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模式論
關燈
小
中
大
謂“哀鳴”中過世的。
好了,以上幾點可能不全面,但是對于證明這裡的觀點,作品的曆史背景來說,已經是足夠了。
進一步說,作品所描寫的正是乾隆早年的事情。
反對這個觀點的人們恐怕會說,你根據什麼這麼肯定呢? 無非是作品本身而已。
子興歎道:“老先生休如此說。
如今的這甯榮兩門,也都蕭疏了,不比先時的光景。
”雨村道:“當日甯榮兩宅的人口也極多,如何就蕭疏了?”冷子興道:“正是,說來也話長。
”雨村道:“去歲我到金陵地界,因欲遊覽六朝遺迹,那日進了石頭城,從他老宅門前經過。
街東是甯國府,街西是榮國府,二宅相連,竟将大半條街占了。
大門前雖冷落無人,隔着圍牆一望,裡面廳殿樓閣,也還都峥嵘軒峻,就是後一帶花園子裡面樹木山石,也還都有蓊蔚洇潤之氣,那裡象個衰敗之家?”冷子興笑道:“虧你是進士出身,原來不通!古人有雲:‘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如今雖說不及先年那樣興盛,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氣象不同。
如今生齒日繁,事務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其日用排場費用,又不能将就省儉,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内囊卻也盡上來了。
這還是小事。
更有一件大事:誰知這樣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如今的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這裡所說的恰好就是清朝乾隆年間的社會景象。
總的結論是“不比先時的光景”。
這個結論用在乾隆年間,的确令人大吃一驚,“……裡面廳殿樓閣,也還都峥嵘軒峻,就是後一帶花園子裡面樹木山石,也還都有蓊蔚洇潤之氣,那裡象個衰敗之家”? 但是這隻是表面現象。
誠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其實真正的情況是,“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其日用排場費用,又不能将就省儉,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内囊卻也盡上來了”。
更加要命的是“誰知這樣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如今的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如果說這不是乾隆年間,那麼還有什麼其他的辦法呢? 乾隆的所謂“盛世”,就曆史來說,是個騙局,回光反照。
康熙年間,不論怎麼說,還是做了一些事情。
但是即使是這樣,康熙晚年還是出現了一些無法收拾的局面,這才會有雍正奪谪這麼一出武戲上演。
不妨看一看這出沸沸揚揚的鬧劇。
據說當時最被看好的是十四子。
康熙于晚年廢太子之後,禁止其他的人讨論這個問題。
有一個不識趣的家夥還因此被誅。
可以說,在古代,廢立東宮太子一直是導緻宮廷政變的主要原因。
在康熙年間,這個問題也經過了激烈的鬥争。
但是請大家把眼光放遠一些。
表面上的太子之争,其實掩蓋的是什麼内容。
縱觀滿清的曆史,可以看到,滿族從始至終一直沒有完全得到漢族社會的認同。
一方面,滿族貴族獨攬軍事大權,排斥異族;另一方面,滿族的發展落後于當時漢族的一般水平。
無論從經濟上、文化上和政治上都是這樣。
滿清之所以能夠入關,也不是憑借自己的能力。
是漢族社會内部發生了重大的變故,中間階級反對明朝皇帝,反對農民起義,但是偏偏在政治上異常軟弱,所以需要依靠滿族的“旗幟”來從事颠覆明朝,鎮壓農民起義的事業。
但是這并不意味着中間階級最終承認滿清的政治地位: 大家讓坐已畢,寶钗便說要出去一事,探春道:“很好。
不但姨媽好了還來的,就便好了不來也使得。
”尤氏笑道:“這話奇怪,怎麼攆起親戚來了?”探春冷笑道:“正是呢,有叫人攆的,不如我先攆。
親戚們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
咱們倒是一家子親骨肉呢,一個個不象烏眼雞,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但是顯然滿清不這麼認為。
滿清入關之後,基本沒有遇到什麼有力的抵抗。
滿清集中在東南一帶的殺戮,主要就是打擊中間階級的氣焰。
因為東南恰好是中間勢力最雄厚的地方。
說薛家在書中充當了這個角色是有一定道理的。
薛蟠正是在金陵一帶打死了人,因此欠下人命。
就如同滿清的“揚州十日”相似。
曹雪芹認為,血債要用血來還,所以給薛蟠安排一個償命的下場是必然的。
但就曆史來看,似乎不能說滿清最後還了這筆“血債”。
從曆史上說,太平天國建都于此,被曾國藩撲滅。
可見曆史與作家的想象不同,第一筆血債并沒有還,相反,它被第二筆更加驚人的血債掩蓋。
這就是說,曹雪芹盡管可以在自己的書裡,按照自己的意圖安排事情的發展,但是曆史并沒有簡單地停留在一個地方。
曆史按照自己的規律,越過人們的想象,開辟自己的道路。
從這一點說,可以看到作者曆史觀上的局限。
對一代人正确的事情,并不意味着對第二代人同樣正确。
但是這并不妨礙作者對滿清政治制度入木三分的揭露和批判。
如果就清末的曆史來看,所發生的混亂
好了,以上幾點可能不全面,但是對于證明這裡的觀點,作品的曆史背景來說,已經是足夠了。
進一步說,作品所描寫的正是乾隆早年的事情。
反對這個觀點的人們恐怕會說,你根據什麼這麼肯定呢? 無非是作品本身而已。
子興歎道:“老先生休如此說。
如今的這甯榮兩門,也都蕭疏了,不比先時的光景。
”雨村道:“當日甯榮兩宅的人口也極多,如何就蕭疏了?”冷子興道:“正是,說來也話長。
”雨村道:“去歲我到金陵地界,因欲遊覽六朝遺迹,那日進了石頭城,從他老宅門前經過。
街東是甯國府,街西是榮國府,二宅相連,竟将大半條街占了。
大門前雖冷落無人,隔着圍牆一望,裡面廳殿樓閣,也還都峥嵘軒峻,就是後一帶花園子裡面樹木山石,也還都有蓊蔚洇潤之氣,那裡象個衰敗之家?”冷子興笑道:“虧你是進士出身,原來不通!古人有雲:‘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如今雖說不及先年那樣興盛,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氣象不同。
如今生齒日繁,事務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其日用排場費用,又不能将就省儉,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内囊卻也盡上來了。
這還是小事。
更有一件大事:誰知這樣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如今的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這裡所說的恰好就是清朝乾隆年間的社會景象。
總的結論是“不比先時的光景”。
這個結論用在乾隆年間,的确令人大吃一驚,“……裡面廳殿樓閣,也還都峥嵘軒峻,就是後一帶花園子裡面樹木山石,也還都有蓊蔚洇潤之氣,那裡象個衰敗之家”? 但是這隻是表面現象。
誠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其實真正的情況是,“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其日用排場費用,又不能将就省儉,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内囊卻也盡上來了”。
更加要命的是“誰知這樣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如今的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如果說這不是乾隆年間,那麼還有什麼其他的辦法呢? 乾隆的所謂“盛世”,就曆史來說,是個騙局,回光反照。
康熙年間,不論怎麼說,還是做了一些事情。
但是即使是這樣,康熙晚年還是出現了一些無法收拾的局面,這才會有雍正奪谪這麼一出武戲上演。
不妨看一看這出沸沸揚揚的鬧劇。
據說當時最被看好的是十四子。
康熙于晚年廢太子之後,禁止其他的人讨論這個問題。
有一個不識趣的家夥還因此被誅。
可以說,在古代,廢立東宮太子一直是導緻宮廷政變的主要原因。
在康熙年間,這個問題也經過了激烈的鬥争。
但是請大家把眼光放遠一些。
表面上的太子之争,其實掩蓋的是什麼内容。
縱觀滿清的曆史,可以看到,滿族從始至終一直沒有完全得到漢族社會的認同。
一方面,滿族貴族獨攬軍事大權,排斥異族;另一方面,滿族的發展落後于當時漢族的一般水平。
無論從經濟上、文化上和政治上都是這樣。
滿清之所以能夠入關,也不是憑借自己的能力。
是漢族社會内部發生了重大的變故,中間階級反對明朝皇帝,反對農民起義,但是偏偏在政治上異常軟弱,所以需要依靠滿族的“旗幟”來從事颠覆明朝,鎮壓農民起義的事業。
但是這并不意味着中間階級最終承認滿清的政治地位: 大家讓坐已畢,寶钗便說要出去一事,探春道:“很好。
不但姨媽好了還來的,就便好了不來也使得。
”尤氏笑道:“這話奇怪,怎麼攆起親戚來了?”探春冷笑道:“正是呢,有叫人攆的,不如我先攆。
親戚們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
咱們倒是一家子親骨肉呢,一個個不象烏眼雞,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但是顯然滿清不這麼認為。
滿清入關之後,基本沒有遇到什麼有力的抵抗。
滿清集中在東南一帶的殺戮,主要就是打擊中間階級的氣焰。
因為東南恰好是中間勢力最雄厚的地方。
說薛家在書中充當了這個角色是有一定道理的。
薛蟠正是在金陵一帶打死了人,因此欠下人命。
就如同滿清的“揚州十日”相似。
曹雪芹認為,血債要用血來還,所以給薛蟠安排一個償命的下場是必然的。
但就曆史來看,似乎不能說滿清最後還了這筆“血債”。
從曆史上說,太平天國建都于此,被曾國藩撲滅。
可見曆史與作家的想象不同,第一筆血債并沒有還,相反,它被第二筆更加驚人的血債掩蓋。
這就是說,曹雪芹盡管可以在自己的書裡,按照自己的意圖安排事情的發展,但是曆史并沒有簡單地停留在一個地方。
曆史按照自己的規律,越過人們的想象,開辟自己的道路。
從這一點說,可以看到作者曆史觀上的局限。
對一代人正确的事情,并不意味着對第二代人同樣正确。
但是這并不妨礙作者對滿清政治制度入木三分的揭露和批判。
如果就清末的曆史來看,所發生的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