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
關燈
小
中
大
有一種說法,認定《水浒》與《三國演義》出自一人之手。
此說近乎亂點鴛鴦譜。
羅貫中經營結構的能力遠勝施耐庵,後者所謂的"冰糖串葫蘆"法(王蒙語),有才子氣而無大宗師氣,與西方傳統的"流浪漢小說"(錢鐘書《圍城》即屬此體)略近,而散漫猶且過之。
《水浒》宜于少年心性,三國可供老人玩賞,個中亦可見羅施優劣。
《三國》如長江大河,浩浩湯湯,雲蒸霞蔚;《水浒》則如淺灘平湖,徒見河汊縱橫,鴨飛魚躍。
兩人語言風格亦自不同,玩文心者,不難窺破。
筆者試就兩書中"不分勝負"雲雲,作一管中窺豹的汲探。
施耐庵筆下一百單八條好漢,先驗地被劃分為"天罡"、"地煞"兩族。
撇開那些不以棍棒鳴世隻憑一技立名的英雄(如戴宗善跑、張順擅泳、吳用智謀百出、時遷妙手空空、安道全純然華佗再世),則地煞與地煞相争,必輸赢難解;天罡與天罡厮殺,類勝負不分。
地煞族撞上天罡星,如跳澗虎陳達、百花蛇楊春撞上"大蟲"九紋龍史進,或操刀鬼曹正遇上青面獸楊志,其勢如蛇蠓相搏、狗狼相咬,輸赢率可立判,前者隻有束手就縛、仆地便倒的份。
楊志遇到同屬天罡星座的急先鋒索超、豹子頭林沖或花和尚魯智深,那麼,在"一來一往,一上一下","四條臂膊縱橫,八隻馬蹄撩亂"的四五十合之後,總歸是以"不分勝負"作結。
顯然,除了那位号稱關公後人的"大刀關勝",施公簡直不想對筆下的那班英雄作點區别。
而所謂的"大刀關勝",偏偏又算得水浒寨中最乏味的人,于此亦可見施耐庵本身的乏味。
在霹靂火秦明、豹子頭林沖雙戰最具正統嘴臉的關勝而竟"不分勝負"之中,我們已預先看出了施公的順民心态。
金聖歎先生的才華若果真值得聖人為之驚歎,他的刀法還應狠辣一些。
依我愚見,"宋公明三打祝家莊"之後,一部《水浒》既已無甚寫頭,更無甚看頭。
羅貫中可沒有那麼婆婆媽媽了,《三國演義》中雖不乏"不分勝負"的結局,但除了個别幾場厮殺(如太史慈酣鬥孫策,許褚裸衣鬥馬超,葭萌關馬超大戰張飛),其餘種種,我們皆可從羅貫中随機點敷的文字中,看出"不分勝負"外的勝負消息。
張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
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關羽前來夾攻,"三匹馬丁字兒厮殺,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
"可見益德與雲長,若單打獨鬥,皆非呂布之敵,"不分勝負"僅就"五十餘合"而言,戰到一百合上,怕就有所不妙。
何況,關羽很可能是在看出張飛已落下風之後,才"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前來助戰的。
許褚與呂布也曾"鬥三十合,不分勝負",從觀戰的曹操複"差典韋助戰",而直到"左邊夏侯淳、夏侯淵,右邊李典、樂進齊到,六員将共攻呂布",呂布才"遮攔不住,撥馬回城"中,亦可知許褚不是呂布對手。
關公曾與袁術手下大将紀靈"大戰,一連三十合,不分勝負",孰知"紀靈大叫'少歇'",待關公"撥馬回陣,立于陣前候之"時,紀靈"卻遣副将荀正出馬",紀靈不敵關羽,便已昭然。
附帶提一下,後文張飛"鬥無十合,大喝一聲,刺紀靈于馬下",似乎表明張飛武藝高于二哥,而關羽縱然說過"某何足道哉!吾弟張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将之頭,如探囊取物耳"的話,但統觀羅公措意,似無意在武藝上貶關褒張,此究系羅公筆誤,還是别藏機鋒呢?且按下不表。
羅貫中類似可供存疑的筆誤還有,既然許褚與馬超不分勝負,馬超又與張飛不相上下,按照古典小說中常見的機械英雄觀(以《說唐》為最),則根據"A等于B,B等于C,所以A等于C"的換算法,許褚與張飛武藝應在伯仲之間,何以張飛與呂布能鬥上"五十餘合",而許褚隻能"鬥三十合"呢? 羅貫中每常在"不分勝負"
此說近乎亂點鴛鴦譜。
羅貫中經營結構的能力遠勝施耐庵,後者所謂的"冰糖串葫蘆"法(王蒙語),有才子氣而無大宗師氣,與西方傳統的"流浪漢小說"(錢鐘書《圍城》即屬此體)略近,而散漫猶且過之。
《水浒》宜于少年心性,三國可供老人玩賞,個中亦可見羅施優劣。
《三國》如長江大河,浩浩湯湯,雲蒸霞蔚;《水浒》則如淺灘平湖,徒見河汊縱橫,鴨飛魚躍。
兩人語言風格亦自不同,玩文心者,不難窺破。
筆者試就兩書中"不分勝負"雲雲,作一管中窺豹的汲探。
施耐庵筆下一百單八條好漢,先驗地被劃分為"天罡"、"地煞"兩族。
撇開那些不以棍棒鳴世隻憑一技立名的英雄(如戴宗善跑、張順擅泳、吳用智謀百出、時遷妙手空空、安道全純然華佗再世),則地煞與地煞相争,必輸赢難解;天罡與天罡厮殺,類勝負不分。
地煞族撞上天罡星,如跳澗虎陳達、百花蛇楊春撞上"大蟲"九紋龍史進,或操刀鬼曹正遇上青面獸楊志,其勢如蛇蠓相搏、狗狼相咬,輸赢率可立判,前者隻有束手就縛、仆地便倒的份。
楊志遇到同屬天罡星座的急先鋒索超、豹子頭林沖或花和尚魯智深,那麼,在"一來一往,一上一下","四條臂膊縱橫,八隻馬蹄撩亂"的四五十合之後,總歸是以"不分勝負"作結。
顯然,除了那位号稱關公後人的"大刀關勝",施公簡直不想對筆下的那班英雄作點區别。
而所謂的"大刀關勝",偏偏又算得水浒寨中最乏味的人,于此亦可見施耐庵本身的乏味。
在霹靂火秦明、豹子頭林沖雙戰最具正統嘴臉的關勝而竟"不分勝負"之中,我們已預先看出了施公的順民心态。
金聖歎先生的才華若果真值得聖人為之驚歎,他的刀法還應狠辣一些。
依我愚見,"宋公明三打祝家莊"之後,一部《水浒》既已無甚寫頭,更無甚看頭。
羅貫中可沒有那麼婆婆媽媽了,《三國演義》中雖不乏"不分勝負"的結局,但除了個别幾場厮殺(如太史慈酣鬥孫策,許褚裸衣鬥馬超,葭萌關馬超大戰張飛),其餘種種,我們皆可從羅貫中随機點敷的文字中,看出"不分勝負"外的勝負消息。
張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
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關羽前來夾攻,"三匹馬丁字兒厮殺,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
"可見益德與雲長,若單打獨鬥,皆非呂布之敵,"不分勝負"僅就"五十餘合"而言,戰到一百合上,怕就有所不妙。
何況,關羽很可能是在看出張飛已落下風之後,才"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前來助戰的。
許褚與呂布也曾"鬥三十合,不分勝負",從觀戰的曹操複"差典韋助戰",而直到"左邊夏侯淳、夏侯淵,右邊李典、樂進齊到,六員将共攻呂布",呂布才"遮攔不住,撥馬回城"中,亦可知許褚不是呂布對手。
關公曾與袁術手下大将紀靈"大戰,一連三十合,不分勝負",孰知"紀靈大叫'少歇'",待關公"撥馬回陣,立于陣前候之"時,紀靈"卻遣副将荀正出馬",紀靈不敵關羽,便已昭然。
附帶提一下,後文張飛"鬥無十合,大喝一聲,刺紀靈于馬下",似乎表明張飛武藝高于二哥,而關羽縱然說過"某何足道哉!吾弟張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将之頭,如探囊取物耳"的話,但統觀羅公措意,似無意在武藝上貶關褒張,此究系羅公筆誤,還是别藏機鋒呢?且按下不表。
羅貫中類似可供存疑的筆誤還有,既然許褚與馬超不分勝負,馬超又與張飛不相上下,按照古典小說中常見的機械英雄觀(以《說唐》為最),則根據"A等于B,B等于C,所以A等于C"的換算法,許褚與張飛武藝應在伯仲之間,何以張飛與呂布能鬥上"五十餘合",而許褚隻能"鬥三十合"呢? 羅貫中每常在"不分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