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硯齋辨疑
關燈
小
中
大
芹沒有仔細考慮到與事情相關的情況嗎?所以我認為,問題與其說是作品是否完成,不如說是作品是否能夠逃過乾隆的文網流傳下來。
由此可以推論,當時有地位的貴族還是能夠看到全部作品的。
乾隆就更加不用說了。
那麼是不是有可能從這些人的資料中找到完整的《紅樓夢》呢?不能排除這種可能。
但是如果考慮到曹雪芹或許在生前為他的作品安排了一個比較可靠的地方,[64]那麼從曹雪芹這條線索找到作品的可能性或許更大一些。
如果仔細考察一下曹雪芹結廬西郊之後的交際,給人的感覺似乎曹雪芹不是一個交往頻繁的人。
這從他居住的地方就可以看到這一點。
以至于專家認為曹雪芹實際過的是隐居生活。
我隻知道曹雪芹和諄氏兄弟、張宜泉這三個人來往比較密切。
諄氏兄弟的身份相當可疑。
此二人本身是破落旗人子弟。
從二人與曹雪芹的和詩可以看到他們的立場的确與曹雪芹的好朋友張宜泉不一樣。
隻要仔細揣摩一下詩的意思就可以得到這個結論。
另外,曹雪芹的詩也很能夠說明問題。
張宜泉說,君詩未曾等閑吟。
而據說曹雪芹流傳下來,得到确認的隻有一句“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
這還有什麼令人懷疑的呢?這無非是說,乾隆這個小子一定很感興趣,讓你們這兩個家夥在我老人家跟前裝神弄鬼! 另外,乾隆為了慶祝太後生日,大排戲曲。
幾十步就是一個戲台。
這種情況也當真是“鬼排場”了。
這裡又遇上這個問題。
和脂硯齋的批語類似,諄氏兄弟與曹雪芹的詩究竟對于認識當時的背景有什麼價值呢。
還是那句老話,不可不信,也不能全信。
這就是說,這些人的話的确透露出當時的一些背景,但是要批判地對待,因為他們也的确有混淆事情真相的目的。
可以說,直到現在,人們對于作者曹雪芹知道的仍然不多。
在這種情況下,不加分辨地把一切資料都當作完全是正面材料加以确認,就顯得特别草率了。
至于曹雪芹的遺物之一,那兩個書箱的确留下了一些關于曹雪芹續妻的一些情況。
現在要問,書箱是怎麼落到張宜泉的手裡呢?我推論,很可能是曹雪芹在那個草廬内新婚之時,張宜泉作為賀禮送給曹雪芹的。
在曹雪芹三年多一點逝世之後,其夫人離開西郊之時還給張宜泉。
所以現在的問題在于為什麼在當時那樣的環境之下,清政府居然會允許把有關曹雪芹的物品留下來而沒有加以處理呢?我認為,合理的解釋隻有一個。
這是用來證明新婚夫婦關系融洽的證據。
否則假新娘的面目很可能被揭穿。
我在上面已經把我所知道的疑點說出來了。
應該說,這些漏洞清政府當然也會感覺到。
所以他們要把這兩隻書箱留下來。
可以說,這兩隻書箱上面,沒有其他的東西,全是令人肉麻的互相讨好的話。
應該說,曹雪芹無論如何不是這種喜歡吹捧對方的人。
書箱上面的詩寫的并不壞。
與曹雪芹的風格似乎不矛盾。
但是其内容,可以說,似乎不是曹雪芹這樣的人能夠寫出來的。
如果以上推論成立,那麼這就是說,曹雪芹從一開始就洞悉對方的陰謀。
虛與委蛇的目的不外就是麻痹統治階級,同時也留下一些線索讓後人了解到當時的情況是多麼危險。
如果允許進一步猜想的話,甚至可以說,或許脂硯齋就是乾隆本人也說不定。
證據歸納一下,如下: 1.脂硯齋是少數見過全書的人。
這就大大縮小了範圍。
還是要計較一下,《紅樓夢》,又名《石頭記》、《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钗》等等,究竟是曹雪芹一個人寫的,還是有他的親屬參加創作。
開始人們很容易接受後面的論點。
但是經過推敲,考慮到當時的危險環境,人們就會同意,作品是曹雪芹獨自完成的。
另外,說“集體創作”本身也不科學。
在什麼場合才能叫集體創作呢?如《共産黨宣言》,是馬克思、恩格斯合寫的。
這就是說,革命思想不是一個人的産物,而是兩個人的共同勞動成果。
另外,一本曆史書,某一部分由某個人寫,最後由一個人定稿,如《資治通鑒》。
那麼文藝
由此可以推論,當時有地位的貴族還是能夠看到全部作品的。
乾隆就更加不用說了。
那麼是不是有可能從這些人的資料中找到完整的《紅樓夢》呢?不能排除這種可能。
但是如果考慮到曹雪芹或許在生前為他的作品安排了一個比較可靠的地方,[64]那麼從曹雪芹這條線索找到作品的可能性或許更大一些。
如果仔細考察一下曹雪芹結廬西郊之後的交際,給人的感覺似乎曹雪芹不是一個交往頻繁的人。
這從他居住的地方就可以看到這一點。
以至于專家認為曹雪芹實際過的是隐居生活。
我隻知道曹雪芹和諄氏兄弟、張宜泉這三個人來往比較密切。
諄氏兄弟的身份相當可疑。
此二人本身是破落旗人子弟。
從二人與曹雪芹的和詩可以看到他們的立場的确與曹雪芹的好朋友張宜泉不一樣。
隻要仔細揣摩一下詩的意思就可以得到這個結論。
另外,曹雪芹的詩也很能夠說明問題。
張宜泉說,君詩未曾等閑吟。
而據說曹雪芹流傳下來,得到确認的隻有一句“白傅詩靈應喜甚,定教蠻素鬼排場”。
這還有什麼令人懷疑的呢?這無非是說,乾隆這個小子一定很感興趣,讓你們這兩個家夥在我老人家跟前裝神弄鬼! 另外,乾隆為了慶祝太後生日,大排戲曲。
幾十步就是一個戲台。
這種情況也當真是“鬼排場”了。
這裡又遇上這個問題。
和脂硯齋的批語類似,諄氏兄弟與曹雪芹的詩究竟對于認識當時的背景有什麼價值呢。
還是那句老話,不可不信,也不能全信。
這就是說,這些人的話的确透露出當時的一些背景,但是要批判地對待,因為他們也的确有混淆事情真相的目的。
可以說,直到現在,人們對于作者曹雪芹知道的仍然不多。
在這種情況下,不加分辨地把一切資料都當作完全是正面材料加以确認,就顯得特别草率了。
至于曹雪芹的遺物之一,那兩個書箱的确留下了一些關于曹雪芹續妻的一些情況。
現在要問,書箱是怎麼落到張宜泉的手裡呢?我推論,很可能是曹雪芹在那個草廬内新婚之時,張宜泉作為賀禮送給曹雪芹的。
在曹雪芹三年多一點逝世之後,其夫人離開西郊之時還給張宜泉。
所以現在的問題在于為什麼在當時那樣的環境之下,清政府居然會允許把有關曹雪芹的物品留下來而沒有加以處理呢?我認為,合理的解釋隻有一個。
這是用來證明新婚夫婦關系融洽的證據。
否則假新娘的面目很可能被揭穿。
我在上面已經把我所知道的疑點說出來了。
應該說,這些漏洞清政府當然也會感覺到。
所以他們要把這兩隻書箱留下來。
可以說,這兩隻書箱上面,沒有其他的東西,全是令人肉麻的互相讨好的話。
應該說,曹雪芹無論如何不是這種喜歡吹捧對方的人。
書箱上面的詩寫的并不壞。
與曹雪芹的風格似乎不矛盾。
但是其内容,可以說,似乎不是曹雪芹這樣的人能夠寫出來的。
如果以上推論成立,那麼這就是說,曹雪芹從一開始就洞悉對方的陰謀。
虛與委蛇的目的不外就是麻痹統治階級,同時也留下一些線索讓後人了解到當時的情況是多麼危險。
如果允許進一步猜想的話,甚至可以說,或許脂硯齋就是乾隆本人也說不定。
證據歸納一下,如下: 1.脂硯齋是少數見過全書的人。
這就大大縮小了範圍。
還是要計較一下,《紅樓夢》,又名《石頭記》、《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钗》等等,究竟是曹雪芹一個人寫的,還是有他的親屬參加創作。
開始人們很容易接受後面的論點。
但是經過推敲,考慮到當時的危險環境,人們就會同意,作品是曹雪芹獨自完成的。
另外,說“集體創作”本身也不科學。
在什麼場合才能叫集體創作呢?如《共産黨宣言》,是馬克思、恩格斯合寫的。
這就是說,革命思想不是一個人的産物,而是兩個人的共同勞動成果。
另外,一本曆史書,某一部分由某個人寫,最後由一個人定稿,如《資治通鑒》。
那麼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