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道路:曹操通使長安(2)
關燈
小
中
大
雖然有了張楊的引薦,有了董昭的打點,但是涼州武人認為曹操此番通使,其中必定有詐。于是,決定扣留王必。為了打消武人的心理疑慮,黃門侍郎鐘繇做了說客。他在武人面前講,天下大亂,有多少人會想到我們的天子。曹操能派使者來,就足以看到他的忠心,但卻得不到應有的信任,這樣對待曹操很不明智。
鐘繇,颍川長社(今河南省長葛市東)人,颍川有飲譽士林的四大家族——荀、陳、韓、鐘,鐘氏即位列其間。像鐘繇這樣的清賢名士要站出來替曹操說話,是否可以看作是代表了那群幸免于難的名公大臣的意見?是否可以看作是朝臣與關東“親人”建立聯系的表現呢?關于這次上書的目的,有研究者認為:一是曹操企圖與李傕等人和解,使他的兖州刺史一職得到正式确認,以便進一步跻身東漢政府;二是聯絡包括鐘繇、丁沖在内的東漢政府大臣,借以探聽長安虛實,以及如何對待李傕等人的辦法(方詩銘《曹操與“白波賊”對東漢政權的争奪》)。但這也隻能是一種推測。如果曹操能做到如此周密,勢必要對初平三年的長安形勢有着極其細緻的了解。難道是趙岐在給曹操指點迷津?但是從董昭為曹操作書給李傕、郭汜這一細節看,曹操對于長安的了解還是不夠的。就目前能看到的描述當時零星曆史場景的片斷,隻有在王必完成使命返回兖州,從他那裡曹操才可能知道長安的人與事。而王必是否和朝臣達成了某種共識,就無從考證了。
李傕、郭汜等人的疑慮最終被打消,承認了曹操通使是效忠王室的行為。但進一步的成果則不顯見,曹操仍舊是領兖州刺史,而在劉岱陣亡後,有位欽命的兖州刺史金尚前來就職,被曹操驅逐出境,長安方面沒有怪罪曹操,就算是恩典了。曹操真正從天子那裡得到任命狀已經是興平二年(195)冬季的事情,與此次通使無關。這次通使雖然打通了兖州與長安之間的孔道,但如何完成“奉天子”,依然沒有章法。而時局的動蕩,又使此次通使的意義變得模糊起來。
鐘繇,颍川長社(今河南省長葛市東)人,颍川有飲譽士林的四大家族——荀、陳、韓、鐘,鐘氏即位列其間。像鐘繇這樣的清賢名士要站出來替曹操說話,是否可以看作是代表了那群幸免于難的名公大臣的意見?是否可以看作是朝臣與關東“親人”建立聯系的表現呢?關于這次上書的目的,有研究者認為:一是曹操企圖與李傕等人和解,使他的兖州刺史一職得到正式确認,以便進一步跻身東漢政府;二是聯絡包括鐘繇、丁沖在内的東漢政府大臣,借以探聽長安虛實,以及如何對待李傕等人的辦法(方詩銘《曹操與“白波賊”對東漢政權的争奪》)。但這也隻能是一種推測。如果曹操能做到如此周密,勢必要對初平三年的長安形勢有着極其細緻的了解。難道是趙岐在給曹操指點迷津?但是從董昭為曹操作書給李傕、郭汜這一細節看,曹操對于長安的了解還是不夠的。就目前能看到的描述當時零星曆史場景的片斷,隻有在王必完成使命返回兖州,從他那裡曹操才可能知道長安的人與事。而王必是否和朝臣達成了某種共識,就無從考證了。
李傕、郭汜等人的疑慮最終被打消,承認了曹操通使是效忠王室的行為。但進一步的成果則不顯見,曹操仍舊是領兖州刺史,而在劉岱陣亡後,有位欽命的兖州刺史金尚前來就職,被曹操驅逐出境,長安方面沒有怪罪曹操,就算是恩典了。曹操真正從天子那裡得到任命狀已經是興平二年(195)冬季的事情,與此次通使無關。這次通使雖然打通了兖州與長安之間的孔道,但如何完成“奉天子”,依然沒有章法。而時局的動蕩,又使此次通使的意義變得模糊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