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道路:曹操通使長安(1)
關燈
小
中
大
在擁立新帝失敗之後,否獻派的代表人物袁紹取代韓馥入主冀州,他就向謀士沮授提出了怎樣“安社稷”的問題,作為探索漢末政治出路的繼續。
沮授就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通過軍事擴張,壯大自身實力,以此為保障,“迎大駕于西京,複宗廟于洛邑,号令天下,讨誅未服”(《三國志》卷六《袁紹傳》)。
袁紹聽完之後,非常高興,認為沮授的建議與自己的想法是一緻的,便說了句“此吾心也”。
這裡值得關注的是,沮授建議中“迎大駕”,表明了他對獻帝皇統的态度,而從袁紹對沮授建議表示贊同看,亦可說明這位當初否獻派代表人物對獻帝皇統的認識發生了轉向。
繼否獻派在獻帝皇統認識發生轉向之後,尊獻派的代表人物曹操也沒有停留在“幼主受制于奸臣”這一情結中,初平三年(192)四月曹操領兖州刺史後,其屬吏兖州治中從事毛玠在分析當前政治形勢和競争對手情況的基礎上,為曹操勾畫了一幅未來的政治藍圖: 今天下分崩,國主遷移,生民廢業,饑馑流亡,公家無經歲之儲,百姓無安固之志,難以持久。
今袁紹、劉表,雖士民衆強,皆無經遠之慮,未有樹基建本者也。
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
毛玠的立意很明顯,曹操要想強大起來,要出師有名,要标榜那個“義”字,那就要“奉天子”,做好準備,成就大業。
曹操欣然接受。
至此,袁紹要“迎大駕于西京”,曹操要“奉天子”。
在重歸對既成皇統認同的前提下,如何付諸實施,袁、曹二人可就要仔細盤算一下了。
去西京的道路可不平坦,入關的大門由誰為你打開?難道還要回到讨伐董卓的舊路上?但在地方牧守彼此兼并、弱肉強食之際,誰又會為此而率軍西進,與強悍的涼州武人做一次決戰呢?而勿需大動幹戈即可西進長安的時機卻很快就來到了。
這次時機發生在初平三年四月。
不可一世的董卓竟糊糊塗塗地死在他所親信的呂布的長矛之下,董卓的長安也就一度成了士大夫的長安。
這時朝臣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遠在關外的“山東諸公”,在司徒王允的安排下,使者張種踏上了東去的路途,為關東牧守送去了這一勝利的喜訊。
張種此行的目的,想必是要聯絡關東牧守,入關勤王,這在有人向王允建議派皇甫嵩前往陝去收編董卓舊部時,王允則以為“今若距險屯陝,雖安涼州,而疑關東之心”(《後漢書》卷六六《王允傳》),便可見一分曉。
董卓被殺,朝臣對關東牧守的接納,駐屯陝一線的涼州軍群龍無首,亂作一團,入關的大門實際上已經為“山東諸公”打開了。
但是,張種的下落不明。
打開的大門又很快被涼州武人關閉。
時機稍縱即逝。
然而,趙
沮授就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通過軍事擴張,壯大自身實力,以此為保障,“迎大駕于西京,複宗廟于洛邑,号令天下,讨誅未服”(《三國志》卷六《袁紹傳》)。
袁紹聽完之後,非常高興,認為沮授的建議與自己的想法是一緻的,便說了句“此吾心也”。
這裡值得關注的是,沮授建議中“迎大駕”,表明了他對獻帝皇統的态度,而從袁紹對沮授建議表示贊同看,亦可說明這位當初否獻派代表人物對獻帝皇統的認識發生了轉向。
繼否獻派在獻帝皇統認識發生轉向之後,尊獻派的代表人物曹操也沒有停留在“幼主受制于奸臣”這一情結中,初平三年(192)四月曹操領兖州刺史後,其屬吏兖州治中從事毛玠在分析當前政治形勢和競争對手情況的基礎上,為曹操勾畫了一幅未來的政治藍圖: 今天下分崩,國主遷移,生民廢業,饑馑流亡,公家無經歲之儲,百姓無安固之志,難以持久。
今袁紹、劉表,雖士民衆強,皆無經遠之慮,未有樹基建本者也。
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
毛玠的立意很明顯,曹操要想強大起來,要出師有名,要标榜那個“義”字,那就要“奉天子”,做好準備,成就大業。
曹操欣然接受。
至此,袁紹要“迎大駕于西京”,曹操要“奉天子”。
在重歸對既成皇統認同的前提下,如何付諸實施,袁、曹二人可就要仔細盤算一下了。
去西京的道路可不平坦,入關的大門由誰為你打開?難道還要回到讨伐董卓的舊路上?但在地方牧守彼此兼并、弱肉強食之際,誰又會為此而率軍西進,與強悍的涼州武人做一次決戰呢?而勿需大動幹戈即可西進長安的時機卻很快就來到了。
這次時機發生在初平三年四月。
不可一世的董卓竟糊糊塗塗地死在他所親信的呂布的長矛之下,董卓的長安也就一度成了士大夫的長安。
這時朝臣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遠在關外的“山東諸公”,在司徒王允的安排下,使者張種踏上了東去的路途,為關東牧守送去了這一勝利的喜訊。
張種此行的目的,想必是要聯絡關東牧守,入關勤王,這在有人向王允建議派皇甫嵩前往陝去收編董卓舊部時,王允則以為“今若距險屯陝,雖安涼州,而疑關東之心”(《後漢書》卷六六《王允傳》),便可見一分曉。
董卓被殺,朝臣對關東牧守的接納,駐屯陝一線的涼州軍群龍無首,亂作一團,入關的大門實際上已經為“山東諸公”打開了。
但是,張種的下落不明。
打開的大門又很快被涼州武人關閉。
時機稍縱即逝。
然而,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