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緣”,而且還要在搞兩個至今還說不出名目的“階段”等等。
好了,這些談情派的貨色讓它們去好了。
我們首先要說的是,如果作品以政治曆史為主題,就不可能有這樣的情節出現。
盡管目前高鹗的續書一直被認為是假的,但是不可否認,這個續書的質量,與其他的推測相比,質量還是最高的。
其原因何在呢?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這個續書距離政治曆史主題最近。
這就是說,這個版本的續書雖然仔細推敲來說,也有種種贻笑大方的地方,如“寶嫁黛死”這樣的情節。
雖然表面看來悲劇氣氛烘托的非常濃烈,但是仔細看來,與前文的出入甚大,情節的安排宛如飛來之筆,非常不協調。
這裡的任務在于指出,第一,曹雪芹肯定寫完了全書;第二,目前流傳的版本是僞作。
但是關鍵還是在于詳細讨論一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僞作與大家見面。
換句話說,如果當時不是由乾隆爺來決定,而是換一個人,如我們現在的談情派來決定應該以什麼樣的僞作問世的話,恐怕那個所謂的“真故事”就要與大家見面了。
我認為,要說乾隆沒有看出作品的政治曆史主題,這是不正常的。
還是那句話,古人的确是以政治挂帥。
如果說中國古代文化所圍繞的核心是什麼,絕對不是“愛情”這樣的東西。
我國古代文化所圍繞的核心是政治。
哲學是這樣,文學也是這樣。
例如《三國演義》、《水浒》、《西遊記》,其主題都是政治。
如果有的學者不滿意這裡的觀點,那麼就請他自己去研究一下古代的思想文化好了。
沒有這個方面的基本常識,還是少開尊口的為是。
當然,我也不是特别精通,所以多少談一談還行,但是要說什麼說出來的都是“真理”,這就十分不敢當了。
據我估計,乾隆看出作品的政治主題之後,他會采取什麼樣的措施。
乾隆可以從寶黛婚姻的失敗,看到滿清統治與漢族中間階層的聯盟的最後破産這麼一個政治上的寓意。
在這樣的情況下,乾隆空派會采取一種在他看來可以“補天”的措施:篡改作品。
當然,這是我的一個估計,否則很難解釋一個
而兩個聯盟之間對立的實質就是平民與貴族之間的對立。
矛盾集中在皇帝身上爆發出來。
這個曆史過程,可以說,每個社會,從封建制度過渡到市民社會的時候都會發生。
隻不過有的時候皇帝支持平民,有的時候則支持貴族。
在中國,就清朝來說,皇權最終傾向貴族。
在兩種對立的社會力量之間,作品還是有側重的。
“木石前盟”顯然占據主導地位。
而“金玉良緣”則是附加的一條輔線。
在認識了這個問題之後,可以說,理解《紅樓夢》的大門也就基本上打開了。
政治曆史說一經确立,似乎被動搖的可能性很小——如果這種觀點是正确的話。
我實在看不出來這個觀點會有什麼不正确。
與曆來流傳很久的“人情說”相比,政治曆史說要牢固得多。
其實一直以文壇宿主自居的“非作家”,本身才是不折不扣的騷烘烘的“調情文丐”。
當然,這些家夥的所有打情罵俏,對于我國民族文化的進步都具有深刻的曆史意義,的确不能等閑視之。
如果沒有其他的問題,下面的工作将是繁瑣而艱巨的。
要深入作品,條分縷析,分析作品的細節。
但是這個工作看來隻能一點一點地來做了。
提綱挈領式的論述,基本告一段落。
下面要就“木石前盟”這個基礎,完成大廈本身。
但是既然工作量這麼巨大,或者說這麼瑣碎,我不認為會有更多的讀者感興趣。
但是如果我有時間,就不妨寫出一些來,不敢說是絕對真理,但是要說能夠起到“抛磚引玉”的作用,也就不錯了。
現在還是先來看看這個問題,也就是曆來讀者最關心的問題,即所謂作品結局這樣的問題。
通過上面的論述,可以看到《紅樓夢》與曆史發展保持嚴格平行的關系。
這樣一來,就自然得到了兩個平行的結局,一個是作品中藝術的結局,另一個則是曆史上現實的結局。
曆史的結局,滿清的結局,這個方面倒是沒有什麼不确實的地方。
隻要翻翻曆史,一切就都清楚了。
但是問題在于作品的結局,這的确是非常令人感興趣的一個話題。
首先還是要排除談情派的種種離題的猜想,按照這些蠢貨的古怪念頭,後面不超過四十回書的篇幅内,還要發生種種離奇的事情,光是賈寶玉,就要不僅完成“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緣”,而且還要在搞兩個至今還說不出名目的“階段”等等。
好了,這些談情派的貨色讓它們去好了。
我們首先要說的是,如果作品以政治曆史為主題,就不可能有這樣的情節出現。
盡管目前高鹗的續書一直被認為是假的,但是不可否認,這個續書的質量,與其他的推測相比,質量還是最高的。
其原因何在呢?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這個續書距離政治曆史主題最近。
這就是說,這個版本的續書雖然仔細推敲來說,也有種種贻笑大方的地方,如“寶嫁黛死”這樣的情節。
雖然表面看來悲劇氣氛烘托的非常濃烈,但是仔細看來,與前文的出入甚大,情節的安排宛如飛來之筆,非常不協調。
這裡的任務在于指出,第一,曹雪芹肯定寫完了全書;第二,目前流傳的版本是僞作。
但是關鍵還是在于詳細讨論一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僞作與大家見面。
換句話說,如果當時不是由乾隆爺來決定,而是換一個人,如我們現在的談情派來決定應該以什麼樣的僞作問世的話,恐怕那個所謂的“真故事”就要與大家見面了。
我認為,要說乾隆沒有看出作品的政治曆史主題,這是不正常的。
還是那句話,古人的确是以政治挂帥。
如果說中國古代文化所圍繞的核心是什麼,絕對不是“愛情”這樣的東西。
我國古代文化所圍繞的核心是政治。
哲學是這樣,文學也是這樣。
例如《三國演義》、《水浒》、《西遊記》,其主題都是政治。
如果有的學者不滿意這裡的觀點,那麼就請他自己去研究一下古代的思想文化好了。
沒有這個方面的基本常識,還是少開尊口的為是。
當然,我也不是特别精通,所以多少談一談還行,但是要說什麼說出來的都是“真理”,這就十分不敢當了。
據我估計,乾隆看出作品的政治主題之後,他會采取什麼樣的措施。
乾隆可以從寶黛婚姻的失敗,看到滿清統治與漢族中間階層的聯盟的最後破産這麼一個政治上的寓意。
在這樣的情況下,乾隆空派會采取一種在他看來可以“補天”的措施:篡改作品。
當然,這是我的一個估計,否則很難解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