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光一現話紅樓之明心見性篇
關燈
小
中
大
]但是要說曹雪芹寫《紅樓夢》是為了賺錢,這就不好說了。
顯然,具有爆炸意義的後半部分,曹雪芹自然知道文字的分量。
如果是這樣,可能《紅樓夢》遠在流傳之前就要被扼殺了。
這樣我們就沒有《紅樓夢》好看了。
所以曹雪芹分兩次完成這件事情。
首先讓大體說的過去的前半部分問世,當引起社會的廣泛注意之後,再出下半部分。
這樣一來,滿請貴族最多隻能要了他的命,卻再也沒有辦法扼殺《紅樓夢》了。
前面已經說過,對于真正的藝術家而言,他的生命是屬于藝術的。
既然曹雪芹已經打定主意要拿起筆來寫,那麼他自然就已經下定了決心,或者是生命與藝術一同滅亡,或者是犧牲生命以成全藝術。
在這種情況下,何去何從,已經是再清楚不過的了。
我甚至認為,這是理解為什麼《紅樓夢》沒有一次抄清的唯一合理原因。
[47] 藝術家的苦心沒有白費,後人畢竟能夠看到大半部分《紅樓夢》。
但是曹雪芹也沒有完全獲得其預期的目的。
顯然,統治者的神經是脆弱的。
前八十回的确不夠公開下文字獄,但是也已經讓統治者心驚膽戰地意識到後面的文字究竟意味着什麼。
在這種情況下,顯然,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如何阻止下半部分的問世。
這裡還是涉及到了一個問題,即《紅樓夢》有沒有寫完。
我毫不懷疑答案是肯定的。
理由有下: *我們已經看到前半部分的《紅樓夢》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很難想象,如果作品沒有大緻竣工,作者會把前八十回加工到完美的程度。
可以說,這是一個寫作的常識,必然是首先大體竣工,然後才加工細節。
當然有的檔次比較低的作家就不是這樣。
例如現在很流行的,寫一部分賣一部分就是這樣。
這樣的作品,可以說,都是“套路貨”。
人們一般看了開頭,自然就能猜到結果。
但是《紅樓夢》就不是這樣。
如果有人說,他對《紅樓夢》的結局已經知道得一清二楚,那麼毫無疑問,紅學家就會把他歸入“前輩”的範疇裡去。
另外還有的作品,例如散文,結構不是很緊密,不過是寫一些作者一時的感想罷了。
但是每個人都知道,《紅樓夢》的确是曹雪芹精心計劃的作品。
要是說什麼曹雪芹沒有寫完,就特别令人難以相信了。
[48] *上文已經提及,處于當時的環境,曹雪芹應該知道他的處境是相當危險的。
就是基于對作品負責的考慮,曹雪芹也不會在下半部分還沒有寫好之前就讓上半部分匆匆問世。
這甚至是個常識的問題。
我們已經在《紅樓夢》中看到了,作者在作品中表現出深谙世道,而且思路綿密。
大大咧咧地寫一點就立刻拿去印,這恐怕是當代作家的特權,要說曹雪芹也是這樣,恐怕難于服人。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曹雪芹甚至可以想到,即便他把寫好的下半部分拿去印,恐怕也沒有人敢印。
這樣,如何才能使作品渡過黑暗的政治現狀,流傳于後世而不至因時光的流逝而泯滅,這就成為作者當時考慮的主要問題了。
這樣一來,雙方都有自己的考慮。
一方是如何阻止作品的下半部分問世;而另一方則是如何欺騙對方,是作品萬古流傳下去,而不是争一日之短長。
我們先從前者着眼。
畢竟,前者幾乎掌握了一切的力量,包括國家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說實話,《紅樓夢》的僞裝工作還是非常成功的。
直到現在還有大量的進步青年認為這隻是一部言情小說就是明證。
所以如果清政府真的大動幹戈,反倒是不打自招,此地無銀三百兩了。
另外,當清王朝注意到這個事情,《紅樓夢》已經廣泛傳播開來了的時候。
這就使滿清陷入十分不利的境地。
但是顯然,突然襲擊隻能奏效一次。
如果說滿清對《紅樓夢》采取無動于衷,放任自流的态度,這反而會顯得特别奇怪。
清政府當然會把曹雪芹監視起來。
其次會唆使可靠的人接近曹雪芹,以利于掌握曹雪芹的社會交往等方面的情況。
總之,由于《紅樓夢》已經造成了影響,而在當時的政治情況下,又不便于對曹雪芹采取直接的行動。
可以說,正是這樣微妙的處境使得《紅樓夢》得到一定的生存空間。
而統治者最關心的不外還是作品下半部分的情況。
[49]這樣,派人做曹雪芹的“朋友”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有的時候,一個“朋友”要比劊子手知道得多。
我認為,如果沒有其他的原因,諄氏兄弟就是這樣的密探。
我們現在知道,諄氏兄弟是破落的八旗子弟,這就具備了必要的條件。
然而非常奇怪的是,曆來紅學家一緻認為曹雪芹過的是逍遙自在的田園生活。
雖然窮一點,有時連粥也沒有的喝。
但是心情還是比較愉快的。
這的确是個大誤會。
我認為前面我已經說的夠明白的了,曹雪芹,至少在《紅樓夢》正式發表之後,就已經生活在恐怖之中。
在這種情況下,你就必須用另一種眼光來看待當時發生在曹雪芹周圍的人和事。
無條件地認為聚集在曹雪芹周圍的都是一些不得意的文人,這顯然是非常幼稚的想法。
我認為上面的論述的确已經徹底地改變了讀者的想當然的想法。
這樣,我就不得不說,諄氏兄弟是特别可疑的。
雖然沒有他們受雇清政府的切實可靠的證據,但是我要說,認為這兩個家夥是密探,遠為更加合情合理。
其實這兩個家夥的任務也不是特别重要,不過是掌握一下曹雪芹朋友往來這麼一些外圍的事情。
換句話說,對付這兩個笨蛋,例如曹雪芹這樣的人物,的确是綽綽有餘。
至于這個家夥是先投靠政府,受命和曹雪芹結交;還是相反,和曹雪芹結交在前,後來又接受了特别任務,這倒是非常不重要的事情。
既然諄氏兄弟隻能和曹雪芹做做詩酒朋友,那麼也就不會滿足統治者的全部需要。
所以即使是就事論事,也可以說,給曹雪芹找個夫人就顯得特别重要。
當然,寫到這裡,或許即使是資深的紅學專家也不會滿意我的推論。
紅學家說,你看的推理小說實在
顯然,具有爆炸意義的後半部分,曹雪芹自然知道文字的分量。
如果是這樣,可能《紅樓夢》遠在流傳之前就要被扼殺了。
這樣我們就沒有《紅樓夢》好看了。
所以曹雪芹分兩次完成這件事情。
首先讓大體說的過去的前半部分問世,當引起社會的廣泛注意之後,再出下半部分。
這樣一來,滿請貴族最多隻能要了他的命,卻再也沒有辦法扼殺《紅樓夢》了。
前面已經說過,對于真正的藝術家而言,他的生命是屬于藝術的。
既然曹雪芹已經打定主意要拿起筆來寫,那麼他自然就已經下定了決心,或者是生命與藝術一同滅亡,或者是犧牲生命以成全藝術。
在這種情況下,何去何從,已經是再清楚不過的了。
我甚至認為,這是理解為什麼《紅樓夢》沒有一次抄清的唯一合理原因。
[47] 藝術家的苦心沒有白費,後人畢竟能夠看到大半部分《紅樓夢》。
但是曹雪芹也沒有完全獲得其預期的目的。
顯然,統治者的神經是脆弱的。
前八十回的确不夠公開下文字獄,但是也已經讓統治者心驚膽戰地意識到後面的文字究竟意味着什麼。
在這種情況下,顯然,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如何阻止下半部分的問世。
這裡還是涉及到了一個問題,即《紅樓夢》有沒有寫完。
我毫不懷疑答案是肯定的。
理由有下: *我們已經看到前半部分的《紅樓夢》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很難想象,如果作品沒有大緻竣工,作者會把前八十回加工到完美的程度。
可以說,這是一個寫作的常識,必然是首先大體竣工,然後才加工細節。
當然有的檔次比較低的作家就不是這樣。
例如現在很流行的,寫一部分賣一部分就是這樣。
這樣的作品,可以說,都是“套路貨”。
人們一般看了開頭,自然就能猜到結果。
但是《紅樓夢》就不是這樣。
如果有人說,他對《紅樓夢》的結局已經知道得一清二楚,那麼毫無疑問,紅學家就會把他歸入“前輩”的範疇裡去。
另外還有的作品,例如散文,結構不是很緊密,不過是寫一些作者一時的感想罷了。
但是每個人都知道,《紅樓夢》的确是曹雪芹精心計劃的作品。
要是說什麼曹雪芹沒有寫完,就特别令人難以相信了。
[48] *上文已經提及,處于當時的環境,曹雪芹應該知道他的處境是相當危險的。
就是基于對作品負責的考慮,曹雪芹也不會在下半部分還沒有寫好之前就讓上半部分匆匆問世。
這甚至是個常識的問題。
我們已經在《紅樓夢》中看到了,作者在作品中表現出深谙世道,而且思路綿密。
大大咧咧地寫一點就立刻拿去印,這恐怕是當代作家的特權,要說曹雪芹也是這樣,恐怕難于服人。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曹雪芹甚至可以想到,即便他把寫好的下半部分拿去印,恐怕也沒有人敢印。
這樣,如何才能使作品渡過黑暗的政治現狀,流傳于後世而不至因時光的流逝而泯滅,這就成為作者當時考慮的主要問題了。
這樣一來,雙方都有自己的考慮。
一方是如何阻止作品的下半部分問世;而另一方則是如何欺騙對方,是作品萬古流傳下去,而不是争一日之短長。
我們先從前者着眼。
畢竟,前者幾乎掌握了一切的力量,包括國家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說實話,《紅樓夢》的僞裝工作還是非常成功的。
直到現在還有大量的進步青年認為這隻是一部言情小說就是明證。
所以如果清政府真的大動幹戈,反倒是不打自招,此地無銀三百兩了。
另外,當清王朝注意到這個事情,《紅樓夢》已經廣泛傳播開來了的時候。
這就使滿清陷入十分不利的境地。
但是顯然,突然襲擊隻能奏效一次。
如果說滿清對《紅樓夢》采取無動于衷,放任自流的态度,這反而會顯得特别奇怪。
清政府當然會把曹雪芹監視起來。
其次會唆使可靠的人接近曹雪芹,以利于掌握曹雪芹的社會交往等方面的情況。
總之,由于《紅樓夢》已經造成了影響,而在當時的政治情況下,又不便于對曹雪芹采取直接的行動。
可以說,正是這樣微妙的處境使得《紅樓夢》得到一定的生存空間。
而統治者最關心的不外還是作品下半部分的情況。
[49]這樣,派人做曹雪芹的“朋友”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有的時候,一個“朋友”要比劊子手知道得多。
我認為,如果沒有其他的原因,諄氏兄弟就是這樣的密探。
我們現在知道,諄氏兄弟是破落的八旗子弟,這就具備了必要的條件。
然而非常奇怪的是,曆來紅學家一緻認為曹雪芹過的是逍遙自在的田園生活。
雖然窮一點,有時連粥也沒有的喝。
但是心情還是比較愉快的。
這的确是個大誤會。
我認為前面我已經說的夠明白的了,曹雪芹,至少在《紅樓夢》正式發表之後,就已經生活在恐怖之中。
在這種情況下,你就必須用另一種眼光來看待當時發生在曹雪芹周圍的人和事。
無條件地認為聚集在曹雪芹周圍的都是一些不得意的文人,這顯然是非常幼稚的想法。
我認為上面的論述的确已經徹底地改變了讀者的想當然的想法。
這樣,我就不得不說,諄氏兄弟是特别可疑的。
雖然沒有他們受雇清政府的切實可靠的證據,但是我要說,認為這兩個家夥是密探,遠為更加合情合理。
其實這兩個家夥的任務也不是特别重要,不過是掌握一下曹雪芹朋友往來這麼一些外圍的事情。
換句話說,對付這兩個笨蛋,例如曹雪芹這樣的人物,的确是綽綽有餘。
至于這個家夥是先投靠政府,受命和曹雪芹結交;還是相反,和曹雪芹結交在前,後來又接受了特别任務,這倒是非常不重要的事情。
既然諄氏兄弟隻能和曹雪芹做做詩酒朋友,那麼也就不會滿足統治者的全部需要。
所以即使是就事論事,也可以說,給曹雪芹找個夫人就顯得特别重要。
當然,寫到這裡,或許即使是資深的紅學專家也不會滿意我的推論。
紅學家說,你看的推理小說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