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模式論
關燈
小
中
大
何,很難說曹雪芹在作品中給讀者指出了什麼出路。
例如像林黛玉、賈寶玉這樣的人,會成為某個農場的職員嗎?毛主席教導我們說,社會主義不要這樣的青年。
這裡認為,與其說作品描寫的是曹家的事情,不如說是描寫滿清貴族的事情。
這個說法還需要稍加修正才更加符合實際。
比較有利的根據有,大觀園的原型是紫禁城。
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有力的,幾乎是不可反駁的論據。
如果大觀園經過認證,的确是紫禁城,那麼曹雪芹引起乾隆的憤怒也就特别有道理了。
我現在還不知道大觀園有什麼可能不是紫禁城。
這樣的花園畢竟太少了。
賈寶玉的原型是乾隆。
當然,這個問題比較複雜。
我在下面将專門讨論這個問題。
賈寶玉不僅有“金”的傾向,而且據我們所知,更加主要的傾向是“玉”。
或者說,這個人多少是一個對立面的統一。
我在下面将專門讨論一下這個人物。
其他的種種瑣屑的根據這裡就不再說了。
但是還是有一些根據可以指出,曹家的曆史也曆曆在目。
雖然談情派還不知道其他主要人物,如林黛玉、薛寶钗、史湘雲等等。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賈元春。
如果說賈寶玉是乾隆,那麼他的姐姐又嫁給誰呢? 對這個問題,可以這樣看。
《紅樓夢》不是專門描寫乾隆秘史的書。
如果是這樣,也就看不出作者的偉大了。
曹雪芹描寫的主體是一個曆史的橫斷面。
在這個橫斷面上,又皇帝,也有皇帝的臣子、奴才等等。
《紅樓夢》描寫了兩個世界。
一個是賈寶玉的世界,以大觀園為主要空間。
另外一個則是與之相對的現實世界,在大觀園外展開。
正是由于兩個世界泾渭分明,以至有的學者認為作品是兩部作品合而為一。
賈元春,特别是書中的皇帝,并沒有更多地直接出現。
而是作為冥冥中主宰大觀園命運的決定性力量而存在。
這誠然是一種黑暗的,不受當事人決定的,恐怖的力量。
可是我們知道,中國的皇帝,稱為“天子”。
這就是說,在皇帝的頭上,還有他的主宰,“天”。
對于曹雪芹來說,他所寫的畢竟是一部小說,而不是曆史本身。
這就是說,對于曹雪芹,曹家來說,皇帝就是“天”;而對于皇帝來說,“天”就是皇帝。
曹雪芹把滿清的衰敗寄托在“天”的意志之上。
當時滿清的确已經不行了,内外矛盾重重,但是滿清真正的轉折點,還是發生在曹雪芹大約百年之後的太平天國之時。
曹雪芹采取“天”的形式,不外就是揭示出滿清滅亡的必然性而已。
另外,可以看到,四大家族也有奴才。
而且有的奴才還捐了官。
四大家族與奴才的關系,也就是滿清皇帝與其臣僚的關系。
隻有在清朝,大臣才自稱為“奴才”,而以前的朝代都是稱“臣”。
第三,如果不能直接描寫帝王,而是描寫貴族,那麼這個皇帝甚至就不可少了。
第四,可以看到,雖然身份不同,但是基本道理相仿。
在曆史上,就有上書,要康熙把曹、李、孫三家看為一體。
從作品中也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從上到下,層層相套的一個小集體的體系。
而居于這個體系頂點的,顯然非皇帝莫屬。
而在《紅樓夢》中,賈寶玉就居于這麼一個“核心”的位置。
我認為,對這個問題可以告一段落,過分強求書中人物與曆史原型的一緻,可以說,有點刻舟求劍的嫌疑。
以上對作品一般的曆史主題背景作了一個大緻的考察。
應該說,或許在細節上會有出入,但是一般的結論還是比較有把握的。
作品的曆史背景确定為前清時期,而否定了所謂“悼明之亡”的說法。
顯而易見的是,作品完全籠罩在“末世”氣氛之下。
而這種氣氛,在明朝還沒有。
這個曆史時期在政治上獨特之處在于,一方面是滿漢地主階級的聯盟,另一方面則是滿清貴族的八旗制度。
而不管怎麼說,這個時期的統治已經不再建立在“理學”之上,而是建立在統治階級自覺的小集團聯盟之上。
作品所反映的正是這個曆史時期政治狀況的内在面貌。
這樣一來,下面的工作就是要進一步深入作品,看看曹雪芹究竟都說了什麼,以至于乾隆都要出面。
[83]這裡有必要解釋一下我與所謂“掩蓋說”的區别。
打個比方來說,植物的根生長在土壤裡,你能說這是掩蓋嗎?因為根本來就生長在土裡。
相反,有的人把黃金埋在土裡,這就是掩蓋了。
因為黃金本來不是在土裡生長的。
這個比喻就能夠說明為什麼不能認為《紅樓夢》不是什麼“掩蓋”了。
[84]這裡當然不存在任何評價性别傾向的意圖。
相反,我們從這裡也能夠看到儒家學說的虛僞性。
孔子還說什麼唯女子與小人難養等等。
其實孔夫子的一套大道理,女性不需要學習就可以做到。
就這一點來說,倒是賈寶玉比較直率。
賈寶玉說女兒是水,見了就清爽;天才是泥,見了就覺得濁醜逼人等等。
例如像林黛玉、賈寶玉這樣的人,會成為某個農場的職員嗎?毛主席教導我們說,社會主義不要這樣的青年。
這裡認為,與其說作品描寫的是曹家的事情,不如說是描寫滿清貴族的事情。
這個說法還需要稍加修正才更加符合實際。
比較有利的根據有,大觀園的原型是紫禁城。
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有力的,幾乎是不可反駁的論據。
如果大觀園經過認證,的确是紫禁城,那麼曹雪芹引起乾隆的憤怒也就特别有道理了。
我現在還不知道大觀園有什麼可能不是紫禁城。
這樣的花園畢竟太少了。
賈寶玉的原型是乾隆。
當然,這個問題比較複雜。
我在下面将專門讨論這個問題。
賈寶玉不僅有“金”的傾向,而且據我們所知,更加主要的傾向是“玉”。
或者說,這個人多少是一個對立面的統一。
我在下面将專門讨論一下這個人物。
其他的種種瑣屑的根據這裡就不再說了。
但是還是有一些根據可以指出,曹家的曆史也曆曆在目。
雖然談情派還不知道其他主要人物,如林黛玉、薛寶钗、史湘雲等等。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賈元春。
如果說賈寶玉是乾隆,那麼他的姐姐又嫁給誰呢? 對這個問題,可以這樣看。
《紅樓夢》不是專門描寫乾隆秘史的書。
如果是這樣,也就看不出作者的偉大了。
曹雪芹描寫的主體是一個曆史的橫斷面。
在這個橫斷面上,又皇帝,也有皇帝的臣子、奴才等等。
《紅樓夢》描寫了兩個世界。
一個是賈寶玉的世界,以大觀園為主要空間。
另外一個則是與之相對的現實世界,在大觀園外展開。
正是由于兩個世界泾渭分明,以至有的學者認為作品是兩部作品合而為一。
賈元春,特别是書中的皇帝,并沒有更多地直接出現。
而是作為冥冥中主宰大觀園命運的決定性力量而存在。
這誠然是一種黑暗的,不受當事人決定的,恐怖的力量。
可是我們知道,中國的皇帝,稱為“天子”。
這就是說,在皇帝的頭上,還有他的主宰,“天”。
對于曹雪芹來說,他所寫的畢竟是一部小說,而不是曆史本身。
這就是說,對于曹雪芹,曹家來說,皇帝就是“天”;而對于皇帝來說,“天”就是皇帝。
曹雪芹把滿清的衰敗寄托在“天”的意志之上。
當時滿清的确已經不行了,内外矛盾重重,但是滿清真正的轉折點,還是發生在曹雪芹大約百年之後的太平天國之時。
曹雪芹采取“天”的形式,不外就是揭示出滿清滅亡的必然性而已。
另外,可以看到,四大家族也有奴才。
而且有的奴才還捐了官。
四大家族與奴才的關系,也就是滿清皇帝與其臣僚的關系。
隻有在清朝,大臣才自稱為“奴才”,而以前的朝代都是稱“臣”。
第三,如果不能直接描寫帝王,而是描寫貴族,那麼這個皇帝甚至就不可少了。
第四,可以看到,雖然身份不同,但是基本道理相仿。
在曆史上,就有上書,要康熙把曹、李、孫三家看為一體。
從作品中也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從上到下,層層相套的一個小集體的體系。
而居于這個體系頂點的,顯然非皇帝莫屬。
而在《紅樓夢》中,賈寶玉就居于這麼一個“核心”的位置。
我認為,對這個問題可以告一段落,過分強求書中人物與曆史原型的一緻,可以說,有點刻舟求劍的嫌疑。
以上對作品一般的曆史主題背景作了一個大緻的考察。
應該說,或許在細節上會有出入,但是一般的結論還是比較有把握的。
作品的曆史背景确定為前清時期,而否定了所謂“悼明之亡”的說法。
顯而易見的是,作品完全籠罩在“末世”氣氛之下。
而這種氣氛,在明朝還沒有。
這個曆史時期在政治上獨特之處在于,一方面是滿漢地主階級的聯盟,另一方面則是滿清貴族的八旗制度。
而不管怎麼說,這個時期的統治已經不再建立在“理學”之上,而是建立在統治階級自覺的小集團聯盟之上。
作品所反映的正是這個曆史時期政治狀況的内在面貌。
這樣一來,下面的工作就是要進一步深入作品,看看曹雪芹究竟都說了什麼,以至于乾隆都要出面。
[83]這裡有必要解釋一下我與所謂“掩蓋說”的區别。
打個比方來說,植物的根生長在土壤裡,你能說這是掩蓋嗎?因為根本來就生長在土裡。
相反,有的人把黃金埋在土裡,這就是掩蓋了。
因為黃金本來不是在土裡生長的。
這個比喻就能夠說明為什麼不能認為《紅樓夢》不是什麼“掩蓋”了。
[84]這裡當然不存在任何評價性别傾向的意圖。
相反,我們從這裡也能夠看到儒家學說的虛僞性。
孔子還說什麼唯女子與小人難養等等。
其實孔夫子的一套大道理,女性不需要學習就可以做到。
就這一點來說,倒是賈寶玉比較直率。
賈寶玉說女兒是水,見了就清爽;天才是泥,見了就覺得濁醜逼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