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聯盟
關燈
小
中
大
這個複雜的問題現在已經稍有了一些眉目。
上面我們提到一個任務,但是還沒有回答。
這個任務就是,要分别從神瑛侍者、通靈寶玉二者與林黛玉的不同關系解釋作品。
首先我們再來看一下绛珠草與神瑛侍者的關系。
……那僧笑道:“此事說來好笑,竟是千古未聞的罕事。
隻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绛珠草始得久延歲月。
後來既受天地精華,複得雨露滋養,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僅修成個女體,終日遊于離恨天外,饑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
隻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結着一段纏綿不盡之意。
恰近日這神瑛侍者凡心偶熾,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曆幻緣,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
警幻亦曾問及,灌溉之情未償,趁此倒可了結的。
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無此水可還。
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
’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風流冤家來,陪他們去了結此案。
” 這能夠說得上就是“木石前盟”嗎?當然不能。
“木石前盟”指的是绛珠草與“三生石畔”的關系。
那麼神瑛侍者又在哪裡呢?神瑛侍者隻是澆澆水而已。
因此上绛珠草感到有必要“還淚”。
僅此而已。
“還淚”之後,大家一拍兩散,誰也不關誰的事情。
如果是“木石前盟”,又何必“還淚”呢?可見在這麼重要的問題上,談情派也沒有搞清楚,糊裡糊塗地翻了很多書,又寫了很多書。
這些大學者把所有能夠找到的書都看遍了。
偏偏沒有仔細閱讀《紅樓夢》。
但是問題往往是雙方面的。
就绛珠草這個方面說,“木石前盟”不與神瑛侍者相幹,但是神瑛侍者、賈寶玉卻不這麼看。
賈寶玉甚至做夢都惦記着“木石前盟”。
這樣一來,作品針對賈寶玉的批判也可以看到了。
雖然以前的紅學家認為賈寶玉基本是個正面的角色。
其實賈寶玉荒唐可笑之處在于,他所追求的并不是屬于他的東西。
原來林黛玉、绛珠草另有“前盟”而與賈寶玉、神瑛侍者無關。
顯然,這個結論很令情聖乾隆惱火。
所以他在續書中把事情颠倒過來。
結果林黛玉成了愛情悲劇的犧牲品,還要跑到賈寶玉房中對着呆笑等等。
總之乾隆是個很不成器的家夥。
賈寶玉認為得不到林黛玉的承認的原因在于通靈寶玉。
或者說,通靈寶玉就像第三者一樣妨礙了二者之間關系的發展。
那麼是不是說,“木石前盟”中存在頑石、通靈寶玉的因素呢?可以說,此亦一石,彼亦一石。
然而石與石之間是不是還分什麼“彼此”呢? 特别是這個“前”字很有商量的必要。
我們知道,通靈寶玉,玉玺,本來是漢族的物事,隻是被蒙古人拿走罷了。
雖然後來落到滿族人手裡,但是總歸還是漢族的東西。
這個“前”字就很好地道出漢族的地主階級拒絕承認滿清的統治。
要說這裡沒有漢族的主體意識,排外意識,這是說不出通的。
所以盡管賈寶玉反複摔打通靈寶玉,隻求得到林黛玉的認同。
但是他立刻遭到兩個方面的否定。
首先是王夫人、薛寶钗這樣的“金玉良緣”的捍衛者。
其次也得不到林黛玉的同情。
對于林黛玉來說,問題在于“還淚”,了結與神瑛侍者的糾纏,以完“木石前盟”。
這就是說,“木石前盟”還是包括通靈寶玉、頑石在内。
“木石前盟”的政治意義無非是要奪回政權罷了。
“木”,草木人,這應該是一般地主階級的代表。
“金”,應該是貴族的代表。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玉”與“石”畢竟還不是完全相同,二者仍然存在區别。
即使不必玉石鑒定專家的意見,我們也都知道,玉的本質是石頭,是石頭中的貴族。
從這個角度來說,“木石前盟”又存在排斥通靈寶玉的一個方面。
但是問題并沒有就此截止,我們都知道,所謂“通靈寶玉”,其實質乃是假寶玉也。
隻是一塊頑石罷了。
這些情況又說明什麼呢?顯然,狹隘的“排滿”說是錯誤的。
曹雪芹的眼界并沒有停留在簡單的朝代輪回的層次上。
而這就是作品高居古典文學巅峰的根本原因。
在這部作品中,作者破天荒地對整個封建制度提出批判,指出其必然滅亡的不可逆轉的曆史趨勢。
這就是說,“玉”隻是出現在夢境中的幻象,而“石”才是永恒的真實存在,是“三生石”,是“木石前盟”的主角。
這就是說,作者不僅否定了獨特的滿清王朝,而且否定了一般的封建制度。
可以說,這是清朝最高的時代精神;整個清朝,直到其滅亡,人們一直在探索不同于封建制度的新型社會制度。
探索的結果,就是各地接連不斷的起義。
第一份劃時代的答卷是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引進了西方的基督教的形式。
但是“拜上帝教”與基督教的差距實在太大了。
據我所知,西方基督徒始終
上面我們提到一個任務,但是還沒有回答。
這個任務就是,要分别從神瑛侍者、通靈寶玉二者與林黛玉的不同關系解釋作品。
首先我們再來看一下绛珠草與神瑛侍者的關系。
……那僧笑道:“此事說來好笑,竟是千古未聞的罕事。
隻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绛珠草始得久延歲月。
後來既受天地精華,複得雨露滋養,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僅修成個女體,終日遊于離恨天外,饑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
隻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結着一段纏綿不盡之意。
恰近日這神瑛侍者凡心偶熾,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曆幻緣,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
警幻亦曾問及,灌溉之情未償,趁此倒可了結的。
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無此水可還。
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
’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風流冤家來,陪他們去了結此案。
” 這能夠說得上就是“木石前盟”嗎?當然不能。
“木石前盟”指的是绛珠草與“三生石畔”的關系。
那麼神瑛侍者又在哪裡呢?神瑛侍者隻是澆澆水而已。
因此上绛珠草感到有必要“還淚”。
僅此而已。
“還淚”之後,大家一拍兩散,誰也不關誰的事情。
如果是“木石前盟”,又何必“還淚”呢?可見在這麼重要的問題上,談情派也沒有搞清楚,糊裡糊塗地翻了很多書,又寫了很多書。
這些大學者把所有能夠找到的書都看遍了。
偏偏沒有仔細閱讀《紅樓夢》。
但是問題往往是雙方面的。
就绛珠草這個方面說,“木石前盟”不與神瑛侍者相幹,但是神瑛侍者、賈寶玉卻不這麼看。
賈寶玉甚至做夢都惦記着“木石前盟”。
這樣一來,作品針對賈寶玉的批判也可以看到了。
雖然以前的紅學家認為賈寶玉基本是個正面的角色。
其實賈寶玉荒唐可笑之處在于,他所追求的并不是屬于他的東西。
原來林黛玉、绛珠草另有“前盟”而與賈寶玉、神瑛侍者無關。
顯然,這個結論很令情聖乾隆惱火。
所以他在續書中把事情颠倒過來。
結果林黛玉成了愛情悲劇的犧牲品,還要跑到賈寶玉房中對着呆笑等等。
總之乾隆是個很不成器的家夥。
賈寶玉認為得不到林黛玉的承認的原因在于通靈寶玉。
或者說,通靈寶玉就像第三者一樣妨礙了二者之間關系的發展。
那麼是不是說,“木石前盟”中存在頑石、通靈寶玉的因素呢?可以說,此亦一石,彼亦一石。
然而石與石之間是不是還分什麼“彼此”呢? 特别是這個“前”字很有商量的必要。
我們知道,通靈寶玉,玉玺,本來是漢族的物事,隻是被蒙古人拿走罷了。
雖然後來落到滿族人手裡,但是總歸還是漢族的東西。
這個“前”字就很好地道出漢族的地主階級拒絕承認滿清的統治。
要說這裡沒有漢族的主體意識,排外意識,這是說不出通的。
所以盡管賈寶玉反複摔打通靈寶玉,隻求得到林黛玉的認同。
但是他立刻遭到兩個方面的否定。
首先是王夫人、薛寶钗這樣的“金玉良緣”的捍衛者。
其次也得不到林黛玉的同情。
對于林黛玉來說,問題在于“還淚”,了結與神瑛侍者的糾纏,以完“木石前盟”。
這就是說,“木石前盟”還是包括通靈寶玉、頑石在内。
“木石前盟”的政治意義無非是要奪回政權罷了。
“木”,草木人,這應該是一般地主階級的代表。
“金”,應該是貴族的代表。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玉”與“石”畢竟還不是完全相同,二者仍然存在區别。
即使不必玉石鑒定專家的意見,我們也都知道,玉的本質是石頭,是石頭中的貴族。
從這個角度來說,“木石前盟”又存在排斥通靈寶玉的一個方面。
但是問題并沒有就此截止,我們都知道,所謂“通靈寶玉”,其實質乃是假寶玉也。
隻是一塊頑石罷了。
這些情況又說明什麼呢?顯然,狹隘的“排滿”說是錯誤的。
曹雪芹的眼界并沒有停留在簡單的朝代輪回的層次上。
而這就是作品高居古典文學巅峰的根本原因。
在這部作品中,作者破天荒地對整個封建制度提出批判,指出其必然滅亡的不可逆轉的曆史趨勢。
這就是說,“玉”隻是出現在夢境中的幻象,而“石”才是永恒的真實存在,是“三生石”,是“木石前盟”的主角。
這就是說,作者不僅否定了獨特的滿清王朝,而且否定了一般的封建制度。
可以說,這是清朝最高的時代精神;整個清朝,直到其滅亡,人們一直在探索不同于封建制度的新型社會制度。
探索的結果,就是各地接連不斷的起義。
第一份劃時代的答卷是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引進了西方的基督教的形式。
但是“拜上帝教”與基督教的差距實在太大了。
據我所知,西方基督徒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