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的哲學立場

關燈
恐怕杜撰的也太多了呢!可以說,除了《紅樓夢》前八十回,杜撰的也太多!又何必斤斤計較哉!況且連我都能夠想象得到,又憑什麼說曹雪芹沒有考慮到呢? 這裡要說的是有關從女娲到伏羲這麼一個過程。

     首先看看中國古典哲學的基礎是什麼?絕大部分沒有這個方面知識的讀者恐怕難以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就是大量專門研究這個問題的專家學者,又何能回答的出來呢? 簡單地說,我國古典哲學的基礎是老子的《道德經》。

    當然,要系統地論證這個命題,恐怕要涉獵諸子百家的經典,然後寫一部《中國哲學史》才行。

    但是這裡不能這麼麻煩了。

    就是比較有條理的理解《道德經》也不是什麼輕松的事情。

    我在這個方面作了一些工作。

    正是由于我做了這些工作,才使我得出這樣的結論。

     為了比較簡單地說明這個論點,讓我從各個流派分别開始。

    與老子學說最近的是“道教”。

    但是其實“道教”隻是老子、莊子學說的一個分支。

    而且是比較下乘、流于邪辟的發展。

    特别是後來盛行的房中術、煉丹等等。

    老子、莊子很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順其自然”,而這些卻是畸形縱欲。

     而道教之所以會發展到這個地步,可以說全是佛教的貢獻。

    前面已經說過,古代就是佛、道兩家。

    有人加上“儒”,一點也不科學。

    儒似乎不能算是宗教。

     早在佛教進入中國之前,道家思想一直占據統治地位。

    在晉代,也就是所謂“玄”。

    這個時候,佛教開始傳入。

    開始之時,佛教的地位很低,隻能通過巴結當時的士大夫提過自己的地位。

    而士大夫都信奉道家思想。

    所以佛教徒也得跟着喝酒。

    而且往往喝的一塌糊塗。

    這就是說,信奉清教徒式生活方式的佛教徒不得不跟着縱欲。

    佛教大發展的時候是晉之後。

    佛教徒借口能夠保證國王的地位和财富來兜售他們的信仰。

    上當最深的似乎是梁武帝。

     佛教在唐代取得一個大發展。

    而完全屬于中國的佛教則是所謂“禅”。

    禅教已經吸收了大量的道家觀念。

    可以說已經盡善盡美地完成了佛教具有中國特色的宗教事業。

    如果讀者有興趣,可以把禅教與其它的佛教流派,如原始印度佛教,剛開始流入中國的佛教,以及目前流行在東南亞一帶的佛教加以對比,就可以看到,禅教與衆不同之處就是吸收了一些道家、道教的觀念。

     在《紅樓夢》中,佛、道合流,居于相同的地位。

     但是這裡還是存在一個小小的區别。

    對于佛教來說,任務在于“普渡衆生”。

    即所謂“濟世”。

    與之相對,道教更加強調現實世界的虛幻,為此道教采取“縱欲”的方式。

    例如警幻。

    也就是說,道教是“出世”。

    在《紅樓夢》中,引人看破紅塵的都是道士。

    而跑到紅塵中指點迷津的又往往是和尚。

     除開宗教,古人的哲學也是以《老子》為基礎。

     法家學者本身都非常熟悉道家理論。

    早期的法家言論往往同時也是道家的。

    韓非子就鑽研過《老子》一書。

    這就是說,法家學者公開承認自己的理論基礎是道家,是老子。

     而墨家就稍差。

    墨子原來是個儒家弟子。

    後來自己離開孔子的範疇,獨自開創一個思想派别,這也的确難能可貴。

    但是從墨子那裡還是能夠看到大量的道家痕迹。

    墨子搞所謂“封建迷信”那些東西,遠超出其他學派。

    對于這個桀敖不遜的學派,其它的學派一概采取否定的态度。

    莊子反對墨子的小集團傾向,莊子說,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韓非指責墨派崇俠尚義,法不能禁;而孟子則指責這個學派是“禽獸”等等。

     相比起來,距離道家思想最遠的似乎是儒學。

    但是老子似乎不這麼認為。

    老子說,孔子的道德學說是他的學生。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仔細比較一下,還是要說,儒學的基礎是道家。

     正是這樣基于道家思想的獨特體系,構成我國古代上層建築的思想基礎。

    正如讀者在《紅樓夢》中所看到的,這個體系被概括在“群钗”之中。

    “金紫萬千誰治國,裙钗一二可齊家”。

     這個體系的特點,強調個體的獨立判斷。

    個體彼此之間由僵死的道德教條維系而缺乏有機聯系。

    是沙粒般的同一而不是混凝土般的統一。

    是外在的拼湊而缺乏内在的協調一緻。

    每個人都為自己獨特的利益奮鬥,沒有全盤的考慮。

    這是一個内讧的體系,表面的繁榮。

    建立在沙基之上的建築,随時面臨土崩瓦解的危機。

     這樣一來,批判的矛頭就主要指向所謂“儒家”了。

    因為儒家的理論一直被官方奉為國家學說的經典。

    最後我們集中地考察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從正面說,儒家沒有教導人民奸淫偷盜。

    多少不是一個直接負面的體系。

    但是正如黑格爾所說,類似儒家這樣的道德言論,在人類史上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而且據黑格爾說,古希臘政治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