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

關燈
有一種說法,認為理解《紅樓夢》有三個層次:文學的、政治的和哲學的。

    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這是理解《紅樓夢》的高下有序的三個層次。

     但是這種說法本身或者是武斷的。

    沒有根據證明這三個層次是按照這個順序排列的。

    其實恰好相反,能夠從藝術的角度欣賞《紅樓夢》的,往往是水平比較高的讀者;而幾乎人人都可以從政治、哲學的角度對《紅樓夢》橫加指責,任意品評。

     這裡的興趣主要不是從藝術上對《紅樓夢》加以賞鑒。

    《紅樓夢》一書唯美主義傾向相當強烈,可以說與《楚辭》不相上下。

    但是非常遺憾,衆多“紅學”專家深深陷入情節的發展之中不能自拔,甚至可以說完全迷失在曹雪芹的筆下。

    這是這麼多年以來“紅學”研究的一個誤區。

    不能從單純情節的考證、推論中解脫出來,就不能更深入地理解《紅樓夢》,反而隻是停留在非常淺薄的“講故事”的層次,這不能不說是“紅學”停滞的一個主要原因。

     這裡完全不是否認對《紅樓夢》加以猜測的必要性。

    但是“紅學”的研究必将開辟新的方向。

    而且這個工作也的确有了一定的成績。

    如果“紅學”以前的重點放在“分析”上,那麼現在工作的重點就要放在“綜合”上了。

     無論如何,上面提到的觀點是非常引人注意的。

    這裡仍然不能避免俗套,把對《紅樓夢》的美學分析暫時放在一邊,我們将首先把注意力放在所謂“政治”這個層次上。

     政治與美恰好直接相反。

    如果說“美”是正一,“政治”就是負一。

    如果你說“政治是醜惡的”,恐怕沒有人會否認這個觀點。

    人們最多認為這個說法是天真的,可能未必就是錯誤的。

     既然提到政治,就不能不提到鬥争。

    政治即鬥争,或者反過來說,鬥争即政治,也是一樣。

    這個方面理智的思考往往被感情的沖動破壞了。

     有一種說法,直接從“革命”與“反革命”兩個對立的立場對這個問題加以理解。

    從某種意義上說,以這個标準來分析作品中的人物也未嘗不可。

    但也隻是“未嘗不可”罷了。

    如果這麼理解《紅樓夢》,則該書的全部美學基礎就破壞無餘了。

     可以認為《紅樓夢》是一部具有啟蒙意義的著作,但如果将之當作革命文學,如《悲慘世界》來讀,似乎并不太符合《紅樓夢》的原意。

    如果是這樣,書中的悲劇氣氛就成了一個騙局,相反,作者将會以無比欣喜的心情迎接所有這一切的滅亡,《紅樓夢》也就成了一部傑出的諷刺小說。

    在缺乏進一步的證據之前,暫且認為這并非事實。

     相反,比較高水平的讀者,很少會帶着這種态度來閱讀《紅樓夢》。

    按照這種劃分,賈母、王夫人、王熙鳳、薛寶钗、襲人等可以劃為“反革命”;林黛玉、賈寶玉、晴雯等則是“革命”一黨。

    不言而喻,這種劃分是野蠻的。

    這樣一來,就會有大量的人物不能得到合法身份證明,最後隻能說是什麼小資産階級動搖性,如史湘雲、探春等等。

    可以說,這麼一來,甚至“金陵十二钗”這個《紅樓夢》的人物主體都被破壞了,根本談不到進一步的成果。

     不過謝天謝地,類似這樣的所謂“研究”由于缺乏進一步的發展,多年以來已經不再引起人們的注意。

    這裡這麼提一下,隻是說明人們對《紅樓夢》的誤解達到何種程度。

     與這種劃分相反,的确有人(而且是相當資深的“紅學”專家)認為,可以從“血緣”的親疏來加以劃分。

    這種提法就科學得多了。

    而且更加符合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