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側攻到圍攻:弱勝強良策

關燈
官渡之戰,是曹、袁争霸之戰,曹操以其多謀善斷,從側攻到正面攻擊,最後圍而殲之,徹底摧毀了袁家軍。

    這在曆史上是一場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曹、哀兩軍在官渡擺開陣勢時,強弱懸殊,袁紹有大軍70萬,東西南北,周圍安營,連絡90餘裡,曹軍則隻有7萬。

    初曹軍正面迎戰不利,隻能死守,袁軍屢攻經月不下。

    曹操因軍力漸乏,糧草不繼,意欲棄官渡退回許昌,乃緻書留守許昌的荀或征求其意見,荀或複書勸他“決守待敵變”,操納其策。

    後操用許攸之計,盡燒鳥巢存糧,袁軍無糧大亂,曹軍趁機發起猛攻,袁軍大敗而逃,之後,曹軍乘勝直搗其老巢,用奇計圍而殲之。

     當代日、美汽車之戰與官渡之戰頗有相似之處。

    ——同是以弱勝強的範例,戰後美、日汽車生産和技術水平差距極大。

    美國素有“汽車王國”之譽,世界第一輛“汽油馬車”是于1896年在美國誕生的,從此,美國人便偏愛汽車,近一個世紀以來,它既是世界上汽車生産第一大國,也是世界上第一汽車消費大國。

    “底特律汽車城”名聞天下,底特律的“三巨頭”,即通用。

     福特和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不僅壟斷國内汽車市場,也稱霸世界市場,一直至70年代。

    而戰前,日本汽車制造廠主要生産軍用卡車,技術很落後,戰後初期日本汽車工業基本被摧毀,殘存的豐田、日産和富士等幾家汽車公司隻靠修理美國的大批破爛車過活。

    但在修理過程中,不僅提高了日本工程師、技術人員和工人的技術水平,也為日本汽車公司積累了資金。

    如富士廠到1958年的10年間共修改軍車18.7萬輛,賺取利潤5000萬美元。

    為發展日本汽車工業,日本采取保護主義政策,從1949年到1955年前,生産處于進口代替階段,沒有出口汽車,更談不上美國競争。

    可是,在40多年後的今天,力量對比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日本汽車工業蓬勃發展,雄視世界,不僅日益擴大對美國市場的占有份額,也同時向全球進攻。

    據美國《幸福》雜志統計: 在1986年世界20家最大汽車公司中,日本占了9家,當年這9家日本公司共銷售了1330多萬輛汽車,占世界市場的1/3。

    而在美國市場上,目前每售出四輛汽車,其中有一輛就是日本車。

    據美國一研究機構調查發現,現在美國45歲以下的中、青年人中,差不多有2/3的人喜歡日本車。

    相反,美國汽車工業卻急劇萎縮,日益滑坡,1989年,美國汽車制造廠商普遍陷于産銷不振的困境,銷售量再次大幅度下降,底特律三大公司的盈利總額降至84.2億美元,分别比1988年下降13.1%、27.6%和65.8%。

    由于感到前景不妙,現在正在大幅度調整生産計劃、裁減人員,合并機構和壓縮産量。

    難怪有人驚呼:“底特律“三巨頭”正面臨絕境!——在謀略運用上也基本相同。

    大凡以弱擊強,正面拼搏必敗,隻有以側攻配合正攻才有取勝的希望。

    但選擇側攻點十分重要,它必須對戰勝敵人具有關鍵性的影響,不然即使側攻成功也無多大作用。

    袁軍軍糧辎重盡積烏巢,它能否保住,對袁軍生死攸關,烏巢被襲,袁軍無糧,除敗退外别無他途。

    也恰在這時曹軍發起正攻始能大敗袁軍。

    在進入圍殲袁軍階段,曹操則設計促使袁軍分裂,将袁譚拉過來成為其在袁軍的“釘子”,内外夾攻,故輕而取之。

    日本人向美國人發動的汽車戰也是從側攻開始,繼而内外夾攻取勝。

    日本側攻點是選擇美國的小汽車市場。

    這是因為美國汽車制造商不重視小汽車,但美國顧客卻喜歡小汽車,從遠景看小汽車大有可為,日本人乃拼盡全力以其輕巧、省油、保修為特點的小汽車打入美國市場,當日本人在美國市場站穩腳跟後,就對美國汽車制造廠商發起正面進攻。

    這時引起美國汽車制造廠商的激烈反抗,美國政府也采取保護主義措施,日本乃在美國設廠生産和自辦經銷點,在日本人内外夾攻下,盡管從日本出口到美國的汽車有所減少,但由于日本人在美國設廠生産汽車和推銷汽車,日本汽車在美國市場占有的份額卻不斷增加。

     日本對美國汽車戰的勝利,是在商戰中以弱勝強的典型範例,這是很有借鑒意義的,故不厭其煩詳評如下: 探明情況,以強擊弱 不管是官渡之戰也好,日本對美國的汽車戰也好,其采取的謀略,都是源出于《孫子兵法》的“奇正”論。

    孫子很強調作戰要“奇正”結合,他說: “三軍之衆,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

    兵之所加,加以碫投卵者,虛實也。

    ”(《孫子兵法·勢》)這是說,作戰要取勝,必須善于運用“奇正”:并要懂得以“實”擊“虛”,那就好像以石頭砸雞蛋一樣。

    也是說,“奇正”運用得好,要建在懂得“虛實”的基礎上,“奇正”和“虛實”是相輔相成的,是取勝之道。

     對“奇正