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的哲學立場
關燈
小
中
大
如果說《紅樓夢》居然是站在儒學的立場如何如何,這當然沒有什麼人會相信。
《紅樓夢》的反儒立場幾乎不被懷疑。
所以“正人君子”們就特别樂于給《紅樓夢》安上一頂“傷風敗俗”的帽子不了了之。
而後半部《紅樓夢》則特别給賈寶玉出了一個《則歸墨》的題目。
這就是說,既然不是儒家,那麼就是墨家好了。
其實不是。
法家巨子韓非曾經說過,俠以武犯禁而儒以文亂法。
不論是儒,還是墨,都是所謂“顯學”。
這就涉及到一個中國古典哲學劃分的問題。
如何确定中國古典哲學的基本劃分?是儒、墨對立,是儒、釋、道三家鼎立,還是文革中提到的法、儒對立? 在文化大革命中,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簡單而明确。
之所以說法、儒的對立構成中國古代社會上層建築的思想基礎,這是從其基本的哲學立場得到的結論。
法、儒的對立其實就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
在法、儒學者幾千年前的激烈的理論論戰中,這個問題表現得特别鮮明、尖銳。
以至于就這個方面已經不必進行過多的論證。
我們隻要引證一下當時的哲學著作就可以了。
[7] 至于其他的流派,如儒、墨、道、釋,可以說,其思維方式都是唯心主義的。
而唯物主義則是法家思想體系上不容争辯的照耀古代世界的思想明珠。
這是法家至高無上的榮譽和驕傲,人類智慧所能達到的巅峰,不可動搖的自信。
我毫不懷疑曹雪芹的法家立場。
《紅樓夢》簡直就是法家在新世紀之初震耳欲聾的宣言。
《紅樓夢》無可辯駁地證明舊的時代的終結以及新的世紀的來臨。
《紅樓夢》君臨天下,傲視千古。
它通過一塊遠在人類曆史很久之前就已經存在的亘古不化的頑石親眼目睹了這整個變革天地的曆史過程。
《紅樓夢》告訴全世界,中國自秦以來的曆史不過是自秦以來的法家傳統的背叛所造成的可憐的流産。
一些可鄙的二流或者三流的小人物竊取了本來不屬于他們地位和思想,冠冕堂皇地建立他們的傳統和體系。
但是,《紅樓夢》告訴大家,所有這一切都是假的,隻不過以訛傳訛才成為所謂“真的”。
而假的就不免要暴露出原形,最終歸于毀滅。
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紅樓夢》這部作品的寫作目的了。
而正是這個問題困擾了紅學家幾百年。
也的确就有人十分丢臉地說什麼該書的寫作是出于種種其他莫名其妙的原因[8]。
這就多少給人一種功力不夠,隻好瞎猜的感覺。
正因為該書哲學、曆史的辨證統一,無比宏大的規模使得小人物産生了種種混亂的幻覺。
小人物沒有能力飽覽《紅樓夢》所勾勒出的壯麗景象,就認為所有這一切均出自幻覺。
小人物在猝然接觸《紅樓夢》之前沒有做好必要的思想準備。
他們沒有辦法相信自己在無所措手足的情況下遇到了多麼龐大的建築。
他們一下子掉進《紅樓夢》的建築中,再也沒有能力自拔,隻好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連自己也難以相信的幻覺。
對于這些小人物而言,《紅樓夢》不僅是夢,更加是永遠也不能蘇醒的噩夢!曹雪芹巨人般的力量,在這些小人物的喃喃夢語中得到了淋漓盡緻的表現。
但是不能因此就說《紅樓夢》僅僅是一部“反對”儒學的著作。
這樣的作品在古代不是沒有,但如果僅僅從這個角度來了解《紅樓夢》就顯得是過于狹窄了。
的确,深為儒學所苦的讀者一定能夠從書中得到大量的樂趣,但是我們畢竟要開拓視野,要指出,《紅樓夢》不僅是“破”,而且是“立”。
特别是它破天荒第一次明确地确立了“法家”的“正統”,這的确不是每一個讀者都注意到了的事情。
《紅樓夢》是中國兩千曆史的總結。
同時也是對這兩千年思想的一個總結。
我們難道要把《紅樓夢》當作“哲學史”來讀嗎?當然不是: “曆來野史,皆蹈一轍,莫如我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緻,不過隻取其事體情理罷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紀哉!” 《紅樓夢》的寫作意圖至此就很明顯了。
曹雪芹高度概括了中國自秦[9]以來的政治文化曆史,加以感性的概括,将之放在“大觀園”之中加以藝術的再現。
所以我們可以把《紅樓夢》當作曆史來讀。
但不是某朝某代的曆史,如異族入侵的曆史,而是一般的曆史,是兩千年的曆史。
《紅樓夢》就是要證明這兩千年曆史的内在必然性。
同樣,關于這一點,曹雪芹也說得非常清楚: “曆來野史,或讪謗君相,或貶人妻女,奸淫兇惡,不可勝數。
” 如果把這段話稍稍加以引申,不難看出,曹雪芹并不是如人們一般所想的,是曆史虛無主義者;相反,在曹雪芹看來,所謂的“正史”,不過是些“野史”。
而野史的起源,不過就是儒家的《春秋》罷了。
這些“野史”,“或讪謗君相,或貶人妻女,奸淫兇惡,不可勝數
《紅樓夢》的反儒立場幾乎不被懷疑。
所以“正人君子”們就特别樂于給《紅樓夢》安上一頂“傷風敗俗”的帽子不了了之。
而後半部《紅樓夢》則特别給賈寶玉出了一個《則歸墨》的題目。
這就是說,既然不是儒家,那麼就是墨家好了。
其實不是。
法家巨子韓非曾經說過,俠以武犯禁而儒以文亂法。
不論是儒,還是墨,都是所謂“顯學”。
這就涉及到一個中國古典哲學劃分的問題。
如何确定中國古典哲學的基本劃分?是儒、墨對立,是儒、釋、道三家鼎立,還是文革中提到的法、儒對立? 在文化大革命中,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簡單而明确。
之所以說法、儒的對立構成中國古代社會上層建築的思想基礎,這是從其基本的哲學立場得到的結論。
法、儒的對立其實就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
在法、儒學者幾千年前的激烈的理論論戰中,這個問題表現得特别鮮明、尖銳。
以至于就這個方面已經不必進行過多的論證。
我們隻要引證一下當時的哲學著作就可以了。
[7] 至于其他的流派,如儒、墨、道、釋,可以說,其思維方式都是唯心主義的。
而唯物主義則是法家思想體系上不容争辯的照耀古代世界的思想明珠。
這是法家至高無上的榮譽和驕傲,人類智慧所能達到的巅峰,不可動搖的自信。
我毫不懷疑曹雪芹的法家立場。
《紅樓夢》簡直就是法家在新世紀之初震耳欲聾的宣言。
《紅樓夢》無可辯駁地證明舊的時代的終結以及新的世紀的來臨。
《紅樓夢》君臨天下,傲視千古。
它通過一塊遠在人類曆史很久之前就已經存在的亘古不化的頑石親眼目睹了這整個變革天地的曆史過程。
《紅樓夢》告訴全世界,中國自秦以來的曆史不過是自秦以來的法家傳統的背叛所造成的可憐的流産。
一些可鄙的二流或者三流的小人物竊取了本來不屬于他們地位和思想,冠冕堂皇地建立他們的傳統和體系。
但是,《紅樓夢》告訴大家,所有這一切都是假的,隻不過以訛傳訛才成為所謂“真的”。
而假的就不免要暴露出原形,最終歸于毀滅。
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紅樓夢》這部作品的寫作目的了。
而正是這個問題困擾了紅學家幾百年。
也的确就有人十分丢臉地說什麼該書的寫作是出于種種其他莫名其妙的原因[8]。
這就多少給人一種功力不夠,隻好瞎猜的感覺。
正因為該書哲學、曆史的辨證統一,無比宏大的規模使得小人物産生了種種混亂的幻覺。
小人物沒有能力飽覽《紅樓夢》所勾勒出的壯麗景象,就認為所有這一切均出自幻覺。
小人物在猝然接觸《紅樓夢》之前沒有做好必要的思想準備。
他們沒有辦法相信自己在無所措手足的情況下遇到了多麼龐大的建築。
他們一下子掉進《紅樓夢》的建築中,再也沒有能力自拔,隻好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連自己也難以相信的幻覺。
對于這些小人物而言,《紅樓夢》不僅是夢,更加是永遠也不能蘇醒的噩夢!曹雪芹巨人般的力量,在這些小人物的喃喃夢語中得到了淋漓盡緻的表現。
但是不能因此就說《紅樓夢》僅僅是一部“反對”儒學的著作。
這樣的作品在古代不是沒有,但如果僅僅從這個角度來了解《紅樓夢》就顯得是過于狹窄了。
的确,深為儒學所苦的讀者一定能夠從書中得到大量的樂趣,但是我們畢竟要開拓視野,要指出,《紅樓夢》不僅是“破”,而且是“立”。
特别是它破天荒第一次明确地确立了“法家”的“正統”,這的确不是每一個讀者都注意到了的事情。
《紅樓夢》是中國兩千曆史的總結。
同時也是對這兩千年思想的一個總結。
我們難道要把《紅樓夢》當作“哲學史”來讀嗎?當然不是: “曆來野史,皆蹈一轍,莫如我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緻,不過隻取其事體情理罷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紀哉!” 《紅樓夢》的寫作意圖至此就很明顯了。
曹雪芹高度概括了中國自秦[9]以來的政治文化曆史,加以感性的概括,将之放在“大觀園”之中加以藝術的再現。
所以我們可以把《紅樓夢》當作曆史來讀。
但不是某朝某代的曆史,如異族入侵的曆史,而是一般的曆史,是兩千年的曆史。
《紅樓夢》就是要證明這兩千年曆史的内在必然性。
同樣,關于這一點,曹雪芹也說得非常清楚: “曆來野史,或讪謗君相,或貶人妻女,奸淫兇惡,不可勝數。
” 如果把這段話稍稍加以引申,不難看出,曹雪芹并不是如人們一般所想的,是曆史虛無主義者;相反,在曹雪芹看來,所謂的“正史”,不過是些“野史”。
而野史的起源,不過就是儒家的《春秋》罷了。
這些“野史”,“或讪謗君相,或貶人妻女,奸淫兇惡,不可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