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
關燈
小
中
大
外暗定勝負消息,手法婉約而高明,施耐庵在"不分勝負"後的補筆贅語,卻僅僅為了進一步強調兩者間武藝的旗鼓相當和半斤八兩。
仍以前面舉過的例子為證,索超與楊志"鬥到五十餘合,不分勝敗",而觀戰的"軍士遞相厮觑道:'我們做了許多年軍,也曾出了幾遭征,何曾見這等一對好漢厮殺'!"待梁中書"隻恐兩個内傷了一個",囑令"兩個好漢歇了",兩人方"跑回本陣來,立馬在旗下,看那梁中書,隻等将令",眼見得是勢均力敵,互不買帳。
後來楊志和魯智深就"林子裡,一來一往,一上一下,兩個放對","鬥到四五十合,不分勝敗",魯智深"賣個破綻,托地跳出圈子外來,喝一聲'且歇'!"讀者剛要以為魯智深不敵楊志,作者卻急忙忙補叙:"楊志暗暗地喝采道:'哪裡來的這個和尚!真個好本事,手段高!俺卻剛剛地隻敵的他住'!"難分難解之勢,溢于言表。
施耐庵顯然認為,各位好漢既然最終都得上忠義堂聚義,哥們之間不分彼此,又何必硬别高下,傷了兄弟義氣呢?因此,縱使在不屬一個級别的陳達與史進之間,作者在讓"史進輕舒猿臂,款扭狼腰",活挾陳達過來之前,仍大言無當地極寫兩人的針尖麥芒,諸如"九紋龍忿怒,三尖刀隻望頂門飛;跳澗虎生嗔,丈八矛不離坎心刺"之類,純屬花筆繡文。
羅貫中可就爽快得多了,他筆下的英雄遇上不屬同一級别的對手,往往就象拳王泰森一樣,"隻一合",便斬某人于馬下。
如"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河内名将方悅,"無五合,被呂布一戟刺于馬下";"一通鼓未盡,關公刀起處,蔡陽頭已落地";徐晃"隻一合,斬崔勇于馬下";常山趙子龍取人性命,往往隻在三合之内,甚至可在"一場殺"裡,"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将五十餘員";典韋"挺一雙大鐵戟,沖殺入去"之時,呂布手下"郝、曹、成、宋四将"竟"不能抵擋,各自逃去"。
此等幹雲豪氣,施公筆下罕有。
中國古典作家往往有一個奇怪的論定:一個人既已成了頂尖高手,那麼,他的武藝将不以場合、心境的變化而變化,永遠隻能體現頂尖高手的技藝,就仿佛一個九段棋手隻能下九段一品的棋,而斷無出"昏着"、"惡手"之理,盡管現實生活中我們對九段國手輸給三段新手之事早已見怪不怪了。
新派武俠小說家在這方面也繼承了前人衣缽,他們筆下的英雄,無論楊過還是喬峰,張丹鳳還是金世遺,一旦練就絕頂武功,便總能在"間不容發"之際,"妙到毫颠"地施展出最最精妙的招法。
須知電腦偶爾也有故障,黃金也非百分之百的純粹,緣何現代競技高手時常談及的所謂"運氣"或"競技狀态",對古人毫無影響呢?競技場上本來就冷門疊爆,黑馬頻出,以至網球ATP排名不斷有變,體操名将掉杠落馬、足球後衛自擺烏龍,在概率學上全無可怪之處,緣何古人心性,偏偏這等"淵停嶽峙",恒定如山,以至從不曾有所閃失? 中國古典小說心理學價值之低下,于此可見一斑。
這裡仍可見出羅貫中的偉大。
上文提到張飛"無十合,刺紀靈于馬下",前提是有一個"大喝一聲",關羽與紀靈相鬥時,并未說三道四,敵忾之氣難免大減。
故而張飛之刺紀靈,并非表明武功高于乃兄,而隻說明"此一時彼一時"之理。
倘如是,羅貫中的識見便大可高估。
事實上羅貫中後文敢于讓關羽中龐德一箭,已顯出作者胸襟氣度,遠非區區武藝所能拘囿。
我們看司各特筆下英雄艾凡赫,養傷時間多于上戰場,英雄本色并未稍減。
荷馬筆下赫克托爾不敵阿喀琉斯,仍不失為一條好漢。
第一等武功,未必即第一等英雄,羅貫中會心不遠,施耐庵則稚氣玲珑,頗可一哂。
1998年11月6日-1999年1月3日
仍以前面舉過的例子為證,索超與楊志"鬥到五十餘合,不分勝敗",而觀戰的"軍士遞相厮觑道:'我們做了許多年軍,也曾出了幾遭征,何曾見這等一對好漢厮殺'!"待梁中書"隻恐兩個内傷了一個",囑令"兩個好漢歇了",兩人方"跑回本陣來,立馬在旗下,看那梁中書,隻等将令",眼見得是勢均力敵,互不買帳。
後來楊志和魯智深就"林子裡,一來一往,一上一下,兩個放對","鬥到四五十合,不分勝敗",魯智深"賣個破綻,托地跳出圈子外來,喝一聲'且歇'!"讀者剛要以為魯智深不敵楊志,作者卻急忙忙補叙:"楊志暗暗地喝采道:'哪裡來的這個和尚!真個好本事,手段高!俺卻剛剛地隻敵的他住'!"難分難解之勢,溢于言表。
施耐庵顯然認為,各位好漢既然最終都得上忠義堂聚義,哥們之間不分彼此,又何必硬别高下,傷了兄弟義氣呢?因此,縱使在不屬一個級别的陳達與史進之間,作者在讓"史進輕舒猿臂,款扭狼腰",活挾陳達過來之前,仍大言無當地極寫兩人的針尖麥芒,諸如"九紋龍忿怒,三尖刀隻望頂門飛;跳澗虎生嗔,丈八矛不離坎心刺"之類,純屬花筆繡文。
羅貫中可就爽快得多了,他筆下的英雄遇上不屬同一級别的對手,往往就象拳王泰森一樣,"隻一合",便斬某人于馬下。
如"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河内名将方悅,"無五合,被呂布一戟刺于馬下";"一通鼓未盡,關公刀起處,蔡陽頭已落地";徐晃"隻一合,斬崔勇于馬下";常山趙子龍取人性命,往往隻在三合之内,甚至可在"一場殺"裡,"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将五十餘員";典韋"挺一雙大鐵戟,沖殺入去"之時,呂布手下"郝、曹、成、宋四将"竟"不能抵擋,各自逃去"。
此等幹雲豪氣,施公筆下罕有。
中國古典作家往往有一個奇怪的論定:一個人既已成了頂尖高手,那麼,他的武藝将不以場合、心境的變化而變化,永遠隻能體現頂尖高手的技藝,就仿佛一個九段棋手隻能下九段一品的棋,而斷無出"昏着"、"惡手"之理,盡管現實生活中我們對九段國手輸給三段新手之事早已見怪不怪了。
新派武俠小說家在這方面也繼承了前人衣缽,他們筆下的英雄,無論楊過還是喬峰,張丹鳳還是金世遺,一旦練就絕頂武功,便總能在"間不容發"之際,"妙到毫颠"地施展出最最精妙的招法。
須知電腦偶爾也有故障,黃金也非百分之百的純粹,緣何現代競技高手時常談及的所謂"運氣"或"競技狀态",對古人毫無影響呢?競技場上本來就冷門疊爆,黑馬頻出,以至網球ATP排名不斷有變,體操名将掉杠落馬、足球後衛自擺烏龍,在概率學上全無可怪之處,緣何古人心性,偏偏這等"淵停嶽峙",恒定如山,以至從不曾有所閃失? 中國古典小說心理學價值之低下,于此可見一斑。
這裡仍可見出羅貫中的偉大。
上文提到張飛"無十合,刺紀靈于馬下",前提是有一個"大喝一聲",關羽與紀靈相鬥時,并未說三道四,敵忾之氣難免大減。
故而張飛之刺紀靈,并非表明武功高于乃兄,而隻說明"此一時彼一時"之理。
倘如是,羅貫中的識見便大可高估。
事實上羅貫中後文敢于讓關羽中龐德一箭,已顯出作者胸襟氣度,遠非區區武藝所能拘囿。
我們看司各特筆下英雄艾凡赫,養傷時間多于上戰場,英雄本色并未稍減。
荷馬筆下赫克托爾不敵阿喀琉斯,仍不失為一條好漢。
第一等武功,未必即第一等英雄,羅貫中會心不遠,施耐庵則稚氣玲珑,頗可一哂。
1998年11月6日-1999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