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光一現話紅樓之多心篇

關燈
如果我沒有理解錯,曹雪芹可以說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終結者”。

    一切能夠被打破的界限都被打破了。

    [37]隻要詳細地分析一下我國古代文化的基本特點就可以得到這個結論。

    [38]特别值得注意的事情是,曹雪芹沒有确立什麼“理論”,更加沒有以論戰的形式證明他的觀點。

    相反,他以活生生的例子,通過一個個所謂“典型形象”的失敗,宣告舊世界的滅亡。

    盡管這個趨于滅亡的世界首先是在道德上、文化上破産,但是曹雪芹可以說是竭盡全力,從一切可能的角度打擊它。

    經濟的,政治的,甚至還包括異族入侵,農民起義這樣的事情。

    [39] 這裡我願意用一個例子來證明這個想法。

    [40]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這首詩已經相當有名了,簡直被認為是這個方面的經典。

    對了,我要說的就是“薛寶钗羞籠紅麝串”這個題目。

    在這裡,賈寶玉破天荒地對薛寶钗産生非分之想: ……寶钗生的肌膚豐澤,容易褪不下來。

    寶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覺動了羨慕之心,暗暗想道:“這個膀子要長在林妹妹身上,或者還得摸一摸,偏生長在他身上。

    ”正是恨沒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來,再看看寶钗形容,隻見臉若銀盆,眼似水杏,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種妩媚風流,不覺就呆了…… 當然這裡不是在大喊小叫什麼“白膀子”這樣事關風化的嚴重問題。

    這裡隻是和前面杜老相對照。

    杜老那裡的“清輝玉臂寒”,使得賈寶玉想到,“這個膀子要長在林妹妹身上,或者還得摸一摸,偏生長在他身上。

    ”接着更加想到“金玉”一事來,越發不堪了。

     這或者隻是曹雪芹幽他老杜一默,沒有更多的意思。

    然而結合《紅樓夢》來考察,就不難發現,其實賈寶玉的審美情調正好與杜甫一緻。

    例如杜詩有“落日平台上,春風啜茗時”“柴荊具茶茗,迳路通林丘”“茗飲蔗漿攜所便,瓷罂無謝玉為缸”這樣的句子。

    而賈寶玉的最得意的小厮就是叫做什麼“焙茗”、“茗煙”。

     如果說這麼理解過于牽強附會,那麼我就隻好不過分強調這個論據了。

    我隻是說,你不得不承認,賈寶玉的生活情調與其他人不同,其中自然有一種逍遙自在、怡然自樂的情趣。

    這的确和杜甫非常押韻。

    如果你還不接受這個觀點,那麼我也沒有其他的辦法。

     換句話說,在曹雪芹的神譜上,從文化角度說,賈寶玉向杜甫看齊。

    那麼不用說,林黛玉是就向李白看齊了。

     目前我國的詩歌教育很不像話。

    按照這種教育的觀點,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源頭分别是楚詞和詩經。

    這樣一來,杜甫就成了詩經的弟子了。

    這種觀點當然是錯誤的。

    詩經是孔老夫子拿來哄一下小學生的。

    老先生說,詩經是個好東東啊,裡面記載了大量的樹木、鳥獸、花草的名字,增長知識啊!但是如果說杜老先生從詩經得到了什麼太多的東西,恐怕老先生及老先生的愛好者都不會買這個帳。

    [41]杜甫有着相當高的藝術造詣,豐富的藝術想象力,簡直就和賈寶玉差不多。

    而且特别巧合的是,老先生的夫人,據自家說,手臂也非常美。

    甚至就是從這點考慮,我也同意賈寶玉娶了薛寶钗。

     可是這樣一來,我們就面臨一個新的問題了,難道以曹雪芹這樣的人,居然要否定例如李白、杜甫這樣的人嗎?我實在看不出來為什麼不。

    既然皇帝抄了他的家,使他受到了極大的刺激,那麼為什麼不允許他刺激一下比他更加著名的古人,如李白、杜甫這樣的人呢?即便這裡對賈寶玉影射杜甫這樣的事情還不能最後确定,但是說林黛玉比較李白,則可以相當有把握了。

     相比之下,我對李白的認識遠較杜甫為多。

    李白曾經流夜郎,在遇赦放回的路上死。

    關于這件事情,杜甫假作十分同情,借機諷刺了李白幾句: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 大意不外是說,幾千裡地之外的夜郎現在已經刮涼風了,老兄你一定感覺不錯吧!大雁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飛到那裡,秋水已經漲起來了。

    文章寫的好的通常活不長,水裡的小鬼喜歡旅人經過。

    你老兄不是自比屈原嗎?這回可以好好和他老人家談談心,論論詩了。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