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硯齋辨疑

關燈
是在于确定曹雪芹與江南大族曹家的關系了。

    應該說,這才是問題之所在。

    人們最多說作者和曹家沒有任何關系,但是不能否認作者曾經存在過。

     從作品看,作者本身的确是經過正規的貴族生活的。

    這樣,如果說作者不姓曹,那麼也可能姓李。

    因為李家和曹家一塊倒黴。

    但是這樣的可能又不是很大。

    如果這樣,作者為什麼不叫李雪芹呢?另外,李家和曹家盡管聯系很緊密,但是家族曆史還不是完全一樣。

    從作品看,還是曹家更加可靠。

    那麼有沒有可能是其他的貴族子弟寫的呢? 要是這樣推論,就越來離題越遠了。

    所以即使從作者貴族出身這一點來考慮,認為作者是曹家後裔的可能性就較大。

    而且其實這也是目前主流的觀點。

    很難想象像《紅樓夢》的作者會不是一個沒落的貴族子弟。

     下面将讨論這樣的問題,即該書的作者究竟是曹雪芹一個人,還是如脂硯齋透露給讀者的那樣,是集體創作。

     要說我們對曹雪芹所知不多,這是實情。

    但是要說我們對此人一點信息也沒有,如同那個脂硯齋一樣,就不符合實際了。

    據說曹家在查抄之後,剩下的人口被雍正皇帝遷到北京。

    而且還給他們準備了一些房子安身。

     曹雪芹出生不久,康熙去世。

    康熙去世的時候,曹雪芹應該不超過十歲。

    然後是随同族人遷到北京。

    在乾隆十五六年的時候,曹雪芹曾經給皇家廚房做過雜役。

    不久即遷出北京。

    結廬北京西郊人迹罕至之處。

     顯然,這個時候離開北京,自然是出于寫作《紅樓夢》的需要。

    為什麼一定要在人迹罕至之處寫作呢?顯然是出于安全的考慮。

    可見曹雪芹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寫的是什麼樣的書。

    如果不是出于安全的考慮,又何必跑到沒有人的地方呢?和族人在一起,還可以在寫作之時得到幫助。

     據說曹雪芹是“一家人”遷到西郊。

    那麼這個“一家人”如何構成的呢?要說《紅樓夢》裡以賈母為首的上下幾百口也是“一家”;而古人“梅妻鶴子”,隐居世外,一個人也是一家。

    這樣“一家”與“一家”的差距就太大了。

    而曹雪芹,據說除了一個兒子之外,似乎沒有更多的親人。

    最多再加上一個妻子,或者是續妻。

    所以嚴格界定曹雪芹在寫書的時候,都與什麼人同居是極其重要的事情。

    在沒有其他的證據之前,這裡認為曹雪芹在寫書的時候,沒有其他的成年人與之同居。

     再進一步,問題在與曹雪芹是不是來到人迹罕至之處寫作。

    可以說,已經有學者專門讨論過這個問題。

    分析的相當有功力。

    我也說不出更多的東西。

    曹雪芹寫作的地方,據說離任何人的住處都很遠。

    據說他的好朋友們都是在曹雪芹已經逝世之後才趕到他那裡就是一個明顯的證據。

    那麼不僅要問,為什麼曹雪芹和親屬“合著”《紅樓夢》的時候,反而離開族人聚居的地方,獨自跑到荒野中呢?這不是很奇怪嗎?為什麼他的親屬沒有一個人随他跑到西郊呢?由此可見,“合著”說沒有存在的可能。

     那麼曹雪芹和他的親屬之間的關系如何?可以說,并不融洽。

    曹家的人遭經巨變之後,已經噤若寒蟬。

    偏有曹雪芹敢于指責皇帝老子的種種非人之處。

    當他還是小孩子的時候,還能夠說小孩子不懂事加以容忍。

    但是長大之後,其他的人躲避他還來不及,那裡還會招惹他呢? 據我所知,曹雪芹的經濟來源近乎枯竭。

    其生活主要的依靠是賣畫,很不穩定。

    在這樣的情況下,曹雪芹很容易被親屬認為是個無底洞。

    至于傳說曹家的人曾經向某貴族索債,據說還有幾萬兩銀子。

    這樣的事情,也不知道是不是很有把握。

    不要說曹家的人早就失去了社會地位,沒有權利索債。

    就是去要,也沒有人敢給。

    就是敢給,曹家的人也未必敢要。

    即使要回來,也保不準被皇帝知道,以窩贓罪再處罰相關的人。

     總之,曹家當時的情況很惡劣,而曹雪芹又要準備寫一部更加惡劣的書,所以很難想象曹雪芹不跑到西郊去。

     從這裡可以看到,曹雪芹寫作《紅樓夢》的計劃十分周詳。

    這就是說,認為曹雪芹沒有寫完《紅樓夢》缺乏根據。

    難道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