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避實擊虛:穩操勝算之術
關燈
小
中
大
李白有一首《蜀道難》詩,開頭便寫道:“噫籲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難到怎樣程度?他是這樣形容的:“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揉欲度愁攀援,“而山嶺之高峻,“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絕壁。
” 山勢又是多麼險阻,隻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蜀道之難如此,鄧艾和鐘會興兵伐蜀時,他不限鐘會行“正道”,而是偏行險道,但他終于偷渡陰平成功,他何能如此?原來他是用“避實擊虛”之法。
姜維與左将軍張翼、右将軍廖化領蜀兵扼守劍閣,使鐘會大軍寸步難移,鄧艾問鐘會提出“偷渡陰平,直搗成都”之議,鐘會表面贊同:“此計甚妙!” 暗裡卻笑其愚,認為“陰平小路,皆高山峻嶺,若蜀以百餘人守其險要,斷其歸路,則鄧艾之兵皆餓死矣。
吾隻以正道而行,何愁蜀他不破乎!”原來鐘會深忌鄧艾,怕其争功,認為他行小路必敗,故佯示贊許,想借此置之于死地,誰知卻讓鄧艾立了大功。
鄧艾軍确是曆盡艱難困苦,行軍都于巅崖峻谷之中,特别是摩天嶺以西更為險阻,有時要過一嶺。
連鄧艾也要以氈裹身滾下,無氈衫者各用繩索束腰,攀木挂樹,像猿猴般魚貫而下。
如此20餘日,行700餘裡,都是行于無人之地,未見“一夫當關”,乃能偷渡成功。
原來劉後主聽師婆之言不理姜維派兵守陰平之議。
行于無人之地,也是最安全之地,所以鄧艾實行“避實擊虛’”之法,也是絕對勝利之法。
“避實擊虛”之法,源出于《孫子兵法》,孫子在《虛實》篇裡說:“夫兵形象水。
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
”意是說,用兵的規律象流水,水流的規律是避高而向下,用兵的規律是避實而擊虛。
這是一條重要的戰争規律,凡能以“實”擊“虛”必勝,如以“實”擊”實”則勝負難分,即使取勝也來之不易,且必有損傷。
鐘會偷笑鄧艾行“小道”,自稱其行“正道”不愁蜀地不破,但他與姜維在劍閣對峙,處境很不妙。
姜維智勇雙全,又忠心耿耿,所率将兵皆蜀之精英,上下同心死守劍閣,鐘會拼力進攻不能前進一步,反而損兵折将,狼狽不堪,曾議欲退兵,而鄧艾行“小路”卻全師而過,直搗成都,終于滅蜀,如沒有鄧艾偷渡陰平成功,迫使歸降的後主令姜維放下兵器,誰勝誰敗,尚未可知。
因此,以“實”擊“實”并非妙法,故素為兵家所忌,以“實”擊“虛”則是常勝之道,曆代兵家莫不推崇。
“避實擊虛”也是商戰要訣,強者對強者、弱者對強者都可用此法取勝。
兩強相争,互相硬碰,雖勝也必有損傷,如能以已之長擊彼之短,以己之強擊彼之弱,以己之“實”擊彼之“虛”,必能取勝,弱煮攻強者,決不能面對面以争,而要在強者不屑一顧或尚顧不及的地方才去據地盤,任何強者都必有其弱點,要咬在其弱點與之相争,隻有用這種”避實擊虛”之法,弱者才能不勘壯大自己,不斷削弱強者,最後戰而勝之。
“避實擊虛”是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小公司對跨國公司進行商戰的取勝之法。
如何才能“避實擊虛”?《孫子兵法》有不少具體的、精湛的論述。
結合當前的商戰,認真研究孫子對于這方面的論述,是很有借鑒意義的。
鑽對手的空子 孫子說:“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情歸,此治氣者也”。
(《軍争》篇)又說:“兵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九地》篇)孫子還特别告誡:實而避之,強而避之。
”(《計》篇)日本曾長期提倡武士道精神,是一個講究戰略戰術的國家,不論是過去從事戰争,或現在從事商戰,都是這樣。
日本人十分崇拜孫子,以孫子兵法為兵法,縱觀當今日本人進行的商戰,顯然是以孫子兵法為指導思想的。
在其進入美國市場前後的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就是采取上述孫子所說的戰法,即“實而避之,強而避之””避其銳氣,擊其情歸”,采取迅速的行動,趁着對方管不及,想未到而出現的空隙,進攻對方沒有戒備的地方。
也就是說,哪裡有空子,日本人就往哪裡鑽。
日本人這種戰法,可簡稱為“鑽對手的空子”之法。
這具體表現在: 1.迂回包抄。
戰後初期,商戰戰場主要在歐美各國之間展開,歐美各大跨國公司還未顧及的其他區域,存在遼闊的競争空間。
此時因産品質量還不高,尚無法進入歐美市場的日本産品就鑽了這個大空子,首先進攻亞非拉各國市場,選擇的進攻點,一般都不存在競争對手,或是競争對手實力較差,處境不妙,大有可乘之機的地方。
如計算機業,日本人先攻克亞洲的鄰近國家,然後是澳大利亞,最後才是歐洲和美國。
日本汽車公司和摩托車公司也是首先打入亞洲市場,然後再向外擴張。
日本複印機、家用電器、音響設備等許多公司,最新選擇的市場都是美國和歐洲企業鞭長莫及的地區。
2.填補真空。
哪裡有空子就鑽進去,哪裡有真空就填補,日本人進行商戰是全球性的,可以說是無所不在,連鮮為人知的太平洋群島也沒有放棄。
帕勞共和國,北馬裡亞納聯邦、馬紹爾群島和瑙魯等國,都是最近10年才獲得獨立的,過去都曾經是英國、法國,美國等國的殖民
” 山勢又是多麼險阻,隻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蜀道之難如此,鄧艾和鐘會興兵伐蜀時,他不限鐘會行“正道”,而是偏行險道,但他終于偷渡陰平成功,他何能如此?原來他是用“避實擊虛”之法。
姜維與左将軍張翼、右将軍廖化領蜀兵扼守劍閣,使鐘會大軍寸步難移,鄧艾問鐘會提出“偷渡陰平,直搗成都”之議,鐘會表面贊同:“此計甚妙!” 暗裡卻笑其愚,認為“陰平小路,皆高山峻嶺,若蜀以百餘人守其險要,斷其歸路,則鄧艾之兵皆餓死矣。
吾隻以正道而行,何愁蜀他不破乎!”原來鐘會深忌鄧艾,怕其争功,認為他行小路必敗,故佯示贊許,想借此置之于死地,誰知卻讓鄧艾立了大功。
鄧艾軍确是曆盡艱難困苦,行軍都于巅崖峻谷之中,特别是摩天嶺以西更為險阻,有時要過一嶺。
連鄧艾也要以氈裹身滾下,無氈衫者各用繩索束腰,攀木挂樹,像猿猴般魚貫而下。
如此20餘日,行700餘裡,都是行于無人之地,未見“一夫當關”,乃能偷渡成功。
原來劉後主聽師婆之言不理姜維派兵守陰平之議。
行于無人之地,也是最安全之地,所以鄧艾實行“避實擊虛’”之法,也是絕對勝利之法。
“避實擊虛”之法,源出于《孫子兵法》,孫子在《虛實》篇裡說:“夫兵形象水。
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
”意是說,用兵的規律象流水,水流的規律是避高而向下,用兵的規律是避實而擊虛。
這是一條重要的戰争規律,凡能以“實”擊“虛”必勝,如以“實”擊”實”則勝負難分,即使取勝也來之不易,且必有損傷。
鐘會偷笑鄧艾行“小道”,自稱其行“正道”不愁蜀地不破,但他與姜維在劍閣對峙,處境很不妙。
姜維智勇雙全,又忠心耿耿,所率将兵皆蜀之精英,上下同心死守劍閣,鐘會拼力進攻不能前進一步,反而損兵折将,狼狽不堪,曾議欲退兵,而鄧艾行“小路”卻全師而過,直搗成都,終于滅蜀,如沒有鄧艾偷渡陰平成功,迫使歸降的後主令姜維放下兵器,誰勝誰敗,尚未可知。
因此,以“實”擊“實”并非妙法,故素為兵家所忌,以“實”擊“虛”則是常勝之道,曆代兵家莫不推崇。
“避實擊虛”也是商戰要訣,強者對強者、弱者對強者都可用此法取勝。
兩強相争,互相硬碰,雖勝也必有損傷,如能以已之長擊彼之短,以己之強擊彼之弱,以己之“實”擊彼之“虛”,必能取勝,弱煮攻強者,決不能面對面以争,而要在強者不屑一顧或尚顧不及的地方才去據地盤,任何強者都必有其弱點,要咬在其弱點與之相争,隻有用這種”避實擊虛”之法,弱者才能不勘壯大自己,不斷削弱強者,最後戰而勝之。
“避實擊虛”是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小公司對跨國公司進行商戰的取勝之法。
如何才能“避實擊虛”?《孫子兵法》有不少具體的、精湛的論述。
結合當前的商戰,認真研究孫子對于這方面的論述,是很有借鑒意義的。
鑽對手的空子 孫子說:“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情歸,此治氣者也”。
(《軍争》篇)又說:“兵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九地》篇)孫子還特别告誡:實而避之,強而避之。
”(《計》篇)日本曾長期提倡武士道精神,是一個講究戰略戰術的國家,不論是過去從事戰争,或現在從事商戰,都是這樣。
日本人十分崇拜孫子,以孫子兵法為兵法,縱觀當今日本人進行的商戰,顯然是以孫子兵法為指導思想的。
在其進入美國市場前後的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就是采取上述孫子所說的戰法,即“實而避之,強而避之””避其銳氣,擊其情歸”,采取迅速的行動,趁着對方管不及,想未到而出現的空隙,進攻對方沒有戒備的地方。
也就是說,哪裡有空子,日本人就往哪裡鑽。
日本人這種戰法,可簡稱為“鑽對手的空子”之法。
這具體表現在: 1.迂回包抄。
戰後初期,商戰戰場主要在歐美各國之間展開,歐美各大跨國公司還未顧及的其他區域,存在遼闊的競争空間。
此時因産品質量還不高,尚無法進入歐美市場的日本産品就鑽了這個大空子,首先進攻亞非拉各國市場,選擇的進攻點,一般都不存在競争對手,或是競争對手實力較差,處境不妙,大有可乘之機的地方。
如計算機業,日本人先攻克亞洲的鄰近國家,然後是澳大利亞,最後才是歐洲和美國。
日本汽車公司和摩托車公司也是首先打入亞洲市場,然後再向外擴張。
日本複印機、家用電器、音響設備等許多公司,最新選擇的市場都是美國和歐洲企業鞭長莫及的地區。
2.填補真空。
哪裡有空子就鑽進去,哪裡有真空就填補,日本人進行商戰是全球性的,可以說是無所不在,連鮮為人知的太平洋群島也沒有放棄。
帕勞共和國,北馬裡亞納聯邦、馬紹爾群島和瑙魯等國,都是最近10年才獲得獨立的,過去都曾經是英國、法國,美國等國的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